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宁夏方言作为西北长城地带北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随着明代以来几次大的移民迁徙逐渐形成的。在宁夏方言中,留存着部分颇具特色的古语词。有的词语仅存语音,难以确定字形,需通过语音、语义探求本字;有些词语保留古义仍在方言中使用;有的已改变为与本义有联系的其他意义。本文选取11个有特点的古语词加以考释,探求方言词语流变的历史过程。同时根据这部分词语的使用范围,力图揭示影响宁夏方言词汇面貌的不同因素。  相似文献   

2.
旱灾是明代宁夏地区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明代宁夏干旱灾害具有阶段性、频繁性、递增性、周期性、区域差异性和严重性等特征。明代宁夏干旱灾害对宁夏社会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明代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在俺答封贡、明蒙关系缓和、北部沿边地区实现和平的大背景下,在宁夏镇也兴起了有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的蒙汉民族互市贸易。但是,明代后期宁夏互市贸易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九边其他地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官市占主导地位、民市不发达、明政府限制互市的政策、“市本”不足,而且往往被拖欠或挪作他用以及战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宁夏出版了大量的新编地方志.其资料性强,涉及范围广,专业志比重大,地域性、连续性和广泛性特征明显.宁夏新方志有较高的资料价值,是从事宁夏地方研究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5.
宁夏考古,始于水洞沟遗址发掘,至今已发现各类遗址、墓葬二千处,内容涉及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北朝隋唐时代,西夏时期等,依此对宁夏20世纪重大考古发掘作出了历史性总结回顾;同时,也对宁夏考古学的一些深层问题作了前瞻性反思。  相似文献   

6.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而《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宁夏镇是明代西北边防线上的重镇,驻守着大量的军兵,但是对于驻军的具体数额,学界有着不同的说法。本文从《明会典》的相关记载入手,通过对明代史料的梳理,考订出宁夏镇在明初、嘉靖前期、嘉靖中期、隆庆初年和万历初年的驻军之数。  相似文献   

8.
景观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着力研究的五大主题(乔丹和罗文垂),详释了文化景观的定义及组成。阐述了宁夏文化景观的组成及特点,分析了地理环境对宁夏南北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的影响,伊斯兰文化和移民文化对宁夏文化景观的渗透和侵入。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书所承载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是传统典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夏地方志最早当推元代的《开城志》,《嘉靖宁夏新志》、《嘉靖固原州志》、《乾隆宁夏府志》等是宁夏地方志书的代表.记载和反映了明清以来宁夏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和走向.尤其是宁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同时.也为当下地方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县长群体籍贯看民国时期宁夏地方政治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政府时期,宁夏的县知事群体籍贯分布格局与晚清一脉相承,由此可见北京政府对地方政权的改造力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随着新的势力马鸿逵军阀集团的入主,宁夏县长群体籍贯也经历了深刻的变迁,其分布格局演变轨迹大致为:由遍布全国各省区到马鸿逵及其所属的15路军早期活动的省区最后转向宁夏及其邻近的省区,官员任职的区域逐渐遵循经济、地缘等人才自发流动因素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宁夏地方政治变迁的合理一面。  相似文献   

11.
两年前,也是在银川同样的会议上,我曾作了“宁夏教育发展展望”的主题发言。两年过去了,我们提出的设想有一部分已经实现了,有的正在实施,有的还需要补充和修正。两年的实践证明,我们过去提出的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我今天的发言,正是两年前发言提出的思路的继续和延伸,因而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宁夏教育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及宁夏移民区红寺堡实地调研,研究现有的移民安置政策,重点是生态移民土地权属处置相关政策,以经济学的视角发现农地权属处置及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现状,通过研究分析,提出具体的建议,对于解决农地紧缺与迁入地经济发展是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明清以来,通过政府强制性移民和老百姓自发性移民,大量内地汉族迁徙到宁夏南部地区,为当地的农业开发、工商业发展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促进了宁夏南部回汉群众的文化融合并形成了当前回汉民族杂居的居住格局,为当地和谐的民族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外人的感觉上,宁夏就是一个被沙漠覆盖的地带,但是宁夏人可不这么看。宁夏人有一首歌谣:“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金川银川米粮川……”从歌声中,可以体会出宁夏人对这块土地是多么热爱。  相似文献   

15.
黄河文化与宁夏农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意义上的黄河,奠定了黄河文化在宁夏的表现形态:南部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北部为宁夏平原。南部清水河、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也是黄河文化的滋生地。北部平原,黄河孕育了宁夏历代农业文明。秦代,黄河东岸的秦渠诞生;汉代已成为著名的灌区;北魏时黄河水利再兴;隋唐时灌区得到了大力开发,宁夏平原已是一片美丽富饶的绿洲;西夏时开发利用了汉唐以来的重要渠道,农业生产有力支撑着西夏政治生命的延续;元明清时期黄河水利更是得以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呈现出的是阡陌纵横、繁荣富庶的景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生态移民工程促进宁夏南部山区回族移民摘掉“贫困”的帽子是一种有益的举措.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不仅改变了回族移民家庭的经济收入,更对回族移民居住环境、饮食、教育、宗教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只有加强回族移民群众不断从实践中学习的能力,探索改进移民区的管理模式,才能促进移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宁夏镇是明九边之一,在明代的北部边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关于它的建置时间有很多种说法,本文在综合各家说法的基础上认为:一个完整军镇的形成,既要有常设的军镇长官,又要有固定的文武官员系统和军事防区.以此为标准,考证出宁夏镇在永乐至宣德间开始形成,正德年间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8.
金灵 《初中生辅导》2011,(19):91-93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地处“丝绸之路”古道上,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羌、戎和匈奴等民族便在此聚居。宁夏以西夏安宁得名。唐属关内道;宋时属西夏;元灭西夏后以旧地设西夏行省,不久改宁夏行省,治所为宁夏路,为宁夏得名的开始,后改行省为甘肃行省,迁甘州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时宁夏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包括各级官员、记者、学者等在内的各界人士,主张在宁夏加强初等、义务、民族教育,重视中等教育建设,增加各级学校数量;筹措教育经费,添置教学设备,逐步提高中、小学生入学人数;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寓教于乐;要求增强师生的身体及道德素质;建议逐渐提高中小学教师及师范生的待遇,加强师范教育。这些主张对当时宁夏地方当局之教育行政决策及宁夏教育实践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宣德宁夏志》名称考辨──兼说宣德《宁夏志》之重要价值及古灵州州址陈永中陇右著名学者张维先生于1934年出版的《陇右方志录),记载宁夏在明代编纂有七部地方志书,最早的志书名称为《永乐宁夏志》,其它志书名称分别为:《弘治宁夏新志》、《嘉靖宁夏新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