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在简单介绍诞生于我国的一门新兴横断学科:“物元分析与可拓学”的基础上。重点讲述它的广泛应用,并举例说明它在处理实际问题时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做出系统的、综合的科学评价,该文根据可拓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解决非结构化的绩效评价问题的理论方法,并以某高校教师为例,建立教师工作绩效的物元模型,再用关联函数对其进行可拓学综合评判,这种方法不但能给出教师的综合工作绩效水平,而且还能反映出其各个单项指标的优劣势,弥补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研究存在的不足,也为学校的高效管理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可拓学与人工神经网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国梁  罗伟 《天中学刊》1998,13(5):9-12
可拓神经网络是可拓学与人工神经网络的有机结合。可拓神经网络是以物元为基本元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在可拓控制、可拓识别和可拓预测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可拓工程理论及其应用探讨事物的可拓性,以求发现解决矛盾问题的研究方向。对这一方向的研究逐步形成了可拓论,它以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为支柱,它的应用方法称为可拓工程方法,包括可拓信息方法、可拓系统方法、可拓决策方法等。本文着重阐述可拓工程方法以及在经济领域、管理、控制领域和人工智能中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5.
关于可拓学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可拓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式、逻辑细胞及基本原理 ,并指出了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可拓决策"这一门适用于矛盾问题进行决策的最新技术,通过引入异物物元全征阵的概念,在资金一定的前提下,把一些在传统决策方法中由于资金紧张而认为无法投资的项目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7.
讨论可拓集合逻辑运算的定义及其运算性质,获得了关于可拓域和稳定域的某些结果,它们是可拓逻辑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可拓决策”这一门适用于矛盾问题进行决策的最新技术,通过引入异物物元全征阵的概念,在资金一定的前提下,把一些在传统决策方法中由于资金紧张而认为无法投资的项目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9.
10.
简要介绍和评价了物元分析与可拓学在近十余年间从诞生到逐步成形的发展,它的理论体系、方法特点以及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阐述薛定谔方程无量纲化与自然单位法的一致性,说明求解特征量的方法,所得结果与其它文献一致。  相似文献   

12.
供电系统电压暂降已逐步成为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之一。电压暂降的实时检测是电压暂降补偿控制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介绍了运用瞬时电压dq变换原理对电压暂降特征量所进行的实时测量方法,阐述了瞬时电压dq变换低通滤波法的检测算法与补偿控制原理,并通过仿真性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最重要、最可靠、应用场合最广泛的工业控制微型计算机,将它应用于电视发射机的智能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发射机的自动化程度,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在我台的实际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无限多个等价无穷小量的乘积问题及等价无穷小量在极限运算中互相替换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满城是指用城墙、界堆等设施将旗人与外界分隔的关内八旗驻防城,其成员以满洲旗人为主,与驻地附近居民对比鲜明。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核实、考证发现满城有24座。  相似文献   

16.
对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偏摩尔量的集合公式的推导和理解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认为不管有无恒温恒压的条件,体系的偏摩尔量ZB,m的零次齐次函数性质是吉布斯—杜亥姆公式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介绍红外线遥控编码逻辑分析仪的硬件组成、软件流程和设计制作的关键技术。该产品在功能上不仅能替代价格昂贵的数字示波器和专业逻辑分析仪对红外线数据进行分析 ,而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8.
提出将模糊逻辑系统表达式与模糊控制规则表相结合,并用S-function将其形成模块,再用Simulink对所设计的模糊控制系统仿真,编程快捷、调试方便。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Mamdani模糊控制器存在自适应能力差和控制精度不高的缺点。通过一个二阶不稳定控制对象,发现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相对于一般的Mamdani模糊控制器均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在控制精度方面,变论域模糊控制器的优势尤其突出,有效地克服了Mamdani模糊控制器档级有限和缺少积分环节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论隐性教育的特点及其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当前令人堪忧的教育方式和德育现状,重新研究隐性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其特点和功能为教育目的的潜隐性及其浸润功能,教育方式的“非规范”性及其弥散功能,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及其整合功能,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及其自我教育功能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