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是文件和档案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指导电子文件科学管理实践的重要指南,国际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的发布是国际文件档案领域对电子文件研究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标志.本文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的意义、结构、功能及特点方面讨论了国际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模型,并提出了其对我国电子文件研究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是信息化背景之下产生的新型文档管理机构,两者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各地对两者的发展,模式各异、互不统一,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概念混淆、定位不清。本文将探讨数字档案馆与电子文件中心在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建设趋势上的各自差异,理清关系,对未来两者的建设进行彼此区分,使两者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各有所重,对我国档案事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新形势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在体制上、机制上发展的必然,是信息社会中党务、政务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信息化条件下文件和档案的一种新型载体,是我国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我国目前技术应用的情况下,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又具有一城市些很明显的难点.本文就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影响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外部环境因素和机构内部因素做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提出:电子文件的运动以业务流程为基础,整个运动过程是单向线性的,无论是实践中,还是逻辑上都不存在“逆向运动”;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即代表业务活动的法定权威,针对个体文件,强调文件运动整体性与阶段性统一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在电子文件时代依旧适用;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中,O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共同支撑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子文件中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电子文件中心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包括:电子文件中心的概念及其内涵,电子文件中心的性质和功能,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机制,以及相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各级党政机关是档案馆档案的主要来源。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进,必然产生大量的以数字化形式保存的电子文件。这些电子文件如不及时收集归档,将会给综合档案馆带来大量的缺乏数字化的档案信息。再对这些档案开展数字化工作,将给党和国家造成资源和财力的双重浪费,且势必影响信息的及时传输和利用。如何按照档案工作收集、管理、利用的基本业务模式,提高进馆档案的数字化率,是档案馆,特别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时必须思考的问题。青岛市档案局大力开展电子文件收集归档、数字文件中心和数字化档案室建设,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档案部门适应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以档案信息资源为生产要素,着眼于规避与防范电子政务建设中文件管理风险而承担的一项战略任务,应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试对我国建设电子文件中心所面临的诸多实际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的数字档案馆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存在缺乏统筹、定位不明等问题.笔者认为二者实为一物,未来理当二而存其一.电子文件中心应是信息时代的新型档案机构概念,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电子文件中心应该在理顺国家整体公文流程的基础之上成为超越我国当前文档管理体制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机构.本文对该机构的功能、职能...  相似文献   

9.
自从"电子文件"的概念提出以来,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对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大多从国家层面考虑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问题,对基层和区域电子文件中心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全国目前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细分,结合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原则和国外建设电子文件中心的经验,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国家信息化快速发展,电子政务扎实推进,电子文件、电子档案大量产生的形势下,抓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推动电子文件规范化、法制化进程,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体系是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吴玮 《云南档案》2013,(2):19-20
电子文件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采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构建电子文件中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电子政务系统的重复建设和共享程度低、电子文件中心归属不明确与信息收集的标准不统一。实现电子文件中心的科学建设有效途径是要尽早确立政府电子文件正式的法律地位、建立权责明晰的机构内部电子文件管理体制以及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文件操作程序。  相似文献   

12.
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在档案和电子文件管理领域是最前沿的课题之一.我国档案界关于元数据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其标志是2001年由国家档案局邱晓威研究员主持的"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保证及其法律地位的认定"国家社科项目的正式启动.与国外相比,我国档案界关于元数据的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相对滞后,目前尚未出台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金丹 《兰台世界》2012,(26):82-83
本文将从电子文件的定义和特点入手,阐明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需求基础,并从现有实践与理论发展程度出发,深层探讨电子文件中心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保证及法律地位的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真实性、完整性保证及其法律地位的认定”课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承担,于2003年8月29日通过由国家挡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这个成果针对解决我国的电子文件法律地位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了相应解决办法,体现了对电子文件的超前管理和全过程监控,是对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及立法的先进模式和理念的深入研究基础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许臻  颜祥林 《山西档案》2021,(1):173-180
为了揭示我国电子档案研究的主题分布,从电子档案管理流程视角切入,以电子档案相关研究文献为数据来源,对电子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环境、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电子档案的管理与处置和电子档案的利用等四个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研究较多关注文件和档案管理系统功能设计、新型电子文件的归档可行性、单套制归档、存储、备份和关联利用的问题,但其基础设施、编目、著录、鉴定与销毁等研究问题受关注较少,同时,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在电子档案中的应用以及资源的社会化开发、交互推送服务等新型开发利用模式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电子文件产生速度快、数量多、格式多样等特点,并对归档的实质进行了反思,认为电子文件的归档意味着电子文件控制权的转移,意味着电子文件向电子档案的转换,是档案工作真正的开始,为机构共享档案信息打下了基础。对归档中的误区进行了分析,认为逻辑归档不能算作归档,登记和备份也不能代替归档。针对电子文件归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业务系统数据的归档进行研究、扩大归档范围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一、电子档案的整理目前,电子文件归档的类型有磁盘、光盘、磁带,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应按档案种类分别整理组盘。(一)文书电子档案整理1、内部文件。以年度、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一、按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进行组盘;第二、将不同年代、组织机构、保管期限的文件分盘保管,便于按不同年代、不同保管期限定期拷贝,以延长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寿命。将同一归档部门的文件集中在同一盘上方便利用。为了确保文书电子文件组盘统一规范,应由档案部门在接收归档文件时集中完成;组盘后,档案人员应以统一  相似文献   

18.
电子文件中心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文件中心根据其目的、功能的不同,分为半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和现行电子文件中心两个类别。半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是为处于半现行阶段的电子文件而专门建立的文件管理、利用中心。基于网络平台的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是政务工作的附属和延伸,其实质是网上的“现行文件阅览室”。两者的实践背景、理论基础、现实功能、管理对象、工作重心、存在形式及其管理主体等均有较大差异。现行电子文件中心不能替代分散式或集中式的电子文件管理机构。档案馆以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形式采集并公布政府机关的现行文件,除非获得授权,否则缺乏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档案部门在10多年前就开始关注电子文件管理问题,并在抓研究、抓规范、抓试点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近几年,国家档案局先后制定发布了一批与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相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为电子文件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一定基础。一些省市档案部门正在开展的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是新形势下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在体制、机制上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20.
明确清晰的概念是构建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实践工作的航标,但国际档案界尚未对“文件”和“档案”达成共识,新的名词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接踵而来。电子档案(electronic records)、电子文件(electronic documents)和电子数据(data)这三个词的使用率与人们对其理解的准确度显然是不成比例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三个概念进行系统的阐释。本文认为电子档案所具有的原始性和证据性,是和电子文件相区别的主要特征,从而揭示出在一个更广泛的电子档案管理战略的理性框架内如何正确使用电子文件管理工具,实现电子档案的前端控制;作者将数据管理和数据控制从电子文件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中区分出来,并试图在电子文件管理战略中重新认识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