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开课《詹天佑》下课了,我如释重负。“学生还算积极,第一次在名师面前‘秀’课,应该不会出丑吧?”就在我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耳边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尹老师,请你把这篇课文的课题再写一遍!”  相似文献   

2.
在清华大学早期的校长中,有两个人特别出类拔萃,一个是梅贻琦,一个是梅贻琦之前的罗家伦。  相似文献   

3.
公开课《詹天佑》下课了,我如释重负. "学生还算积极,第一次在名师面前‘秀’课,应该不会出丑吧?"就在我心里忐忑不安的时候,耳边传来一个充满磁性的声音:"尹老师,请你把这篇课文的课题再写一遍!" 哦,是孙建锋老师.难道是我的板书写错了?我心里更加忐忑了.说句心里话,我对自己的板书一点儿自信都没有,虽然读师范时学校要求"三笔字"都要过关,但那时候我满脑子的三毛、琼瑶、席慕蓉,压根儿就没认真练,每次练字都与老师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参加工作以后,更为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从没好好练过字.以前,上公开课我都尽量减少板书,现在要我在这么多优秀教师特别是孙老师面前写字,我惶恐到了极点.我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小声地请求:"孙老师,我能不能不写?"孙老师和蔼地说:"没关系,大胆写吧,就像你刚才一样."看着孙老师充满鼓励的眼神,我鼓起勇气,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詹天佑"三个字.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个养狗历史十分悠久的国家,中国古代的狗,多用于看家、狩猎、放牧,甚至食用。警犬一词的出现也超过千年了,不过,用于侦察搜捕、缉私查毒、灾难救援等,却是近代狗的新使命!战国时期,中国已将狗用于作战了,这时出现了最早的警犬。不过,当时并不叫警犬,仍然叫狗。《墨子·备穴》中记载道:穴垒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指敌人)也。这是  相似文献   

5.
严强 《语文天地》2011,(21):20-21
"南浦"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见词,其使用通常有以下三个意义:第一个是南侧的水浦或具体地名。第二个是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其意蕴比较复杂,可以归纳为三方面的情感倾向:送别之地,饱含离愁别情;自然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很多词语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本文以包子为研究对象,通过语料库和网络搜索引擎资源整合的方式,考察包子的新义以及这些新义应用的领域和频率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周代文献。古代这个词随着所指的对象不同而有不同的含义。有时是指京师(首都)而言;有时指国中、内地;有时是指汉族地区。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汉族的周围,居住着许多兄弟民族,“中国”即在四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之中的意思,而汉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年报》2000年12月15日第5版刊登了一则广告,全文如下。启示我局征集九寨沟沟徽、沟歌、九寨沟旅游集团公司企业标志活动已结束,经评审无一作品入选。谨向参与此项活动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相似文献   

9.
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词汇嬗变现象,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色彩意义的变化等方面,讲述每个词汇背后所暗含的有趣故事。从一个词反观当下历史演变发展的过程,本文试图从历时的角度探讨"朋友"一词的古今含义,更深层次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词汇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东南亚、印度及我国西双版纳等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着一种常见的棕榈科木本植物——贝叶棕.古代印度人称之为"Pattra"(梵文),汉译为"贝多"或"贝多罗".这种树的树叶狭长,不怕潮湿,耐久性强,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它作为书写材料.印度及我国西南某些地区都曾流行过这种贝叶书籍.印度的贝叶书籍(以佛经居多)很早  相似文献   

11.
“通常”一词不可忽视灵台县西屯中心小学巩建重五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第十册在叙述有关计算法则时有四处用到“通常”一词,教师在教学中切莫忽视它的存在。1.第九册13页中有关带分数乘法法则的叙述是:“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1981年第6期刊载了两篇关于《花城》的质疑和答复的文章,涉及的问题之一是“花卉”一词。秦牧同志说:“词语的应用范围,有时比它的严格定义要广泛些。”这话一点不假。语言发展反映在词义变化过程中的事实,就正表现出了词义与词的使用有时并不是处于绝对等同的关系。诚然,“卉”的本义是“草”。《诗·小雅·出车》:“卉木萋萋”。毛传:“卉,草也。”《尔雅》:“卉,草”。郭璞注:“卉,百草总名。”但是,到《现代汉语词典》;其解释却是:“卉;各种草(多指供观赏的)的总称。”可见,词义已经有了变化。“多指供观赏的”一语,就对“卉”的含义作了限制。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但,人们平时所说的花,实际上多数是指能开花以供观赏的植  相似文献   

13.
在香港一些警匪片中,黑社会资格较老的成员一般称为“大哥”,而头头,老板之类则称为“大哥大”。由于这些“大哥大”常手拿“移动电话”在屏幕上出现,所以人们便把“移动电话”叫“大哥大”。另一种说法源于香港《文汇报》,该报称,移动电话售价贵,最早使用者甚  相似文献   

14.
我们日常生活中用酒食请客.常称为“作东”“做东道”。那么,“作东”一词是怎样来的呢?  相似文献   

15.
黄丽娟 《江苏教育》2005,(1B):47-47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2003,(Z3)
唐朝有个名叫缅伯高的地方官,有一次千里迢迢给皇帝进贡白天鹅。途经一个湖泊时,他看到笼子里的天鹅又热又脏,便打开笼子让它们到湖里洗澡。不料天鹅出了笼子后,呼啦一声全飞了,地上只留下几根白色的羽  相似文献   

17.
“政治”一词考释韩力在西方,“政治”一词是和“政治学”一同出现的。因此,“政治”的出现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当时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在《政治学》中说;“政体(宪法)为城邦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其中尤其着重于政治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一、英文“Logic”众所周知,现今“逻辑”一词是英语“logic”的译音。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1853-1921)在《穆勒名学》(1903译自穆勒的《逻辑体学》一书)中首次用逻辑二字作为英文logic的音译。但他在书的按语中说:“逻辑最初译本为固陋所及见者,有明季之《名理探》,乃李之藻所译,近日税务司译有《辩学启蒙》。曰探、曰辩,皆不是本学之深之相副。必求甚近,姑以名学译之,”可见严复并不主张音译“logic”,而主张意译“logic”为“名学”。不过首次把“logic”译为“名学”的人却不是严复,“名学”一词最早见于1824年(清…  相似文献   

19.
俗言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是叹生之短暂;苏东坡说:“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是惊变之迅疾。有人认为这种文学词汇的伸缩性太大,于是说:“瞬间是眼皮眨动之间,约为十分之一秒。”不过,再短也是一段时间。按宇宙爆炸理论,10~(-6)秒够短了吧,但它却是宇宙进化中的整整一个时代——“强子时代”。无沦瞬间是指多长时间,它不同于“时刻”一词是确定无疑的。“瞬间”一词没有严格的定量意义,所以在物理学中是不能作为科学概念运用的。然而,老师们常以“瞬间”入题,于是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不想让人知的事,尤其是那些弄巧成拙的事一旦败露,人们就会说是露了“马脚”。何谓“马脚”?“马脚”者,马氏之脚也。相传,布衣出身的朱元璋,自小家境贫寒,当过牛倌,做过和尚,所以,在选择终身伴侣时,与一位同样平民出身的马姑娘结了婚。这位马姑娘长着一双未经缠过的“天足”,这在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