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在上小学时就听老师讲过,以为不难学,从来不把它放在心上。直到当了编辑,落笔改稿时,才发现标点的应用颇费斟酌,如果用得不当会影响意,不能掉以轻心。林穗芳先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外标点符号的研究,我有幸成为他所《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的责任编辑。读完书稿,我心里确确实实很受感动。小小的标点符号往往不受人重视,林先生却以它为研究对象做成了大学问。  相似文献   

2.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于1990年4月17日正式发表的修订的《标点符号用法》,给科技人员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提供了依据。标点符号是科技文章里的有机部分,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不仅有表意作用,还有修辞作用。用与不用,用在哪里,都值得斟酌一番。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助于表达文章内容,使读者容易看懂,便于接受,可达到顺利地传递信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林穗芳编著《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一书2000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获得海峡两岸读者的好评。一位学刊主编说:“看书名似乎会给人一种印象,这是一本一般的关于标点符号常识用书,但实际上这是一本学术含量很重的力作。”该书分标点理论、历史和用法三部分。同行专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资深编审黄鸿森在所写的评论《考镜源流 针砭差误 足资鉴戒》(2000年5月22日《新闻出版报》)中称赞这部书拓宽了标点研究领  相似文献   

4.
一、符山堂本《五书》版本特点及其差异符山堂本《音学五书》(下简称《五书》),由当时著名刻书家张弨校刻。顾衍生《元谱》:"(康熙六年)开雕《音学五书》于淮上,张力臣弨父子任校写之役。" 符山堂刻本是传世《五书》中最早的刊本,其余本子都是它的翻印本,如光绪十一年四明观稼楼仿刻本(今中华书局据此影印),光绪十一年湘阴郭氏(庆藩)岵瞻堂刊刻本,光绪十六年长沙思贤讲舍刻本,等等。"符山堂"盖张弨书室之名,其校刻之书镂刻精美,校雠精细,堪称清代板刻书中的精品。今传符山堂本《五书》,其版心高约二十厘米,半叶宽约十三厘米。扉页上一般有"符山堂藏板"字样(后来印刷的书则没有)。"姓氏"一叶列有顾氏外甥徐元文、徐乾学、徐秉义三兄弟"参阅"及张力臣、张叶增、张叶箕父子三人"校订"和"同  相似文献   

5.
流行的观点认为《金瓶梅词话》刊行于万历丁巳年(1617),此说最为重要。同时此说唯一的直接证据就是书前一篇序的落款署"万历丁巳季冬东吴弄珠客漫书于金阊道中"。这一证据并不可靠。《词话》开卷序跋后列有四首《行香子》词,明龚居中《福寿丹书》卷六《清乐篇·自乐词》也收录了这四首词,二者不但文本文字(包括讹误字)完全一样,连排列顺序也是相同的,本文据此推断是《词话》抄录《福寿丹书》。《福寿丹书》刊行于天启四年(1624),所以《词话》应该刻印于1624年之后。  相似文献   

6.
说起标点符号,许多人视为"小菜"一碟。孰不知,标点符号中的学问颇多,既不能一逗到底,更不可乱点"鸳鸯"谱。规范标点符号的法规就是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经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它规定了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标点  相似文献   

7.
答提问中的2个刊名的写法都是正确的。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的《附录A(规范性附录)标点符号用法的补充规则》的A.13.4指出:"书名有时带有括注。如果括注是书名、篇名等的一部分,应放在书名号之内,反之则应放在书名号之外。"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  相似文献   

8.
目前出版界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尚未规范化,尤以范围号、联字符等的用法显得混乱。拿破折号“--”来说,《标点符号板话》(张文风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一书中说:“破折号最后一种用法是:表示从哪里(何时)起,到哪里(何时)止。例如:沈阳--大连第202次列车;祖冲之(429--500) ”。显然,该书把破折号作为地点和年代起止的范围号使用了。而在1987年1月1日《人民日报》上公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中,列举了“屈原(约公元前  相似文献   

9.
《标点符号词典》序张涤华[编者按]抓质量、抓精品是目前各出版社的中心工作。山西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标点符号词典》一书,对广大编校人员提高编校质量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为此,我们特向同仁们、朋友们推荐这本书,并选载了本书的《序》。《序》的作者是我国著名...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中的连字线韩起城编者按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已经公布实施近4年。它对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具有规范的作用。由于科技出版物自身的特点,《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可能还有不完全适应的地方。这里发表的韩起城同志和秦秉让同志的两篇文章就指出,在科技出版物中...  相似文献   

11.
标点符号是文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表情达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人们熟知的那个“下雨天留客”的笑话中,问题出在标点符号上。早在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就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下达指示,要求全国遵照使用。经过30多年的实践,标点符号的用法已有新的发展变化,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重新修订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各种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在说明中强调:“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对于有一定写作能力的作者和编辑来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不应该成为一个值得议论的问题的,然而现在随便翻开一张报纸,稍微留意一下,就可发现一些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地方。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机关报和省会城市报纸编校质量检查中,几乎所有报纸都存在标点符号方面的毛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稿件内容的表达,有时还会  相似文献   

12.
现在要选“我最不喜欢的书”,我投《投稿指南》一票。它质次价高,浪费纸张,浪费工人的劳动,浪费读者的时间和钱财。限于篇幅,这里不多列举《投稿指南》中的几百处错误(包括语法错误、错别字、掉字、多字、错用标点符号等),只举一例,第238页最后一行到第239页第2行,有这么一句,“文学作  相似文献   

13.
从青海上孙家寨出土的西汉晚期军事律令文书木牍,可以推知西汉张良、韩信《兵法》和杨仆《兵录》在内容性质上都是军事律令的结集。作为结集而成的"一本书",《兵法》和《兵录》都附有目录,但它们并不是"目录著作"。其所附目录都是勒编成册的一书篇名目录(contents),而不是"莫之或先"的群书目录(bibliography),也不是"最早的兵书专科目录"。此外,《兵录》之"录"意为"依次记载",并不是"名图书目录为录"之所始。  相似文献   

14.
《汉语大字典》所引用的" (已其)"字,该字上面部分皆作"巳"。查《说文解字》此字在"己部"内,《说文》另有"巳部",但无此字。《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皆作"(已其)".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亦作"(已其)",上部从"己"而非"巳".《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收录此字时,还引录了甲骨文、金文等数种古文字形,上部亦皆作"己"而不作"已"。另外,山东黄县还出土了数件(已其)国铜器.王献唐为此还专写了《黄县((已其)器》一书(后收入《山东古书考》书中),其中作用"(已其)"字,  相似文献   

15.
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南朝鲜郑飞石著的《孙子兵法演义》(上下),基本上是根据《东周列国志》演绎而成的。但此书写得质量较差,不仅有知识性的错误(如把《李卫公问答》这部唐代兵书说成是春秋战国时代人写的),而且有不少地方语句不通,语意不连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历史文化名人的书信成为电视节目创新开发的一大亮点,比如《见字如面》《信中国》《一封家书》等。而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出品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以下简称《"十一书"》),则以我党历史上十一位革命先烈的书信为蓝本,用时长5分钟的微纪录片方式,探索用融媒体手段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书评的地位与书评的视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到《徜徉在文化边缘》(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不由得就会想到书作者毛鹏先生."徜徉",如汉代张平子《思玄赋》说的"怅徜徉而延仔",是一种漫不经意徘徊之状,自然也就等于是说未探其阃奥了,这已是一层自谦;再说徜徉在"文化边缘"而非文化之中,则是说不但未登其堂,而且连其门也未入.毛鹏先生不仅其人是位"谦谦君子"(《易·谦》),为书取的名亦复如此,"卑以自牧"(《易·谦》),难怪古人要说"其文如其为人"(苏东坡《答张文潜书》)了.  相似文献   

18.
本书作者霍尔布鲁克·杰克逊(Holbrook Jackson),是一位著名的书痴。他撰写的《藏书癖之剖析》,被誉之为"爱书人的百科全书",几乎涉猎了各种关于书的话题。《书·阅读》汇集了他关于阅读的种种独特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几点说明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刘一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国家标准》)是在1990年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以下简称《用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的种类、名称、形体和主要用...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1,(16):28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5月28日,海豚出版社在书博会上隆重推出2011年最新版《中国读本》(修订版),并举行苏叔阳新书现场签售会。苏叔阳撰写的《中国读本》开创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读本体文学"。这部以十几万字写就的中国五千年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