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力学是研究物体惯性、力和运动三者关系的科学,认为力学只是研究力和运动的科学是不全面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这是力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规律.物体不受力才能做惯性运动.然而我们所处空间不存在做惯性运动的物体,这就给惯性问题的教与学带来困难,使学生很难理解惯性的本质,很难把惯性和受力现象区别开来,很难在研究力和运动时考虑到物体的惯性.  相似文献   

2.
一、两个关系的基本内涵力和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呢?用一句话概括,即力决定的是物体的加速度,力和加速度是瞬时对应关系,力和速度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是牛顿定律所揭露的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看似简单的关系,但是,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自觉的运用这个关系,需要深刻地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做功和能量变化之间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当物体的运动比较复杂时,我们可将复杂的运动分解为简单的运动进行研究.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和运动独立性原理是解决复杂运动的基本规律,也是处理“力和运动”问题的基本方法.如何把复杂的运动分解为已知的简单运动是解题的难点和关键.本文将这类问题分类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4.
传送带问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热点问题,题目的考查基本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力和运动的关系,二是做功和能量的转化问题,而做功和能量转化关系相对来说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运用功能关系时往往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为此笔者试图结合实例帮助考生建立起传送带问题中的做功与能量转化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某一时刻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突变的关系称为力和运动的瞬时问题.“瞬时问题”常常伴随着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瞬时”、“突然”、“猛地”、“刚刚”等.这类问题成为近几年高考的又一热点.本文就这一问题分类例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顿运动定律是解决力和运动关系问题的依据,是开启解决力学问题之门的第一把钥匙,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可以看出,对牛顿运动定律的考查规律,一是考查力和运动的综合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联系实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重点考查获取并处理信息,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物体的平衡问题是力的基本概念及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直接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力和运动关系的基础.如何学好这部分知识呢?掌握多种求解方法是学好这部分内容的有力法宝.下面结合具体实例谈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力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力和运动的关系问题,在高中阶段,能把力和运动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如何用这三大规律求解动力学问题,是很多高中生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万有引力与卫星及天体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卫星、天体的运动涉及的知识较多,有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在解答此类问题时,不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计算,首先要理清思路,要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和星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近似等于星球对它的万有引力这一基本关系,将卫星和天体运动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处理;然后再根据题设条件,依据下列等量关系选择等式,加以分析。在分析卫星变轨问题时,要抓住做向心运动和离心运动的条件进行分析,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何军 《高中数理化》2014,(13):80-82
牛顿第二定律F=mn揭示了加速度和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力和加速度之间时刻对应:①力和加速度方向相同;②力发生变化,加速度同步发生变化.在解决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问题时,我们要紧扣“力”这一要素,以物体受力分析为主线,根据物体受力变化情况准确划分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力和运动的关系是中学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同学们刚学物理,会感到抽象.其实,同学们感到抽象的知识,也是科学家们曾经难以攻克的知识堡垒.我们循着人类的探索历程,借助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重新去发现,就觉得形成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正确认识是不难的.一、物理学史上关于力和运动的两种观点1.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科学家,他借鉴“自然”一词创造出了“物理”这门学科的名称.但他研究解释物理现象是依靠简单推理的方法而不是科学的实验分析.他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用力推车,车子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由此…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受日常生活“经验”的影响,同学们常用头脑中的概念看待力和运动的问题,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识.举例辨析如下.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运动,在物体上不一定有力的作用B.物体静止,在物体上可能有力的作用C.在物体上有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不一定有力对它作用猪解选人辨析本题考查要点是力。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郎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就要停止.”这种观点被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  相似文献   

14.
一、因果性 从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又进一步指出,力和加速度的数量关系,有了力就有了加速度,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在判断受力问题可以根据这一因果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5.
力与运动关系的习题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解其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物体所受的未知力或与力有关的未知量.在这两类问题中,加速度a都起着桥梁的作用.而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及运动过程分析是解决这类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带电粒子在平行金属板间的运动模型考查学生运用牛顿定律和能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高考中的热门题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其实就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概念的力学问题.改变加在平行金属板间的电压使得金属板间的电场强度改变,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随之改变,这类问题是中学物理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7.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内容多、中考所占比例大.学生在解答稍复杂的力学问题时得分率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没有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所受诸力作用的结果,而诸力问相互关系也正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反映.这体现力和运动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因此许多力学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物体的受力分析.本通过对例题的解析,说明受力分析在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性,并揭示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思维过程,以提高学生解决力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分析全国各地历年中考物理试题,本意考点有三个.考点一力和运动例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就不能维持运动;B.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只能处于静止状态;D.力的作用不是使物体运动,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993年,湖北省武汉市)分析与解牛顿第一定律明确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物体不受外力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选项A说法错误,选项B说法正确.因为在平衡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磁感应中的综合题,通常会涉及电路、电场、力学等知识,其综合程度高,牵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要求高,但其基本的分析方法似可归结为:电路分析、力和运动分析以及能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难点,重现率几乎是100%,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往往和力的平衡、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图象问题等一起考查.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下面通过对2005年高考中出现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问题分类剖析,可以看出这类问题的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