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型。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在它的推动下.中围的社会转型显得如此迅速、如此广泛、如此深入。  相似文献   

2.
复习目标导航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成果,是文明古国的象征。儒家恩想作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不仅影响着整个古代中国历史的进程,也一直影响着现代中国。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进入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其主要表现就是市场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其过程便是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现代化进程。“西学东渐”下的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由“器物→制度→思想”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选择取舍的渐进过程。儒学则经由中体西用的抗衡、新文化运动的猛烈冲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退出政治意识形态舞台。  相似文献   

3.
黄萍英 《继续教育》2005,19(2):50-51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小说在古今、中外、雅俗三方面的沟通和融合状况我们称之为“三通”,现代小说作家在追求“三通”境界方面付出了艰苦努力。本文认为,现代小说主要是由近代通俗小说分化为两支发展起来的,新文学作家努力实行小说变革从而突破了古典小说传统,而现代通俗作家则在继承古典传统的过程中努力使其小说现代化;现代通俗作家主要联系古今,“俗而向雅”.新文学作家重在融合中外,“雅而向俗”,两者共同促进小说向“雅俗共赏”的境界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庆发 《职教论坛》2007,23(3S):37-37
马庆发在《职教论坛)2007年1月份出版的综合版上撰文指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是对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和理性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主要体现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由传统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转向“市场资源配置”科学管理.职业教育发展由“供给导向”逐渐转向“需求导向”现代模式。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决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缺乏正确的理念和本土化的思考.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职业教育发展局面。现今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并存阶段。  相似文献   

6.
重新构建“学会做人”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质通县四中,通县教师进修学校德育室问题的提出时代即将跨入21世纪,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在这个新形势下,中小学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道德素质是现代人整体素质中特别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道德传统,古代道德几乎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伦理学在中国古代一直就是显学。自称“道德渊薮”的中国,圣人教化不绝于耳。而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表明发展现代高科技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加强道德修养。这就要求我们比较古今道德思想的异同,深刻认识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无疑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制度问题的认识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处在由传统的二元经济社会向现代的一元工业经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利益冲突、制度变迁,前所未有,学习邓小平对制度问题的认识和创新.对我们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北京孙琳十四大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深刻影响了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改革,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已成为共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运行由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使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企事业单位工人、干部的“终身制”、“铁饭碗”正在被打破,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发生了变化。即由“统包统分”观念向“竞争”观念转变;由“专一”观念向“多能”观念转变;由“依赖”观念向“自主”观念转变;由“地域”观念向“发展”观念转变。大学生就业,只有完成这一系列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向强者之路迈出第一步。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有种认识从“命令经济”、“统制经济”的极端走向排斥宏观调控的另一个极端。本文旨在阐明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宏观调控,相反,对宏观调控具有新的要求。计划和市场已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基础性手段,无论是欠发达的市场经济还是成熟的市场经济都需要宏观调控,其焦点应立足于塑造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管理模式─—“双层调节”模式,以及与此适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稳定高校教师队伍对策焦德志在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文化大交流时代,也是中国文艺理论开始和西方接触和碰撞.并走向更宽广境界的时代。而王国维正是自觉到这种现代文艺美学意识的重要学者。他的学术思想体现了从“小文化”向“大文化”,从“受动时代”向“能动时代”的转折,为中国现代文艺美学的发展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从改革到转型--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是中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背景下进行社会系统的结构重组和运作模式整体转换的观念反映,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理论表述,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后发型”国家奋起实现现代化的时代呼声,是这些国家由“民族史”走向“世界史”的客观要求,改革是转型的前奏和准备,转型是改革的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市场经济意识泛化的倾向。理论界指出:市场经济意识已经在政治、道德、化,教育等社会精神活动领域呈现泛化的态势。这种泛化态势在高校学生中也有所反映。具体表现在:第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商品交换原则远比过去广泛得多地反映到大学生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中来。“我付出了所以我要得到”.这种“等价交换”原则只会引发短期行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见利忘义等,  相似文献   

16.
转型时期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模式构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公共行政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在这转型过程中章按照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民主政治价值追求方向,对现代政府公共行政模式的构架作如下探索;以“人民第一”为信条的服务行政,以“法律至上”为准则的法治行政,以“减事放权”为特征的分权行政,以公平公正为宗旨的公开行政,以“减事放权”为特征的分权行政,以公平公正为宗旨的公开行政,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电子行政,以预算改革为重点的公共财政,以职业化为目标的技术行政。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正经历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征,也是当代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宏观背景。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要达到和谐教育的境界就要不断地完善三者间的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价值观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应当立足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由利益催生的“经济人”倾向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在创造“和谐社会”的今天,消解“物化”已是迫在眉睫的重任。高等教育能否在价值观教育上有所作为,关系到能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现代人才,此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制度的创新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把公有制维护社会公正、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同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功能结合起来,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又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企业制度的创新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新的约束条件(制度环境)下由传统的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由传统的非法治向近现代法治社会转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的变迁过程;“身份社会”以自然经济为标准,自然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身份经济”,“契约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一个商品经济社会必然是“契约社会”;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从计划经济体制转换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随着新阶层的崛起与官本位的淡化,随着“铁饭碗”变成“泥饭碗”,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从差别待遇到平等待遇”、“从官贵民贱到平等主体”、“从国有身份到买断契约”、“从冤案昭雷到国家赔偿”等可喜变化l这表明,中国社会的等级身份体系巳发生在发生着深刘的变化,我国巳处在向“契约社会”的门槛迈进的历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