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材料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时常会出现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杂乱无序或者“启而不发”的课堂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只要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能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我教《阿炳在1950》一课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学生心动,课堂才会生动。本文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专题片《记忆》中的“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专题片主要介绍了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1950年。这一年中央音乐学院…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材料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时常会出现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杂乱无序或者"启而不发"的课堂现象,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我认为,只要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能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最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以我教<阿炳在1950>一课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内容、新的编排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新选择的课文令人耳目一新,但我们的教材中仍保留相当一部分的“老”课文,这些课文也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的特点,堪称经典。例如,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  相似文献   

5.
蔡婉 《湖南教育》2004,(10):26-26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要使学生领悟诗歌意境,教师应在自己深入领悟意境的前提下用心营造情境,以最真切的语言感染并启迪学生,引领学生用心感悟,披文入情。我在教姜夔的《扬州慢》时,摒弃了直白的讲解,设法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领悟,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应着课程改革的步点,中学语文教学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教材推广运用为大面积教学改革创造了条件,但是如果使用不当,语文教学仍难发生实质性变化。新教材使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教材变了.教法应该如何变化。本文就此略陈管见,以期引发大家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胡平 《中学教育》2002,(4):18-19,31
还记得自己的一堂语文教学公开课 ,上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让学生在民乐《良宵》的乐曲声中静静地欣赏如音乐一般的优美文字 ,音乐悄悄结束时 ,课堂里一片寂静 ,仿佛沉浸在夏夜的朦朦月色之中 ,我分明看到了几十双清澄宁静的目光 ,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已经渗入学生的内心 ,获得了学生的共鸣。对这一段教学 ,课后有的老师提出了异议 ,认为脱离了语文教学的范畴 ,换言之 ,学生学的并非是语文 ,而是……音乐。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03年第5期新教材的教学使我树立了这样的理念:从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重建课堂生活,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的统一,现实生活与可能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真正赋予课堂教学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活动的主体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一、教科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课程改革初始,我们很多老师都感到茫然,但随着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及实践,发现新的教科书是一个有待开发的资源库。如何利用这个资源,以实现新的教学目标,要靠我们…  相似文献   

9.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否定了以“课本为中心”的狭隘教育观,提倡活用教材,给教师和学生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以多元的内容,丰富的活动体验,为语文学习注入了鲜活的机制,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学游离于教材之外,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为了形式的需要,过多地进行非语文活动,这些也无疑偏离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从目前班级授课制的实际看,课本仍是教学的重要凭借。因此,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语文教育和人文教育因素,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全文的写作思路,理解物像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作者由困惑到释然的情感变化过程 3、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合成材料》一章是最能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宗旨的教材之一,本文从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着手,分析了本章教材的特点并简略谈谈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2.
《登山》一课讲了列宁登山看日出两次走险路的故事。它启示我们:要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做个意志坚强的人。以前听过几位老师上《登山》这一课,尽管教法各有特色,但都是由抓中心句入手进行层层剖析,最后辐射全文。当时,我感觉这样教学这篇课文甚好,然而当我自己准  相似文献   

13.
《田忌赛马》一文讲的是古代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第一次田忌失败了,第二次田忌在孙膑的指点下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转败为胜。本文故事情节虽较简单,但内涵深刻。因此,我注意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思维方法训练,为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章结尾一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是文章的中心句,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在学生充分认读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质疑,针对学生质疑情况,师生共…  相似文献   

14.
15.
时金芳 《学语文》2005,(2):48-48
王柏勋的新著《语文教学情趣论》一出版,就受到同仁们的广泛关注,许多人在“北大中文论坛”等网站上发表了评论。有的说,这是一部非常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的书;有的说,这是一部以人为本.弘扬人文教育精神的书;不少地方还将它设为一门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课程。笔者认为,这是一部真正立足于建设的语文教学力作,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在构想、向往各种形式的美好社会 ,“世外桃源”便是令人神往的理想乐园。它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一文与附诗中凭幻想所虚构的一个“春蚕收长丝 ,秋熟靡王税” ,没有剥削 ,没有压迫 ,没有战乱的与世隔绝的安定美好的地方。“世外桃源”现今早已沿传为成语 ,比喻虚幻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桃花源诗并记》大约写成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公元421年) ,作者时年57岁。陶渊明经历了晋宋易代的战乱局面 ,弃官后又过了十多年的农村生活 ,对战乱造成的灾难和农民逃亡的痛苦有—定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或许您与我有同样的感觉,面对一首诗歌的课文,该如何入手,总会绞尽脑汁。听了一位洪老师教《致橡树》的公开课后,感触颇深。《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非常精美的爱情诗。洪老师用舒缓的优美的语言语调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这是导入新课。此时多媒体教室的门窗窗帘拉上了,日光灯灭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教学中 ,许多教师在上《蛇与庄稼》这篇课文时 ,不是把它上成了介绍科学知识的“自然课” ,就是把它上成了进行判断推理的“逻辑课”。前一种教学淡化了语文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 ,把掌握科普常识当作教学任务 ;后一种教学则太注重逻辑推导的理性化训练 ,让学生囿于呆板形式训练 ,桎梏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无论是上述的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与当今倡导的“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主导思想相悖。最近听了一位特级教师上的《蛇与庄稼》一课之后深受启发 ,感悟到了一些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思维。一、利用课…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语文新课改已经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课程新理念的具体落实.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表现了人们对教育理念认识上的误差.<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3期<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实录,引起了笔者对语文最根本问题的反思:语文,你到底姓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