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生对计数单位的发展和十进制计数原理的认识比较模糊,教师必须通过摆、数、捆、认、拨、看、说、写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让他们经历计数单位的发展及十进位值制的产生过程,在实际的参与和自觉感悟中体会度量单位的发展进程,进而认识度量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界的工具。分数是在分物、度量和计算中产生的。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不仅要从均分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还要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度量可以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度量情境,开展度量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度量的过程,从度量的角度感悟分数的丰富内涵,拓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体会度量的价值,发展学生的度量意识。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本质,从而让数学学习更高效。在"角的度量"一课中,先在导入环节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引入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进而理解数学本质和习得数学技能。  相似文献   

4.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能让教师跳出"一课一备"的教学视角,系统全面地剖析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脉络主线,通过重构单元,对课时适当进行调整,让单元学习内容更具结构化,利于学生的深度理解,最终促进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由前测结果得到,《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把握度量本质,认识度量价值,从而发展度量意识。为此,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体积单位(小正方体)度量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沟通体积与其他要素的联系,得到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还要引导学生比较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及计算(间接度量),建立小学数学图形度量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6.
滕晓娟 《上海教育》2022,(S1):53-55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构建结构化的统整教学,规避以课时为单位推进教学而造成的知识碎片化学习,建立互联互通知识体系,落实学科素养培养。本文通过主题解读,分析“度量”的数学本质和教材编排逻辑,提炼出核心概念——度量单位。再在核心概念的统摄下,遵循“学情分析——制定目标——单元规划——课例说明”的路径,展现了起始课“度量”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初步总结了起始课在单元整体学习中建立学习模型,确立核心概念上的教学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7.
<正>生活中有六种常用、常见的感观量:长度、质量、容积、角度、面积、体积。对这些常见量的测量在本质结构上是一致的,都是所测物体包含几个标准单位,即度量。度量的核心要素是:度量的对象、度量单位和度量值。《面积》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这种飞跃一方面表现为"度量对象"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也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给知识进行全新定位,唤起学生的已有认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并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探究数学本质,使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是小学数学的核心知识。一般而言,分数具有多重意义:部分与整体的意义、度量意义、商的意义、比的意义等。此前,学生通过部分与整体的意义认识分数。文章主要从度量意义再认分数,从而为分数概念和运算的理解提供统一的框架,充分凸显分数学习与整数、小数学习的整体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是以图形对可测量事物进行度量,侧重让学生在过程中积累经验,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探索中逐步建构和完善度量的认知结构。文章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为例,尝试探索有助于学生量感发展的教学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本杂志发表的若干关于度量的文章中,我们一直强调,度量的内容结构是相同的:核心要素两个(度量单位、单位的个数即度量值)、基本性质三条(运动不变性、合同性、有限可加性)。度量内容的教学策略也是相通的,即教师备课时要把握度量的本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单位的产生过程、单位的累加过程,形成单位的观念并以此为标准学会估计.培养数感,积累度量活动的经验。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评课都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度量角的大小是一种基本数学技能。技能该怎么教?教学中已经概括出了"二合一看""0刻度线在左边看外圈,0刻度线在右边看内圈"等规律,为什么学生还是不会量角,更不会解决稍微复杂一点儿的量角问题?量角器是一个复杂的测量工具,到底该怎样认识量角器?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心选择比较的素材,巧妙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学习材料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开放性学材的精准反馈对教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选择要有“类”的意识、呈现过程要有“序”的认知、交互反馈要有“联”的思想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实施生成性材料教学时要关注数学本质,精准实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5.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不同解构,发现教师在科学课堂中的不同的价值追求。前不久,两位老师执教同题课《把固体放到水里》,观察两位老师的课堂,对比两位老师的设计,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引领孩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悟科学本质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专题复习课有利于拓宽知识研究的深广度,“一题一课”则是专题课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全等的应用与拓展”一课,选取特殊菱形作为切入点,形成“一题”的载体来源,立足深度教学,挖掘问题本质,聚焦通性通法,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的递进式的问题串,注重思维的可视化,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的思维自然生长。同时,基于中考专题复习课,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积累学生的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五下《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整除(整数乘法)算式,认识冈数和倍数,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双基")2.在探寻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总结出一种"不重复、不遗漏"的方法,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感悟有序思考以及数学知识之间存在联系的思想。(上升为"四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一节为例,概述如何将生物学史融入学生活动、科学研究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初设显微镜,认结构”“改进显微镜,识功能”“使用显微镜,悟原理”“编制说明书,理步骤”等环节,在学生设计制作显微镜的过程中适时穿插生物学史,在思与做融合中推进科学本质教学。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为什么总有科学生混淆“周长”和“面积” 教学中常见这种现象:图形的“周长”“面积”都学完之后。尤其到高年级,在做题或解决实际问题时,经常有学生混淆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例如求“周长”时学生套用“面积”公式,周长与面积的“单位”相混淆.面积单位不写“平方”等。是学生马虎吗?学生马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