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师改大运动”及其现代价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世纪20、30年代的“高师改大运动”及其论争,对当时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在我们步入21世纪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高师改大运动”却为发展当前高师教育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改革启示。  相似文献   

2.
课本在纠“左”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成绩斐然,比如第42页将原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名称更改为“法国大革命”即是一例。“大革命”是18世纪末法国的革命者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的称呼,时人和后人也都习惯称它为“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也这样称呼它。直到1934年斯大林称之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苏联史学界于是对法国革命改变了称呼。建国初期我国全盘引进苏联关于世界历史的学科体系,也同时引进了这个提法。但全世界各国的史学界,依然沿用“法国大革命”的称呼,文革后我国史学界拨乱反正,也恢复了“法国大革命”的称呼。新课…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是20世纪中国史研究中研究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历史问题之一,这一概念至今仍被各种版本的中学历史教材普遍采用。20世纪30年代,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引起了史学界的讨论。50年代,这个问题作为中国史研究的“五朵金花”之一,受到特别的重视。80年代。史学界在“文革”后继续研究这一问题,90年代初有过短暂的沉寂,但是讨论、研究迄今仍未结束。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师范学院数学系二、三、四年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高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提出了高师与高中“统计”内容衔接问题的处理意见,使高师“统计”教学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合格中学师资的繁重任务。进一步明确高师办学的指导思想,正确认识“高”与“师”的关系,是办好高等师范教育的首要问题。一、高师的“高”,要“高”得适当高等师范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应当有“高”的要求,即高师教育要有一定的学术性。当前存在的一种倾向,是高师院校的文、理各专业向着综合性大学看齐,不论课程设置或教材深度,都以综合性大学的为准,唯恐不及。这是一种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6.
“矩阵与变换”是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选修专题.对“矩阵与变换”专题在高师和高中开设的理念、目标以及内容等等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高师学生学习和高中教师的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昌黎”作为县名 ,出现在汉朝 ;作为郡名 ,出现在三国时期。不论从历史记载看 ,还是从义县所处的地理位置看 ,确认古昌黎在今辽宁义县 ,都是基本可信的。“昌黎”之韩成为北魏时的昌黎郡的望族 ,与古昌黎自西汉以来一直为一个区域的中心 ,而棘城又为慕容、慕容父子称雄东北的大本营有关  相似文献   

8.
“在地性”通过课程在高校与地方之间进行双向流动与转化,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并获得地方高度认同的课程文化,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共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设置缺乏地域特色、乡土情怀缺失等导致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制约了“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课程文化的“在地性”,“接地气”课程文化追求与地方形成了共生模式,在地化教育为地方提供了“贴地式”的人才培养,因而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成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必然选择。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的实现路径是:立足本土,继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文化扎根,自觉践行文化自觉,构建文化落地的课程体系;生命在场,贴地行走的“课程扶志”,实现乡土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周社会中的“庶人”、“野人”的身份——即阶级地位,在史学界的说法颇多,争论亦不少。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奴隶,亦有说为农奴,还有的说是农民或公社农民,更有说是平民阶级的等等,且都引用金文和史籍来加以分析和论证,展示了史学界百家争鸣的活跃气象,这是令人十分高兴的。  相似文献   

10.
高师音乐教育是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受“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形成了“重西轻中”的音乐教育模式,既不利于高师多元化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也不利于学生民族音乐观念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为此,必须加快高师音乐教育模式改革,使其体现明显的“民族性”.本文从阐述中国高师音乐教育注重“民族性”的重要意义入手,对高师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剖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高师音乐教育注重“民族性”的建议,旨在促进中国高师民族音乐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0):F0002-F0002
9月16日,“三北”地区高师院校第二十次协作会在我院隆重召开。山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3所高师院校的专家及我院教师共11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深入探讨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做法,进而推进“三北”地区高师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上好课、育好人。当前教师培优工程名目虽多,但却鲜有“课与人”的整合。教师发展应建构“课本位”机制,以课堂教学为大本营,以教学评价为指挥棒,以教学研训为助推器,引导教师关注并提升“课品”、“课能”、“课质”、“课感”,建构“课本位”的教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五项全能”比赛的开展促进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这不仅在中国音乐教育史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改革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五项全能”比赛提高了高师音乐师范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高师培养实用性、应用型的综合性音乐教育人才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的研究,往往把视点集中在国共合作的问题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策略的问题上。近年来,“中间势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开始得到史学界更多的重视,但仍然研究甚少。本文拟就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巩固和发展过程中的活动及其历史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教育界特别是高等师范院校里,围绕着高等师范教育如何办学、高等师范的所谓“师范性”与“学术性”等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群说纷纭。大概可以归纳为两种互相对立的论点:一种认为高师要突出“师范性”,应为中等教育服务,要独立建制;另一种主张高师要加强“学术性”,应向综合大学看齐,并逐步由综合大学代替。当前,高等师范教育正在进行改革,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方向和途径,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就“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的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民族高师“两课”任务的特殊性与现状的分析,论述了深化民族高师“两课”教学改革,要根据自身特点,突出体现民族高师特色  相似文献   

17.
“乡土地理”教学承担着引导认知、综合性学习和应用实践等重要功能,然而目前高师“乡土地理”课程的地位存在着弱化趋势,为在现有课程体系和学时安排下,充分体现“乡土地理”的课程功能,本文根据其教学内涵及与其他高师地理课程之问的联系,探讨了将乡土地理教学内容循序嵌入高师地理课程体系、构建开放式立体教学体系的构想,并分析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组课教学是具有高师特色的钢琴课教学模式。长期以来这一模式教学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并逐渐呈现出形式化和简单化倾向。在分析高师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铃木教学法”,认为高师钢琴小组课教学模式既要具有“师范性”特点,又要具有“钢琴课”的特点,兼具“技能”、“艺能”训练,才能体现高师钢琴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师范性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本质和核心,声乐课又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如何突出高师声乐课的师范性,是新世纪高师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唱”、“讲”、“教”、“导”四个方面培养入手,力求突出高师声乐课的“师范性”。  相似文献   

20.
“四人帮”垮台以后,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新得到了贯彻。“清官”与清官戏这一禁区终于被冲破了,不仅得到毛主席、周总理赞扬的清官戏《十五贯》重上舞台,而且文艺界与史学界对“清官”与清官戏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清官”一词,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如《梁书》卷20《刘季连传》(《南史》卷13同)说他“早历清官”。他是南朝刘宋王朝的宗室,“早历清官”也是在刘宋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