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德怀同志曾长期战斗工作在西北地区。在此期间,彭德怀针对西北地区的实际以及自己工作的体验,形成了系统的民族思想。他的民族思想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在民族宗教人士中开展民族统战工作;重视发展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这几个部分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对当时在西北地区开展民族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今天进行西北地区经济建设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地区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内外酷似一个生机体 ,在生机体内 ,“引动”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引动”现象产生的协力作用维持着生物有机体及其发展。因而 ,在西北民族地区的开发中 ,应该注意系统思维 (立体思维 )的方法 ,将开发的软硬件纳入系统中 ,实施立体性开发。  相似文献   

3.
西北民族地区网络教育的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民族地区发展网络教育是该地区经济文化和人民的需求 ,网络教育是满足西北民族地区教育需求增长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西北民族地区的现状出发 ,具体分析了网络教育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需求状况。  相似文献   

4.
西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密切相关,宗教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有着很大影响,其影响途径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西北民族地区宗教的现状和特殊性出发,现阶段的宗教工作应当树立以下几个观点:第一,在一定意义上,做宗教工作就是做民族工作,正确处理宗教问题也就是正确处理群众问题。第二,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宗教工作必须深入细致。第三,从现代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特点出发,依法管理宗教问题。第四,要重点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利用宗教进行的分裂破坏活动。第五,要高度重视宗教的国际性特点,发挥宗教在促进西北民族地区对外开放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为人的、人为的教育实践活动 ,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从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伦理特性分析入手 ,初步探讨了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伦理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杨森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5):123-127
社会结构转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西北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及现实各种因素制约,社会整体发展滞后,转型速度慢,体现出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地区的差别性及特殊性。西北民族地区同我国中、东部比较,最大特殊性在于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认识、分析并改变这些制约因素,将会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结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7.
周蓉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6):104-108
西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实施化优先发展战略能够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进而带动和支持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够引导民族化与宗教化中积极因素发挥其社会协调功能,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能够创造民族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环境,促进民族化产业化和经济发展,因此,通过实施化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一条符合西北民族地区实际的现代化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西北民族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地区,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该地区人口密度相对低,土地承载能力差,人口增长快,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高,人口资源容量压力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低,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人口环境问题类型多样、地域差异大,具有长期性和多重性的特征;促进西北民族地区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是:坚定不移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加强环境保护与修复力度,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面对民族危机,有识之士发出了开发西北、发展西北民族教育的呼声,提出了普及教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引进内地人才等诸多合理化建议.这引起了当时各级政府对西北教育问题的重视,西北民族教育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西北边疆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保证,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有两大文化圈:一个是以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佛教文化圈 另一个是以回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伊斯兰文化圈。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需要以适当的方式进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并以此来加强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西北民族地区区域内部来看,教育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只有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教育,教育部门调整教育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学校有效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积极合理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树立公平的学生观、多元化的评价观,西北民族地区的教育才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红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6):125-129
从总体上说,中国社会已进入了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于全国的总体发展,更滞后于东南沿海一带,但其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已开始。西北地区特殊的民族结构、宗教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该地区政治不稳定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对保持社会转型期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凯里学院为例,从诠释全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地方资源与民族文化数字平台建设重大意义入手,阐述了凯里学院的地方资源与民族文化数字平台建设,进而对全媒体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地方资源与民族文化数字平台建设保障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享有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的自治权,该项权利具体应该包括自然资源权属确定权、自然资源优先开发利用权和自然资源保护管理权三项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应该以国家赋予的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自治权为基础,构造以权属明确、种类多样、长期利用、合理管理为特征的自然资源利用制度,以利于民族地方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保障民族地方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农牧生产关系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并显示出农牧融合的趋势性特征。在早期原始农业阶段西北地区农业生产并非定居农业,而是具有典型的游农性质。完全定居农业的出现才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直接结果。此后西北地区农牧分化日渐明显,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在不同农业生产环境条件下形成典型农区和牧区的地域空间。但因农业生产具备较为优越的产业比较优势,西北地区逐步走上农业化发展道路,以农代牧成为区域农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最终形成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产业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自然资源开发管理制度安排及其缺陷,认为合理有效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制度保障。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实现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制度创新、特别是需要促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创新、使用制度创新、核算制度创新、资源产业发展制度创新、资源选择的贸易战略调整、自然资源价值理论创新与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7.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基础、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存在着可跨越性和不可跨越性的两个方面,可跨越性的方面已经使西北少数民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跨越性的方面又制约其为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们才逐步找到了解决该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为实现民族地区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高等教育历史发展的三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有三个阶段 :从传说的五帝至清朝末年为“人文”阶段 ,近百年为“科学”阶段 ,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这种划分方法辩证地概括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 ,而且为其发展指明了方向 ,即人文与科学并重发展 ,在其中 ,科学为人文提供物质基础和实证知识 ,人文为科学提供精神动力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心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认同既包括对本民族的认同,也包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功能的发挥、对于民族团结、对于地区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上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和相应的行为倾向处于积极状态.大学教育要注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改善学生的行为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大量的历史事实等阐述论证了广东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总结了广东历史文化的特点是广东的历史文化具有"六性"——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创新性、坚韧性和务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