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行政问责性评估模式,“双一流”建设评估面临着理念困境、主体困境、方法困境和结果困境。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现状,第四代评估理论对“双一流”建设评估的启示包括:确立发展性评估理念,实施分类评估;构建多元主体“全面参与”的平等协商机制;将“质的研究方法”和“量的分析”有机结合;重视评估结果的“共同建构”。然而,第四代评估理论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则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一方面,坚持建构主义方法论容易陷入相对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误区;另一方面,第四代评估理论强调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评估活动的主张缺乏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学科评估对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 年4 月启动,2017 年2 月公布评估结果。对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后发现,对比上一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在关注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学科特色等诸多方面有显著进步,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未来的学科评估中,应当及时公布下一轮评估指标体系并做出详细说明,制定合理的中文期刊指标,合理分配“归属度”权重,对开设数量较少的学科给予特殊支持,评估结果要慎重与政府拨款挂钩。  相似文献   

3.
英国科研评估制度国内外研究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英国科研评估制度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科研评估的运行机制和影响因素、科研评估的数据结果分析、院校和学系的科研评估策略、科研评估制度的影响及改进.本文在概述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借鉴意义--政府与大学要良性互动,大学发展要以学科为中心,学科发展要进行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与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主要缘于: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名单遴选的规则存在差异,前者为自愿申请、免费参评和绑定参评,后者为无需申报和专家委员会认定制度;指标体系与标准存在差异,前者采用已然设定的指标体系及具体的评价方法与标准,后者根据"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确定的选择标准;学科发展本身具有动态性。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都实施动态监督与管理,共同为学科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持与政策环境,旨在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二者相互补充、共治共进。学科评估与一流学科建设的管理需要平衡,既要注重学科既有沉淀与学术贡献,又要注重发展潜力、国家急需与重大利益、新兴及交叉领域带来的需要与创新;坚持国内评估与国际评估的制度平衡,积极引入和参与学科的国际评估与认证。  相似文献   

5.
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现代化教育评估方法与技术的支撑,第四代评估体现了当前国际最 新的外部质量保障理念。该理论强调协商与建构,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教育评估中的缺陷。本文以上 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方案论证工作为例,分析了第四代评估理论具体应用方法和效应。指出第 四代教育评估理论有利于教育评估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从量化评判走向质性分析,从终结性评估 走向发展性评估,从单一评估标准走向多元评估标准,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新一代教育评估 理论对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高校专业评估工作立足上海地方高校专业发展实际,重点学习借鉴第四代评估理论,逐步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协同自主"专业评估模式。本文着重分析了在这一评估模式下,在专业评估理念、评估主体、评估实施、评估结果、评估效应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新一代教育评估理论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高校专业评估工作立足上海地方高校专业发展实际,重点学习借鉴第四代评估理论,逐步构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协同自主"专业评估模式。本文着重分析了在这一评估模式下,在专业评估理念、评估主体、评估实施、评估结果、评估效应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对新一代教育评估理论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调查38所高水平大学1605位教师后发现,在“双一流”建设与学科评估双重影响下,学科的评估后建设普遍成效显著,教师感知到越来越高的工作要求,但不同类型学科的教师对学科建设成效、资源获取和工作要求的感知差异显著,评估结果加剧了学科资源获取的马太效应;评估结果主要通过工作资源的独立中介作用、工作资源与教师工作要求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科后续建设成效。为更好地推进评估后学科建设,高校要更加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平衡工作资源与教师工作要求的关系;协调好各类学科的发展,有针对性地分类讨论建设路径;谨慎对待将评估结果与学科资源挂钩,回归学科评估初衷。  相似文献   

9.
回顾教育部学位中心已经开展的四轮学科评估情况,发现学科评估参评规模不断扩大、评估目的日趋多元、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结果发布更加规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科评估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和当前教育评估理论的最新理念。文章在此基础上对学科评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提出向质性评判转变、向多元评估标准转变、向周期性与常态性评估结合转变和向发展性评估转变的学科评估发展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本科教学评估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新管理主义理论。新管理主义视野下的质量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把高等院校隐喻为“工厂”,带有严重的工具理性,评估结果也常常受人诟病。本科教学评估必须转变传统的、自外而内的策略,以“规范一再教育”的策略(组织的自我更新)为中心,促进高校评估的自主提升。第四代评估被称之为协商式评估,较好地解决了前三代评估过于注重管理主义、忽略价值多元性以及过分强调调查的科学范式等缺陷。校本评估符合第四代评估理念,是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学生评价和人才使用方面偏差较大,针对学生评价这一问题,着重分析了选拔性评价的形成原因及其社会心理基础,根据选拔性学生评价与现代社会的不相适应性提出了“学生评价改革势在必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课程评价:从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业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传统课程评价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依据具有不合理性,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学生学业成就评价走向学生学业评价,强调学业过程、学生发展和活动表现,让学生学业真正满足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重在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实行新一轮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度以来,对于被评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对现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运行机制的不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就如何完善评估运行机制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学术评价是对学术价值的判断与评定,是对学者学术成果的水平和贡献的反映。然而当下的学术评价正在走向重数轻质的误区并逐步异化为期刊评价,这种以期刊数量或等级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因传统文化的影响、行政力量的干涉而顽强存在着,造成了假期刊的滋生、巨额版面费的产生、学术泡沫等一些学术腐败行为的出现,这严重污染了我国的学术环境,对此应当树立理性的学术评价理念来优化我国的大学学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新课程评价中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是教育评价方法中的两种基本评价范式,两者共同构成教育评价方法的体系基础。针对当前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新课程评价需科学分析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的特点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的整合才是教育评价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为此寻求一种科学、合理、规范的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方法很重要。文章提出了运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毕业设计成绩综合评定的方法,该方法能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体现多数人的意见,简单易行,便于利用微机,评价标准统一,评价结果科学、公正合理,准确可靠,并且具有通用性和可调整性,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与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探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环节和中心环节,依据课堂教学评价所使用的评价工具不同,可以把课堂教学评价分为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和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这两类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论和价值观不同,在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亦有不同,各有一定的优缺点。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应当将结构性课堂教学评价和开放性课堂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担保机构的实力评价日益显得重要,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基本素质、信用能力、财务能力、业务能力、成长与发展、社会效益六个方面.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的模糊综合评价法,有利于解决评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事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担保机构实力进行评价,可明确知晓该机构的实力,在与其合作或对其进行监管中,能更加有的放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课程传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强化过程考核、探索以证代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强调课程考核应与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并体现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文中以电子类专业核心课程《电子线路板设计实训》为例详细阐述了此评价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20.
建筑的评价     
建筑的评价实际上是对我们自身生活意义的评价、领悟和反思。建筑价值观念的贫乏和失落是当代建筑评价流于肤浅、盲目和混乱的主要原因,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确立建筑活动根本的价值观念和内在的评价尺度——建筑的人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