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动生命     
三年的高中生活,虽然充实却很单调。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告别高考考场时,迎面而来的那温暖和煦的阳光,似乎在告诉我,触手可及的便是一个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
舞动生命     
徐晶 《新读写》2010,(4):1-1
我是一棵水草。绿色的纤长的水草。每一天,我都在水底跳舞,妖艳的舞蹈。随着水流的节奏,伸展手臂,扭动腰肢。  相似文献   

3.
“韵”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范畴,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心理内涵和艺术内涵,富有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生命精神,具体表现为:审美主体的生命情调、审美对象的生命意蕴及艺术表现的生命韵律和意趣。  相似文献   

4.
绘画艺术既是一种语言符号,又是一种生命符号,绘画艺术的本质在于超越自我生命复归宇宙的生命精神。本文试图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对绘画艺术的形态学特征形而上的审美思考。  相似文献   

5.
就其现实性而言,人的生命力量既是生理性的,也是社会性的。情感是生命力量的现实转化产物,艺术情感是生命力量的生理性与社会性的有机融合,它的影响渗透文学活动的全过程。因此,文艺创作的真正本体是艺术情感而不是情结。在终极意义上,艺术情感孕育的文学世界是一个鸢飞鱼跃的生命灵境。它一方面指向超越生死的达观,另一方面指向万物其一、接通宇宙的冥合。  相似文献   

6.
绿之韵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相似文献   

7.
蓝海之韵     
我爱蓝色的海,不,那是崇拜,崇拜她的静谧,崇拜她拜她无与伦比的韵味……  相似文献   

8.
生命之轻     
在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前,我一直以为在轻与重的对立中,轻为正,重为负。可是,我读到“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时才发现,生命不能没有重量。生命的轻与重不是绝对的。首先,生命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重量,其轻重需要用别的方式衡量。其次,一个人生命的轻重,在不同的人看来是不一样的。比如,在我们看来,亲人的生命是沉重的,每个亲人的离世对我们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陌生人的生  相似文献   

9.
“生命”作为沈从文小说浪漫色彩的维度之一,成为研究沈从文小说浪漫情怀的重要切入点。对于“生命”这一抽象概念,可以从血性生命力、直面和体验“死亡”、至善至真的爱情、粗糙而优美的灵魂四个方面来管窥其“生命”之“理”。这种“生命”背后有“神”的痕迹,也有“庄严”的理趣,流露着作家的“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10.
春之韵     
风儿伴着春姑娘缓缓地走来了,残雪消融,冰河在她的脚下渐渐融化。大地,在她的呼唤下又敞开了母亲般的胸怀。春寒料峭,窄暖还寒。就是在这寒意未去的季节里,你看那树枝上,山坡间,田地里,小小的嫩芽儿都迫不及待地钻了出来,迎接那令人神往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12.
孔子提出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命题,以"乐"指称了师生关系的理想形态."乐"是指以"悦"为前提的、师生双方在交往活动中的交互性情感体验,本质上表达了师生"道"之相遇.儒家师生之"乐"表征了一种朝向生命共生的师生关系形态,师生双方同时兼具主体与客体之双重属性,以"道"为中心形成由互动而联结的生命共生体.就价值取向而言,师生之"乐"彰明了教师之"乐"的主导性,以"师"与"道"的内在联结为前提与根据,从而确证一种基于共识的教育性.就对他者性的确证方式而言,师生双方与"道"的真实联结,使二者的互动关系具体展开为道德义务的双向对待,儒家师生关系由此表现为对称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宋代诗话里“韵”的梳理,以“风韵”之“韵”为讨论对象,分析“韵”之内涵在宋代诗话里的复杂情形;说明“韵”的突出对于宋代诗学乃至中国古典诗学的意义;进一步探讨构建宋代诗韵学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文学是文化总体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文化在文学中的地位始终未得到重视,甚至将二者看成互不相关之物,以至于限制了文学作品的深入发展与繁荣,也影响了文化的继承与改造。直到新时期文学特别是“寻根”文学的出现,文化才逐渐成为众多作家和批评家追求的目标,文化在文学中的地位才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胡策 《现代语文》2006,(11):54-55
一、鲁迅的美学观 鲁迅对美术的酷爱是贯穿此生的。少年时代的鲁迅,对于绘画艺术的爱好,超过对学的衷爱。这片肥沃的土壤,培养了他浓厚的艺术兴趣,是他以后沟通诗、画、,尤其是融会画论和论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和之韵     
张荣  谢同允 《现代语文》2005,(11):40-41
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薛宝钗也。有什么好吃的,上至老爷夫人,下至丫环奶娘,宝钗自会在各房里备一份,礼虽有薄厚之分,却情义尽至,  相似文献   

17.
韵是艺术本质的一部分,其产生和展现离不开两个要素的支撑,即动象和道义。动象必须由道义来“脉络”才能孕生成韵。依天道(阳性)生韵,而书法中的地道主要表现在组织画构、字构、行构、章构上的韵象。  相似文献   

18.
生命之舞     
小毛是毛毛虫世界的一员,它和同类并没有什么区别,懒是天赋予它们的最基本权力,渺小、平凡也注定是它们的宿命。  相似文献   

19.
南朝梁、陈之前的和韵重点在和意而非和韵。和诗重视用韵的倾向出现在梁、陈时期,经唐、宋得到发展,尤其盛行于明、清时期。这种诗歌创作模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也正是诗人对押韵行为投注越来越多的兴趣的过程。和诗不仅标志着诗歌功能由诗人自发的抒情言志向重视交际功能的倾斜,同时更引起诗歌构思的重大变化:预先规定的韵脚成为思维的起点,作诗成了“作韵”。这种创作方式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使古典诗歌呈现出虚假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春之韵     
春,迈着轻盈的脚步,像天堂里的小天使,悄悄地,悄悄地,唱着歌儿,来到了人间。 她静静地走向大地,跳进田野里,飞入花丛中,于是,世间万物多了许多艳丽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我不禁惊诧于她那神奇的画笔,怎可以描绘出一个如此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