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8年5月,中共中央由陕北迁至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在这里,中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大决战。我党用“枪杆子”和“笔杆子”两个武器协同作战,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西柏坡时期新闻工作重心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日臻完备,  相似文献   

2.
西柏坡:奠定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基石 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工作重心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重大转折,在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日臻完备,奠定了新中国新闻大厦的基石. 1.整合壮大新闻力量,构筑新中国新闻事业框架 中共中央进驻西柏坡后,对新闻机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合.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与晋察冀总分社合并,成立华北总分社;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日报>与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合并,出版新的<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3.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革命重要的历史转折期,也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党报党刊、新闻通讯社、图书出版发行等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新闻出版工作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成型,为新中国新闻出版事业搭建了总体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在党的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在建党百年之际,全面回顾西柏坡时期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传承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对于履行新时代职责使命、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开拓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理念的指导。做新闻工作,最大的理念是创新。创新,从来是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新闻,贵在于新,无新之新闻,一钱不值。新闻工作者的全部工作,说到底,就是在求“新”。创新,永远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当务之急。放眼当今传媒业,竞争中明显良莠不齐,良者之共性,无不生机勃勃,不断创新;莠者之共性,无不死气沉沉,缺乏新意。没有了创新的机制,没有了创新的激情,不战而自败,是所谓哀莫大于“新”死也。  相似文献   

5.
非常高兴来到西柏坡参加第六届太行山新闻论坛。西柏坡是革命的圣地,也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摇篮。正如刚才赵俊芳总编辑所言,西柏坡时期,是一个中国新闻史上值得纪念的红色时空。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人日报、解放军画报等,在这里发生了根本转折和重大发展,特别是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就在这里诞生。对于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党报新闻工作者来说,西柏坡确实是一个非常亲切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业余新闻爱好者占多数以上,他们在宣传工作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从新闻视角、新闻敏感还是从认知能力、写作技法等方面来衡量,业余新闻爱好者与专业新闻工作者相比,在综合素质上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理性差距。那么作为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如何提高新闻采写的水平?以笔者之见,应重点强化三种意识:首先,强化创新意识。顾名思义,新闻是姓“新”的。“新这个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的概念,它是新的、快的;一个是内容,它是新鲜的,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重要事实。”在这里所说的新是指写作理念要新。由此可见,做一名合…  相似文献   

7.
永葆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问题 ,在深入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活动中 ,得到新闻工作者前所未有的普遍关注 ,进而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增强坚持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说服力和自觉性 ,必须永葆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生命力。这里所说的“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她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及先锋队的党性在新闻传播事业中的集中体现。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之魂 ,是新闻工作的立足点 ,只有抓住了党性原则这个根本 ,并永葆其青春活力 ,才是新闻工作的根本 ,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的根本。党性原则的生命力根植于新闻工作的…  相似文献   

8.
《采.写.编》2009,(6):4-4,65,66,F0003
秋风送爽来,太行邀宾朋。10月21日至22日,以“西柏坡精神与当代传媒”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我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隆重举行。太行山周边及北京、上海、湖北等7省市多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和全国大专院校新闻专家教授40余人会聚一堂,共同研讨西柏坡精神,畅议新闻改革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工作历史中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工作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伟大指南。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特别是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 ,形成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光辉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 :第一 ,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根据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 ,认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一种上层建筑 ,…  相似文献   

10.
当今新闻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情况也是十分复杂。自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行业的崛起,使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这样的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也带给它们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的难得机遇。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新闻的这个"新"字发生了一些含义上的变化,在以往传播方式不发达的情况下,新闻的"新"自然是新鲜的意思,但在信息传播速度有了保证的今天,新闻的"新"字拥有了一层"新奇"的意思在里面。这种情况下,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下面就将简单叙述一下求异思维在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新闻采编工作中应用这种思维。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建国初期新闻界思想改造学习运动,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运动的组成部分。新闻界通过思想改造学习,检查、批判和清理了资产阶级新闻观点,确立了中共党报思想在全国新闻宣传领域的指导地位。但是这场运动也存在着无视新闻工作共性和一般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军事记者》2004,(4):1-1
新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明确把“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列入战时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无疑是时政治工作包括新闻宣传工作作战功能的新认识.体现了未来信息化战争对新闻工作的新要求。对于我军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闻本身具有各种特殊性,信息量庞大且有真实、时效和可读性的特质要求,这些都对新闻编辑工作有很大影响。要想使新闻准确新颖,就需要新闻编辑在工作中不断吸取新知识,把握新闻方向,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所以,新闻编辑在整个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春梅 《青年记者》2012,(11):72-73
萨空了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爱国报人、民主斗士,新闻出版家,也是新中国民族文化工作的开拓者,一生为我国新闻出版及民族文化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新闻理论、报纸编辑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有许多建树,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在我国现当代新闻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通过对萨空了前期新闻活动及其著作的考察,笔者发现他的新闻品质及在社会急剧动荡时期对民主的不懈追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拟从萨空了的前期新闻活动入手,主要通过对萨空了1935年~1949年间新闻活动及新闻实践的考察,探究他的新闻品质,以期对当今的新闻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秋风送爽来,太行邀宾朋.10月21日至22日,以"西柏坡精神与当代传媒"为主题的中国第六届太行山新闻论坛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所在地--我省石家庄市平山县隆重举行.太行山周边及北京、上海、湖北等7省市多家媒体的社长、总编辑和全国大专院校新闻专家教授40余人会聚一堂,共同研讨西柏坡精神,畅议新闻改革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报纸广播中,不是新闻的新闻占据了大量的版面和节目,许多作为新闻发布的消息,实际上却是旧闻,新闻不"新",新闻不多成为新闻工作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一、"新"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新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慧  孙海瑞 《记者摇篮》2004,(12):63-63
《中国新闻年鉴》2004卷已于 2004年11月上旬正式出版。2004卷, 主要记录了2003年我国新闻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媒业、新闻教育界和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界的工作实践、重大事件、重要改革举措、典型经验、模范人物、优秀成果、机构设置、人事变动等方面的情况,新增设了“专题:中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在中国具体革命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形成的,始终贯穿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思想中,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毛泽东"实事求是"新闻工作思想是正确的、先进的、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笔者从分析其思想的来源及确立、丰富内涵的基础上,观照其在新冠肺炎疫情社会现实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创新是全国新闻战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所谓“新闻”其实不新,因为新闻工作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也有了几十年的历史。直到今天,新闻仍面临着创新的任务,为什么?这是因为,第一,时代在发展,新闻不创新,就难于切近时代的脉搏。第二,任务在翻新,新闻不创新就难以承担起党和人民以及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第三,读的口味、群众的口味、观众的口味在变化,新闻如果不创新,就很难有吸引力、感召力,很难收到宣传效果,尤其是党报党刊,如果不在新闻创新上下工夫,那么就不会有庞大的读群,  相似文献   

20.
黄贻琼 《新闻世界》2008,(10):72-73
新闻姓“新”,这是新闻工作常理。新闻姓“新”,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时效性强,报道及时;二是内容有新意,即报道的内容新鲜并要有时代意义。一篇报道究竟反映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新闻传播者看新闻的视角。新闻内容上的新,要求新闻报道立足于“新”,把握视角,做到立意新、选材新、表现手法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