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法律典籍《元典章》、《通制条格》中有许多公文是用直译体写成的。直译体与传统公文所用的书面语不同。直译体的词汇是汉语的,语法是汉语和蒙古语杂糅的。阅读直译体公文必须要了解独特的公文用语及其常见组合,了解汉语、蒙古语语法杂糅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元初,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斗争激烈,诸王反叛中央史不绝书,哈丹是其中一个较著名者,叛乱虽经平息,但哈丹下落在学界尚有不同说法。本文考证了哈丹的下落,并力图纠正《元史》上关于哈丹下落的错书和标点失误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蒙元硬译体是将蒙汉两种语言及语法夹杂到一起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通称为“元代白话”,或是“直译体”。但这些通称其实并不妥当,因为:该文体里的汉语显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白话,也不是元代白话语言的变体;该文体出现于元朝前,所以称为“元代白话”在时间上并不十分妥当;而且“硬译”与“直译”是不同的翻译方法,称为“直译体”是把“直译”与“硬译”混同了。笔者从以上三方面分析了该种文体的不同称谓及其不当之处,认为将该文体称之为“蒙元硬译体”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4.
元代的哈剌和林(Qara-Qorum)故址在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后杭爱省(ayimaq)额尔德尼召北.从1220年到1259年,哈刺和林作为大蒙古国的都城,云集了东西方的各色人种,境况盛极一时.1260年以后,随着忽必烈政治中心的转移,这座草原城市逐步降格为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和林宣慰司、和林等处都元帅府、和林等处行中书省、和林总管府、和林路和林行省治所,后来又成为岭北行省治所.整个蒙元时期,哈刺和林的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形成了漠北地区的一个文化亮点.笔者依据各类史料,就哈刺和林教育的渊源、脉络、走势及其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草原深处的教育达到了相当高的层次,对草原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据蒙汉文史书的有关记载,特别是《俺答汗传》中有关兀良哈万户住牧地的地名以及与俺答等人北征兀良哈相关的地名的记载,反映出兀良哈万户的牧地位于蒙古国肯特山、克鲁伦河一带.因此,学界有关兀良哈万户牧地的“内蒙古说”和“蒙古国杭爱山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从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海都、笃哇等中亚蒙古势力屡次侵入漠北蒙古地区。海都死后,中亚蒙古势力与元朝的关系趋于缓和。此后,元朝漠北边防问题转入新的局面,即如何确保大批边民①的粮食供给问题成为当朝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元廷通过运粮、屯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解决了和林边民的粮食问题,并为和林地区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可乐大王     
马一左和马一右,他们是双胞眙,长相一样,性格各异。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都要在一起,因为他们是—绝佳拍档!安大壮说他能一口气喝下满满一瓶可乐,眼睛都不用眨,咕噜咕噜就喝下了肚。马一右不相信。马一左不相信。童铁弟和江渺也不相信。  相似文献   

8.
第9集"铁三角"深夜紧急会议 范弥胡的老妈正在厨房做饭,发现没有味精了,就让范弥胡的老爸去楼下超市里买一袋。可是20分钟过去了,老爸还没有回来。老妈说:“范弥胡,你下去找找你爸,他肯定又在楼下看张老头下象棋忘了时间了。”  相似文献   

9.
<正>说起我们班的奇人,那要数"逃作业大王"王子涵了!中午时分,阳光普照大地,教室里很安静,大多数同学都在座位上写作业,只有少数几个人做完了作业在小声聊天儿。全班44个人,一个也……不对,少了一个。"哎,王子涵呢?"随着一声惊呼,全班人的目光都投向王子涵的座位。"那小子又溜了,谁帮我去找下他?"班长一声令下,三秒钟之内,我和另外几个跑得快的人组成了"抓捕队"并分工明确——对这项业务,我们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通天河故事中灵感大王吃童男女的主体情节应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钵迦伏诛篇中的独轮城故事。汉译佛经在史诗的基础上提炼出“罗刹鬼定期食人”的故事框架并影响了后世中国小说,致使一批融入中国文化元素的本土罗刹鬼故事诞生。《西游记》的作者吸取了本土罗刹鬼故事的创作经验,将取经见闻中的罗刹鬼故事高度文学化。可以说灵感大王故事的骨架是由印度文学搭建的,但其血肉是由中国祭祀文化填补的,该故事正是中印文化碰撞下共同孕育的硕果。  相似文献   

11.
考试大王     
正内容简介因为爸爸妈妈小时候考试从来都没有及格过,所以生下一个考试总是不及格的考试大王。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考试大王奇迹般地获得了超高的智商,并且在之后的考试中全部都是满分的成绩、称霸全国所有的考试,甚至在和机器人的对弈中正因为爸爸妈妈小时候考试从来都没有及格过,所以生下一个考试总是不及格的考试大王。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考试大王奇迹般地获得了超高的智商,并且在之后的考试中全部都是满分的成绩、称霸全国所有的考试,甚至在和机器人的对弈中  相似文献   

12.
以《元史》为主要史料,从两个方面对蒙古国接受儒学的过程进行了论考,即传统儒学对蒙古国的渗透过程和蒙古统治者自身对儒学的接受过程。认为异族间的战争是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媒介,蒙古贵族经略中原的过程就是其逐渐接受汉文化的过程。而在征战中汉、蒙两族中的有识之士从不同角度为这一文化交融作出的种种努力,客观地促进了这一进程的实现,其历史功绩应予重视。蒙古游牧贵族征服中原以后,必然地要适应高度发展的中原汉族农业封建文明,这是13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徐丽娟 《时代教育》2010,(9):47-47,53
《史记&#183;廉颇蔺相如列传》广为人知,也是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必选课文,然而,文中对"五步之内,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一句的注释却较为简单,教学中争议颇多。本文结合渑池会前的那一段历史和中国古代的禁忌习俗对此展开探讨,揭开秦昭王屈服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5.
《顽皮娃娃》2011,(4):26-26
哈呼呼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把唾着的哈呼呼和醒着的哈呼呼连起来。  相似文献   

16.
李好好每天来上学的时候,都要带一瓶水。王小天从来也没带过水上学(春游除外),他要是渴了,就跑到水龙头那里,歪着脑袋,张大嘴巴,猛灌一气。  相似文献   

17.
"哈节"是京族人最为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也是京族人一年一度的以"敬圣神、求平安"为主要内容的盛大活动。作为一个以"海"抒写历史的民族,京族"哈节"积淀着的民族传统。因此,哈节是京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哈节仪式丰富多彩,是京族文化与宗教思想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8.
"遮天大王"是《红楼梦》中少数尚未搞清身份的神秘人物。本文依据《红楼梦》文本提供的遮天大王圣诞日是"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这一重要时间标志,对"遮天大王"的真实身份及《红楼梦》故事发生的时间起点进行了初步考察,其初步看法有四点:1、"遮天大王"就是江宁(今南京)的地方神祗——蒋山神蒋子文;2、"遮天大王"蒋子文的另一重身份是织造神;3、张道士为遮天大王做圣诞这一天是雍正三年四月二十六日;4、《红楼梦》故事的时间起点是康熙五十一年。  相似文献   

19.
依据最近首次全文公布的《河西老索神道碑铭》,结合史籍中的相关记载,考定西夏遗民初到保定的时间,既不是在元代顺天路设置之后,亦非在张柔开始重建保州前后,当在元太宗灭金之战后和元代顺天路设置前,即元太宗六年(1234年)至十一年(1239年)之间,极有可能就在元太宗八年(1236年)。  相似文献   

20.
故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姑”为元代蒙古妇女之头饰,从文献所记150多年所见,其日渐复杂、华丽,富贵者在上面插带各种饰物,并从一般蒙古妇女头饰渐变为后妃、官宦人家妇女专用头饰,而到元末又成为后妃、官宦正室所独有头饰,其余一般妇女就戴皮帽了。姑姑与唐“金步摇”无源流关系,而与嵩车似“轩冕”者有缘。明时,故姑存者唯一的可能是察哈尔。而入清代渐变为旗人妇女之“高板头”饰,兴许是风俗随时间变迁、经济贫富、朝代兴衰而有形或无形变易的规律中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