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璐 《文教资料》2009,(21):147-149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纲常伦理已不能适应多元社会的需求,在现代社会里,偏重于私德的五伦已不足以概括人际之间的复杂关系."第六伦"超越了敦亲睦邻的境界,把爱与责任提升到社会合作的层面,提升到个人在群体中的存在价值,提升到"人与他人"共建共融共和的理想境界."第六伦"教育教会青少年如何与他人相处,达到人与他人的和谐统一,实现人之生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埋头苦干"不再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通道,人脉广阔、善于交往已经成为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因素。加登纳在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也指出社会人际智能是最能帮助个体成功的因素之一。社会人际智能指人们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内心的能力。拥有良好社交能力的孩子善于与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他们会根据他人的情绪表现来调节自己的行为,选择最有效的交往方式。这样的宝宝很容易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信任关系,有助于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形成良好的性格。所以指导宝宝从小注意自己的"社交"行为,是事半功倍的做法。当然,在这之前,爸爸妈妈要先关注一下宝宝社交能力发展的阶梯,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宝宝。  相似文献   

3.
人际智能,是指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即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善于与他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能帮助别人并能与他人分享。特征人际智能强的人具有敏锐观察他人情绪、意向、动机的能力,通常比较喜欢参与团体性质的运动或游戏,如篮球、桥牌。遇到问题时,他们比较愿意找别人帮忙,也喜欢教别人如何做事。他们在人群中感觉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团体中的领导者。从事与政治、心理辅导、公关、推销及行政等有关的负责组织、联系、协调、领导等工作的人,在人际智能方面有较好的发展。重要性一个人在群体或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如…  相似文献   

4.
尤靖希 《人民教育》2012,(24):28-30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空间里,人与人之间在特定空间里的距离,传达着丰富的人际关系信息。体态语言专家马兰德罗指出:"通过空间的使用,人们传递出从地位、身份到兴趣爱好的种种信息。"国外对"个人空间"使用所进行的研究,称之为空间语言学。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拥有"个人空间","个人空间"的大小与人的地位、影响力密切相关。与"个人空间"紧密相连的是"人际距离"。所谓"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距离的远近,这种距离折射着人际  相似文献   

5.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就是指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可见培养幼儿学会与人合作的品质已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未来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人的合作性必须从小加以培养。户外运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身  相似文献   

6.
教师社会性发展的功能和内涵 教师的社会性发展,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整合功能,它包括教师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根据社会规则和标准渊整自身的行为,逐步成为"社会代表者",它保证将个体作为一个适当的参与者整合到社会中.这种功能的不完善将导敛人际冲突、社会孤独感,甚至社会犯罪,也将引发个人在认知技能和情感上的欠缺.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任该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私人情感、社会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等强制性制度,乃是社会信任产生和维持的三大机制。在当下,要重建社会信任只能仰赖法律法规等强制性制度。三十余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我国城镇化速度快得世所罕见,城镇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50%。也就是说,在短短的三十余年内,我国已经由有千年传统的乡土"熟人社会"转型为城镇"陌生人社会"了。在城镇化的陌生人社会,基于与他人的情感纽带而建立起来的人际信任,其半径  相似文献   

8.
人们凭着彼此的印象而联系,良好的人际印象是吸引他人与己交往、满足自身需要的重要因素。人际印象的建构不仅需要从"术"的方面进行印象整饰,更需要从"道"的层面开阔心胸、升华自我。在现代名争利斗的人际交往场中,老子提出的"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思想对消除人际隔阂有着现实的意义,启发世人突破自我利益的局限,以"柔弱不争"的心态建构"愚朴"、"真善"的人际印象。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11-115
在我国传统社会,儒家"五伦"规范作为一种成熟而稳固的价值系统和道德制度安排,曾恒久地发挥着调节、规范和约束等职能。基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诉求,以及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不断扩展的需要,台湾学者提出以"第六伦"作为传统"五伦"的必要补充和现代延伸,为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公共生活领域形成了一条"公德→社会公德→公共文明"的清晰的发展脉络。新时代的公共文明建设,既要重视在公民长久的职业生涯中涵养公德心和公共意识,又要强化在一般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志愿者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养成关爱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良好道德习惯。唯有把私德建设有机融入公德和公共文明建设中,才能顺利实现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发生的一种人际互动。幼儿人园以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动的场景、交际的对象都与在家时不同。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他人进行着互动,幼儿教师应尽量发挥主导作用,发展有效互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观点     
《中国德育》2013,(12):5
道德教育应注重追寻道德之美亚里士多德说过,道德之美是人类道德追寻的最终目标。道德之美可以提升道德情感的体验水平,使人们更愿意做出亲社会行为,并成为更好的人。第一项研究(N=5380)结果显示:追寻道德之美的过程涉及若干个与道德教育相关的心理结构,而在这些结构模式中,追寻道德之美实际上就是追寻爱和人际关联性;追寻道德之美是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的唯一诱因。第二项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人际吸引规律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人际交往和人际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际吸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一、人际吸引规律的主要内容人际吸引又称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对他人的一种积极态度,是个人间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人际吸引的主导成分是人的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在人际吸引中起主导作用。人与人之间是吸引还是排斥,是喜欢还是厌恶,除了受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影响之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还受其它一些更为直接、具体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人们之间吸引或排斥的基本…  相似文献   

13.
幼儿人际智能的发展特征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生活往往依赖于人际智能.正如英国心理学家韩普瑞所说:"人类心智最具创意的运用是有效地维系人类社会.很多人由于富有远见与善解人意,能够考虑自己行动的结果、预期他人的行为、确定可能的得失,并成功地处理周围的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可以说,这是对人际智能的一种生动形象的描述.那么加德纳作为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他对人际智能的论述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自我中心主义的基本特征是自私和自傲,它实际上是一个由病态的自爱和自尊编织的幻觉牢笼,使人无法正视自我与世界之间的真实关联。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势必造成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是人际失和的重要根源。先秦儒学中的"忠恕之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直报怨"等思想资源无疑对克服自我中心主义,走向人际和谐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完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困境呼唤教育关注人文,弥合物质与精神、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裂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内省音乐教育关注学习者的音乐体验与实践,使教育者与学习者在理解、领悟、体验、对话、运用、创造的过程中关注他人,关注世界,求真、求善、求美,提升其精神境界,突显教育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6.
人际关系模式——儒教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和人际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文化传统。而人际层次的文化传统只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体现出来,并更具稳定性和分异性,更能体现不同文化体系的长期特点。西方人偏重于个体层次上的文化传统,忽视人际层次上的文化传统。而对于重伦理的东方社会来说,更注重人际层次的文化传统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于校长所处职位特殊性而产生的自我孤岛、交际孤岛、行动孤岛等"孤岛效应",已成为校长领导力提升的重大阻力。要破解"孤岛效应",需要校长主动与学校发展场域内的人或事物构建学习共同体,展开与自我、与他人、与客观世界多种形式的对话,以促进自身领导力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孩子能辨别和了解他人的情绪、动机和信念的能力,其核心部分是指孩子能注意并辨别他人的情绪、动机与意向,并根据他人的情绪、动机与意向做出适当的反应。简单来说就是"理解他人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拥有较高人际智能的个体往往善于观察,善于从他人的行为中进行推断,读懂他人的脸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并善于倾听。  相似文献   

19.
贾桂莲 《小学生》2013,(4):61-6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这四种基本能力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指要培养孩子在人际活动中能与人合作,共享合作成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社会领域提出如下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纲要》把幼儿与自身的关系(自信、主动、自觉、坚持等)、幼儿与他人的关系(乐群、互助、合作、分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以"社会责任"为主题,由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组成,说明了承担责任、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三个核心问题。下面就怎样教好第三单元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一、立足社会责任主题,培育核心素养本单元教学要培育的核心素养是责任担当,具体包括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