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宪祖是晚明著名戏曲家,他一生著述宏富,所撰传奇六种,杂剧二十四种。他的戏曲著述,无论其思想内容,还是其艺术成就,堪称明代剧坛上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作品。叶宪祖在明代戏曲史乃至整个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明代中国戏曲的兴盛、繁荣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而北方戏曲衰落似成定论。通过对较为丰富、详实的明代山西地区戏曲文物史料的把握,即从戏曲舞台兴建、服饰化妆、乐队的组成、唱腔和剧目这几方面去考证明代山西戏曲的兴盛史,可以为缺少明代北方戏曲史料记载的中国戏曲史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戏曲史上,讽刺艺术源远流长。明代杂剧作家在讽刺杂剧的创作中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伤情绪,而且对当时黑暗腐朽的官场及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取得了鲜明的艺术效果。分析研究明中后期腐败政策下讽刺杂剧的创作特点和叙事手法,可以更加细致全面地把握明代讽刺杂剧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关汉卿杂剧在明代的传播和接受的考察,我们发现明代的文人并不十分喜爱关汉卿及其剧作,这既和关汉卿身上所流露出来的滑稽佻亻达、玩世不恭的个性有关,同时也是因为其杂剧作品具有过于浓郁的俗文学品性,与明代文人在戏曲创作中崇尚雅化的审美趣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傅惜华先生《明代杂剧全目》和庄一拂先生《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关于明代杂剧家桑绍良的生平事迹及杂剧《独乐园》的考证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现将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补正陈述于次.  相似文献   

6.
虽然京剧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但它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源远流长。中国戏曲源于古代的民间歌舞,经过长期的孕育和发展,从唐代歌舞戏到宋杂剧、金院本,以及南戏,初步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完整形式。发展到元杂剧,有了结构比较严谨的剧本,有了表现生活和塑造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段,成为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到了明代,衍化成为北杂剧和传奇并存。及至明末清初,涌现出数以百计的地方剧种。它们既继承了中国戏曲的历史传统,又各自吸收了当地的民间艺术,因地域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音乐声腔和艺术表现手段,呈现出许多剧种[甲]的繁荣局面。这中间,作为京剧前身的徽戏、汉戏、昆曲、秦腔和弋阳腔等,  相似文献   

7.
元人戏曲意识探王汉民元代戏曲在宋金杂剧、南戏的基础上发展成熟,以严谨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成为元代代表性文学,形成了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高峰。清代戏曲理论家王国维誉之甚高,认为元曲是最自然之文学,杂剧中的《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早在汉代时期,山西就已出现了木偶和皮影的表演形式。北宋神宗熙宁至哲宗元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艺人孔三传最早创立了“诸宫调”,后又有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等在山西盛行,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述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并阐述了器乐艺术和声乐艺术对戏曲艺术的影响,为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道路提出一些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史上,山西被誉为“戏曲的摇篮”。早在汉代时期,山西就已出现了木偶和皮影的表演形式。北宋神宗熙宁至哲宗元年间,泽州(今山西晋城)艺人孔三传最早创立了“诸宫调”,后又有宋杂剧、金院本、元杂剧等在山西盛行,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本文简述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并阐述了器乐艺术和声乐艺术对戏曲艺术的影响,为山西戏曲艺术的发展道路提出一些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秦岚岚 《河池学院学报》2011,31(3):55-58,116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