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嬗变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泉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4):115-120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论和历史渊源,前期以高关税为主要贸易政策工具;后期以非关税壁垒为主要政策工具。以经济民族主义为其政策的根本取向。这与其大力倡导并失去的贸易自由化看似相悖。究其实质仍是以新经济民族主义政策作为出发点,以便实现其全球利益。美国的这种做法不利于建立全球公平,互利,合理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是其国内产业空心化,经济结构上高消费、低储蓄及其民粹主义兴起所致,而从外部而言则是当今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所致。在更宏观的历史视觉上而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是当今世界贸易模式大调整的一个缩影,具有长期性;也是美国国内改革存在重重困难的表现,是美国经济深层次变革的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是其国内产业空心化,经济结构上高消费、低储蓄及其民粹主义兴起所致,而从外部而言则是当今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发生变化所致。在更宏观的历史视觉上而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是当今世界贸易模式大调整的一个缩影,具有长期性;也是美国国内改革存在重重困难的表现,是美国经济深层次变革的一个开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理解,从各种数据的对比分析中找到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的变化特点,以期可以为目前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找到一个折中点,为世界各国之间自由贸易的恢复,更好的使世界经济复苏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保护范围日益扩大,保护手段时有创新,成为全球的一大潮流。  相似文献   

6.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复苏,维护本国的社会安定和政局稳定,纷纷出台各种救市和刺激方案,贸易保护主义在这种背景下重新抬头并迅速蔓延。文章结合中美贸易摩擦案,分析了新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的起因、特点和危害,以及其对中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影响,提出了中国应如何趋利避害,在中美贸易中获取最优利益。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以关税为贸易保护手段的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而言,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以限制进口或鼓励出口的种种非关税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贸易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8.
9.
近年来,随着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的不断加剧,两国频现贸易纠纷。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从产业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并采取了压迫人民币升值这一手段。其目的不单单是为了缩小其贸易逆差,而是为了解决其庞大的政府财政赤字问题。中国在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同时,应采取理性的反应措施。  相似文献   

10.
概述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通过统计与计量经济模型,探讨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因子与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的相关关系。最后,提出解决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争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美国国会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权分立的美国,国会的主要功能是立法,但冷战后国会插手政府外交政策的情况越来越多,近十年来,中美关系曲折的历程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国会与政府对外交主导权的争夺表面上给人留下府会对立、分裂的印象,实际上却有利于美国外交利益的更好实现,二者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美两国贸易关系日趋紧密,但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升级。从美国数次大规模贸易战的史实出发,分析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动因、途径等,在此基础上,探究中美贸易摩擦的国内外原因,以及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对我国应对美国贸易战及贸易摩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43年美国第78届国会提出了授权政府为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拨款的联合决议案。国会和政府围绕这个议案的争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战时国会两院,特别是参议院的主要观点,为罗斯福政府制定战后国际和平组织的政策设定了原则框架,而且对战时和战后美国国际组织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发挥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里根时期美日贸易摩擦是美国整体对外贸易衰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美日角遥亚太地区经济霸主的表现;它影响了美固的自由贸易政策和美国的国家安全观;它对双方贸易发展都有好处;在解决摩擦的过程中美日形成了一种相互协调的合作机制,这对以后美日政府进行贸易谈判和磋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贸易政策是一种特殊的公共物品。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是美国政治市场进入均衡的产物, 决定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基本因素仍旧是根植于美国文化中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理念。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形成的过程中, 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其院外活动对贸易政策的走向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由于这些利益集团有着各自不同的集团利益和相异的组织结构、交易费用及经济实力, 他们在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过程中也就有着不同的行动逻辑。由于政治市场上存在着一般选民的理性无知和特殊利益集团的理性, 美国政治市场上的政治均衡往往出现在公共物品的供给大于其净收益最大化水平时, 这种􀀂 供给过度 反映在对华贸易政策上, 就是政治因素超越商业考虑, 从而决定了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不会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  相似文献   

16.
美苏《雅尔塔秘密协定》满足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要求,换得苏联出兵东北,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可以说,苏军进入东北与美苏黑幕交易有直接关系。战后,因美国插手中国事务,美苏冷战已露端倪,苏联从东北撤军问题一波三折,这也与美国的态度和做法有关。美国的压力又是苏联最终实现撤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美国参议院2011年10月通过《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以下称"S.1619法案"),法案的最大特点是将汇率问题贸易化,试图通过修改国内立法采取反补贴的贸易措施对中国输美产品征税。法案规定的根本性低估货币行为是否构成《SCM协定》中的出口补贴,是中美争论的核心所在。根据WTO的相关规定和案例,美国将汇率问题贸易化的做法,与WTO倡导的公平贸易原则背道而驰,不但达不到平衡中美贸易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致国际贸易争端,构成新的贸易壁垒。文章对此分析,并提出我国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冷战时期,美国对欧洲一体化趋势总的来讲是乐观其成的,这种政策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发生改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美国看来,欧洲的一体化契合了美国对欧政策的终极目标,即一个联合的欧洲有助于促进和稳固欧洲的民主与稳定。正因如此,美国对于欧盟的扩大主要仍持支持与鼓励的态度。然而,冷战后国际形势的新现实,决定了欧盟的扩大与美国的利益并非总是并行不悖的,它同样也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1996年6月,以埃尔巴甘为首的伊斯兰政党在土耳其上台执政,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关于土耳其存在伊斯兰威胁的声音不仅来自西欧和美国,也来自中东和土耳其,但繁荣党执政期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土耳其的传统外交路线,而是与美国保持了一种正常的外交关系。另一方面,美国对土耳其军方迫使繁荣党下台一事基本上是赞同的。就土耳其的情况而言,所谓“伊斯兰威胁”可以说是一种神话而不是现实。  相似文献   

20.
美国石油政策:市场化及其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用法律形式明确了石油资源的所有权、勘探权和开采权,然后用市场竞标方式确定开采权的租让价格;政府不直接干预私人企业的石油生产和经营,油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战略储备石油的采购、储存、释放基本上采取市场招标机制;政府运用金融衍生品工具和期货市场来分散和回避国际石油价格激烈波动的影响,或者降低储备成本。另外,政府还通过补贴、技术援助和融资手段支持国内能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美国市场化取向的石油政策既减少了政府的监管成本,避免了国家垄断产生的低效率和政治腐败,又提高了私人石油公司的利润,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被证明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