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中阶段的社团不仅包括专业课程为主题的社团,也包括一部分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课外兴趣为目标的社团。在社团活动的组织实践中注重方式方法、合理规划社团活动内容是实践立德树人要求的科学路径。教师可在社团活动组织规划中通过设立具有德育特征的目标、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实现立足于高中社团活动渗透立德树人思想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之处在于,语文学科不仅体现了工具性,而且体现了人文性。简单来说,语文真正实现了"文道统一",也就是文以载道。所以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不仅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也是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教育。所以,在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育应该不断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感受语文知识魅力的同时,接受德育知识的熏陶,真正实现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本文第一部分剖析了立德树人的内涵,第二部分深入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第三部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分析了部分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应该坚持的原则,第五部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的对策。笔者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立德树人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思想,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健康的有用之人。一、艰难莫忘理想欲树人,先立德。要立德树人,必先立师德。每一个走上三尺讲台的师者,都应该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我的课程观追求的是打造富有深度的高效语文课,我的语文课的设计既要符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立德树人理念是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目标。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为探讨主题,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家国情怀;精选多种史料,增强史料实证意识;用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与结合时事新闻,注重以史为鉴四方面分析渗透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明确立德教育为基本目标,最大化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各门学科课程是教育的基础,只有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科教学的育人因素,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其与学科教学融合。文章在阐述立德树人思想融入学科教学的必要性基础上,探析立德树人思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不断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6.
成就梦想,需要理论学习奠基,更要靠实践历练支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实践教学作为依托理论教学、寓教于行、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向新时代新阶段,思政课实践教学立德树人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政治方向上做到不偏不倚,在制度设计上做到不缺不漏,在组织管理上做到不折不扣,在行动落实上做到不空不虚,以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因之发生了骤变。然而,万事万物都不能只单纯片面地表现出一色的完美性,在这样一个可喜的历史转变中,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状,这不得不让激流勇进的教育者放下文案、课本,擦亮眼睛,思索探究。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甚至是社会教育,对德的重视都是必不可少的,德育是这一代对下一代必须担当的责任。因方式方法没有掌握,从而导致德育缺失的现象,都是值得大家反思的。从语文阅读的教学角度看立德树人的可行性,并探究其贯彻实施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是对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必由之路。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与艺德育人是辩证统一的,立德树人是艺德育人的基础,艺德育人是高等艺术教育立德树人的具体表现,立德树人与艺德育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高等艺术院校艺德育人的途径有: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艺德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重视校园文化的熏陶,鼓励艺术实践践行,利用名师名作的示范引领等。通过这些途径,有利于培养出艺德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完成教育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任务,一直以来都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高中思想政治作为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在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立德树人更是高中思想政治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针对上述问题,文章主要基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阿英 《考试周刊》2022,(9):111-114
基于立德树人导向,以德为先,积极创新英语阅读课教学,能让学生牢牢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使他们在道德方面得到较好的熏陶,实现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文章立足阅读课教学现状,详细阐述立德树人导向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推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初中英语是组成初中教育教学三大课程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具有课时较长,涉及知识较广等特点,因此,在此学科内渗透德育教育具有切实的便利性条件。以下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渗透德育于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张永庆 《学周刊C版》2023,(26):160-162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全面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综合成效,学校教育应积极发挥学科德育渗透的价值,深入挖掘不同学科中所具有的德育教育优势,不断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综合发展。文章围绕立德树人视野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展开探究,阐述了德育渗透的内涵,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基于实践的层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能够促进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理念的转变,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身心品质。  相似文献   

13.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立德树人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化学发展历史、化学家的特定事迹、生活生存环境和科学探索历程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贯彻落实课程目标,有利于融合三维目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出了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要能够坚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音乐课程本身就是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能够借助于一些生动并且直观的方式去感染学生,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对于进行德育渗透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如果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往往能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就高中音乐德育渗透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贯穿到学科教学的始终,体现在教育的各个阶段。历史是一面镜子,中国以及世界历史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以这些素材为切入点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德育素质。基于此,文章分析初中历史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然后就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出几点策略,以供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中阶段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成为建设社会的人才,道德品格对学生学习、为人、处事等方面具有较大影响,是社会对人才的硬性要求,由此可见品德对学生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分析立德树人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误区,从深入挖掘教材、搜集生活案例、树立榜样、创设辩论情境、开展议题教学和情境教学等方面探究立德树人导向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字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做德育工作时提出了目标和方向。做了十五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意识到德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做了十八年的语文教师,我更真切地理解了教书育人要并重,不可偏废任何一项。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校立德树人最基本的路径和形式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但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渗透的课堂还是相当普遍。本文立足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践,以教学情境有效性探究为抓手,通过多样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感受责任担当家国情,使德育在信息技术学科中自然而然地渗透。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要深刻把握立德树人基本内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现实困境,通过建立健全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协同机制、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效衔接立德树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性,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文章介绍了立德树人的内涵,深入分析了职业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现存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建议。具体包括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与专业发展,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企业合作与社会参与的促进等。未来的职业教育必须更加注重立德树人,通过综合性的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