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推进德育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校以开发德育校本课程为入口和龙头,全面推进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德育内容不断完善,适应学生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德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促进德育形式的不断变革与创新;使德育思路得到根本转变,实现了显性与隐性,他育与自育,学校、家庭与社会,知与行的结合;改进德育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3.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这对学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迎接这种挑战,就需要我们积极进行德育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已风靡全球,德育也不能例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无论在其观念,途径,模式上还是内容,方法上都应该创新。我们应该在树立德育现代化的观念,开展道德境界的引导活动,重视思想修养,学术关心和如何针对网络技术的负面影响等方面大力推进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5.
构建学校德育课程是基于中小学德育创新实践的德育模式探索过程中的一种现实选择。构建学校德育课程需要具有关怀儿童全面发展的坚定信念,需要围绕德育课程目标进行高质量地实施,需要更新学校德育课程评价机制,需要围绕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目标并紧扣儿童发展审视学校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中小学德育实践中确实存在着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缺乏深入分析研究,对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想法需求缺乏了解,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形式缺乏精心设计,经常出现的是枯燥无味、流于形式的空洞说教或隔靴搔痒做无用功的现象,甚至带来学生的反感情绪和社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  相似文献   

7.
李彬 《上海教育》2010,(9):55-57
在世博主题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世博会除了能为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创设有益情境,为学校德育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素材外,它还能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带来些什么?2009年底,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结合黄浦区教育局提出的“将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工作要求和本校的三类课程开发,我们在充分挖掘世博会科技、艺术、历史、地理、经济以及志愿者等元素的基础上,发动部分教师自编教材,在今年初基本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世博德育系列课程”。  相似文献   

8.
一、以开放式德育研究为契机作为突破口,构建完整意义上的现代人的教育,树立“让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人的成长总是指向未知世界,是多维度的,人的不确定本性预示着人的发展的“可能”与“变化”。这一特质量终确定人不能成为抽象原则的奴隶,而要求人不断地去创新,以超越现实存在着的种种限制。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尽最大努力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是开放式德育所推崇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任彦 《吉林教育》2006,(12):26-26
网络德育的定义:网络德育是指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上所开展的一系列的德育活动,这种德育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德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德育课程在我国学校德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几十年来,中小学德育主要通过德育课程、少先队活动、班主任工作与学校管理、各科教学等渠道进行的。而德育课程更是被赋予学校德育主渠道的崇高地位,凶为德育课程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直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但这门被赋予如此重任的德育课程在20多年的开没时...  相似文献   

11.
“宜都的经验很好,可突出宣传。”这是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同志在2004年8月30日,看了宜都市陆城一小《“一袋四卡”强德育》德育创新案例后作出的重要批示。在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如何改变过去学生受教育的被动服从地位?改变过去封闭性、说教性、约束性的传统德育模式?让学校德育真正在生活化、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教育的轨道上前行?  相似文献   

12.
中学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困惑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功能面临许多新问题。政治课德育目标与学生思想实际严重脱节;政治课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的反差;政治课的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的分离;信息网络化与教学形式的封闭性,都影响着政治课的德育效果。中学思想政治课必须在创新中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学校德育是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它不仅仅是解决学生德性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证明,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德育是不可能取得实效的。目前德育实效性不高的主要成因是:  相似文献   

14.
社会的发展要求高校德育必须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在人、社会、自然广阔的背景上对德育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并且要活化传统道德资源,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5.
朱红霞 《考试周刊》2013,(16):143-144
<正>为落实德育课程资源特色开发的理念,使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独特性,笔者就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如何紧密联系学生的需要开发德育课程资源,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一、开拓德育教材资源教材一直是我们最主要的课程资源,"范例性"是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特征,我们必须把握教材提供的范例启示、目标导向,并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需要对范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络的逐步普及正悄悄地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生存方式,给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以觉察的深刻变革。特别是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一种工具拓展了学校班级德育工作的空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造了便利条件,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但是,网络对传统德育的理念、内容、途径、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回避、封锁都无济于事,惟有扬其所长、避其所短、积极利用,才能不断提升德育效能,并为创新学校德育开辟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8.
19.
学校德育往往要选择某些形式、手段作为“中介”,对学生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里的“中介”,即是学校德育的载体。德育实践表明,无视载体作用的德育,容易流于空洞的说教,而选用不同的载体组织德育活动,则会收到不同的教育效果,所以,德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发掘学生乐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载体,以取得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20.
吴维屏 《现代教学》2005,(11):18-18
这是一个鲜活的案例,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德育作业如何真正触动学生的思想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陈老师的这堂课对于教师如何通过预先的设计规划,真正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有一些方面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