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反应部分学生的看法是:多数学生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开展大课间活动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因为体育锻炼的时间多了,能减轻学习疲劳,而且提高了学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国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即各中小学每天上午或者下午,有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学校没有安排课程,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可以组织学生做广播体操、跳集体舞,也可以分年级组织兴趣班活动。  相似文献   

3.
孙瑜春 《考试周刊》2014,(58):115-116
课间活动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一直以来,课间操就是学生课间活动的主要形式,虽然课间操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但因其形式单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佳。"大课间活动"应形式多样,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要,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课外运动兴趣,保证运动时间,提高运动效率,促进高中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现状伴随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为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我校改革了传统的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启动了上午第三节课后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然而虽然时间较以往传统课间时间较长,但  相似文献   

5.
李林淇 《家教世界》2013,(2):239-240
通过实验法、测量法和对比法对我校大课间体育锻炼效果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正确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的体质有很好的效果,对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对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校园文化、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结合地区特色,武鸣城区教育局开展了壮族地区中小学校"昂逢逢"大课间活动实践,通过营造积极的运动氛围,丰富活动形式,激发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提高师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新时制的改革和国家新课程计划的调整实施 ,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 ,管理不断完善 ,内容不断丰富 ,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一、我们的做法(一)、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酝酿于1995年。为了增强学生体质 ,锻炼学生意志 ,推进素质教育 ,在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学的基础上 ,我们决定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这一决定引起不同的反响。有的教师认为现在课程多 ,时间少 ,增加体育活动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 ;有的认为 ,这样做会加重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领导班子成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全国的中小学陆续开展了"大课间"活动,即各中小学每天上午或者下午,有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时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学校没有安排课程,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来定,可以组织学生做广播体操、跳集体舞,也可以分年级组织兴趣班活动。  相似文献   

9.
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调控模式,激发了孩子们自主参与的意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爱上大课间,爱上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大课间体育活动必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在校锻炼时间,体育活动必须形式多样,从而保证小学生的课外运动。但是,目前农村因为各方面的问题导致小学大课间活动很难实施,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意义,探讨影响农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的因素,思考提高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有效性的策略,让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身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许震磊 《考试周刊》2013,(91):116-117
文章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提出开展小学生大课间分项目活动的意义,通过分项和学生选项,从而体现体育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并通过分项目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出比较适合开展大课间分项目活动的方案和具体方法,在大课间活动形式的创新上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2.
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对课间操的创新,是课间操的一种新颖形式,通过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进行探究,旨在切实提高秦皇岛市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质量,确保我市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稳固、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明确规定:"确保小学生每天在校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时间。"有研究表明,学生经过两节课的紧张学习后,大脑已感到疲劳,思维活动减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因此,利用课间适当地活动活动身体对消除大脑疲劳,放松肌体是十分有益的,它对提高学生活动兴趣,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有现实意义。我们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先后制定了《莫城小学辅导组大课间活动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课间活动组织形式,是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有力保证。自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并推广以来,由于体育活动练习强度适宜、活动内容丰富等优点深受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广泛欢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艺术"2+1"相结合的特色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以及艺术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而达到育体、育智、育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主要介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活动组织和管理,分析了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的成效,并总结了几点实践经验,以期为在全国各地范围全面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农村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活动的重要发展形式,体现了体育活动创新改革的发展趋势。对于九年级的毕业班学生而言,学校所开展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可以有效缓解其学习压力,并且提升其体质与健康水平,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促进其多方面和谐健康发展。因此,针对农村中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以提高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在新课堂标准要求下,基于传统大课间操而发展出来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是教育部关于落实学生完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基础性运动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结构。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够让学生继续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积极锻炼身体,提高综合素质,放松心情,消除学习疲劳状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对学生健康成长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大课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已推广进行多年,但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性的困难。本文结合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践经验,对实践体育大课间活动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期望能提高各种小学大课间活动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17.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大力推广,必须将体育活动寓于快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实际,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文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多彩的大课间"是打造中国少年强的基础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除了一套《七彩阳光》广播体操和一套《雏鹰展翅》武术操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踢毽子、跳皮筋等。一项项活动犹如一块块碧玉,妆扮着青少年这棵大树,孩子们如同嫩条一样成长着、快乐着、舒展着。二"多样化的活动"是打造中国少年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教育供给侧改革"着眼于提高教育供给的质量,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基础,满足其全面加特长的发展需求,为社会培训实用型人才。而作为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如何在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适合农村中小学学生特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和教师应结合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在分析不同学校大课间活动开展状况的基础上,设计出因材施教的课间模式,以促进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8,(97):118-119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响应教育部的规定——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内容丰富,运动时间长,形式多样化,参与人数众多,练习强度适宜等特点。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紧张且长身体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于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一定的效果。现阶段大课间活动大部分都是在传统课间操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是利用课与课之间的间隔时间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本文就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怎样有效开展做些浅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