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调查方法,统计1996—2016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期刊中我国档案网站建设的学术论文。重点评析了档案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国外优秀档案网站的分析与借鉴,档案网站建设的微观领域优化等方面内容。在肯定其研究价值的同时,对档案网站20年研究成果进行了个人的思考,以期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档案文摘     
中国档案学研究队伍现状分析王凤刚在《学校档案》2005年第4期上撰文, 对中国档案学、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档案学通讯》2003~2004年间的论文作者状况作了统计分析,从中管窥我国档案学研究队伍的现状。文章指出,统计分析作者地区分布,可以了解和把握学科研究人员的大致情况。《通讯》的作者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1980-2009年间《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两种期刊发表的162篇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时间、作者、主题等方面分析了三十年间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
2004—2005年《档案学通讯》载文、作者与引文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选取2004年和2005年《档案学通讯》中的321篇学术论文,从载文、作者及引文等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档案学通讯》两年以来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文献计量分析法和文献研读法,对2022年《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学通讯》所刊发的207篇学术论文进行研究力量布局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并与2021年分析结果相比较,发现高等院校仍是档案学研究的主体力量,来自业界的研究力量有所增强。2022年中国档案学研究依旧关注“档案学基础理论”“档案治理”“档案与数字人文”“电子文件”“中国古文书学”等主题,但也涌现了“红色档案”和“档案学科建设与发展”等新主题;研究特点上呈现显著的本土化和跨学科性,但在关注“人”的需求、跨学科的双向互动以及研究深度上仍有待加强。未来中国档案学研究仍需立足中国档案工作的实际和需求,对从西方移植的理论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过滤和处理,对中国传统的档案思想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同时,基于档案工作、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和新需求,提出新的思想和理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CSSCI和维普为数据源,分析了《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两种期刊1998-2013年间所发表文章的载文量、引文、作者、关键词,以期通过对引用"译文及西文"引文文献数据的分析,梳理西方档案学界对中国档案学界的影响途径和程度,对提升我国档案学研究国际化程度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05年8月7日,《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第三届通联工作会议在云南大学举行,会议由《档案学通讯》杂志社和云南大学情报与档案学院共同主办。《档案学通讯》杂志社及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和云南大学档案馆、情报与档案学院等相关部门的22位学者和领导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以“《档案学通讯》的选题和宣传发行问题”为会议主题,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充分发表了意见,通过专家致词、主题发言、自由讨论等方式,对如何组织《档案学通讯》的选题,扩大《档案学通讯》在国内外的影响,增加《档案学通讯》宣传力度、拓展《档案学通讯》的影响与发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2004-2013年间《档案学通讯》与《档案学研究》两本专业核心期刊上所刊载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含注释)进行了统计与分析,首先从类型分布、篇均引用进行了整体概述,然后将译文与外文、网络文献作为独立分析项,同期刊、图书、报纸等中文文献作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档案学科与期刊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报刊集萃     
陈永生在2007年第一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从档案利用的数量、质量、时间、空间等四个维度,对档案部门提供档案并使之实现合理利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995—2004年《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三种期刊上的热点进行统计,指出这十年来的动态变化现象,分析热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档案合理利用研究--从档案部门的角度 陈永生在《档案学通讯》2007年第1期撰文,从档案利用的数量、质量、时间、空间等四个维度,对档案部门提供档案并使之实现合理利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云庆  彭鑫 《档案》2014,(7):21-24
《档案学通讯》是我国档案学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从该刊2004-2013年发表的1625篇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看出:该刊严把学术论文质量关,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档案学界越来越重视合作研究与发挥不同学科的优势;随着国家对档案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提高,受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也越来越多;但同时也表明,我国档案学研究的地区发展、行业发展不平衡,应鼓励档案工作实践部门更多地参与档案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2000年1月到2014年9月在《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上发表的213篇关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论文作者、论文引文和论文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15年间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的基本情况,在肯定其研究成绩的同时,对研究在学科关联性、开放性等方面也提出了参考意见,以期研究的进一步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丁光勋教授简介: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档案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档案文献编纂学、简牍学、档案学基础理论和电子政务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承担了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档案局招标项目——《科技创新与档案利用理论研究》(获上海市档案局档案科研成果三等奖)、上海市教委项目——《政务信息组织与开发利用研究》(通过了由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处组织的鉴定)。著有《历史与档案》、《长江文明的起源与开发》。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中国通史史论词典》、《信息时代档案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字时代档案学理论建设与功能研究》等学术著作。参与《北朝五史辞典》、《中国文化史词典》等工具书的撰写。先后在《学术月刊》、《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档案学研究》、《档案学通讯》、《图书情报知识》、《档案管理》、《上海档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15.
利用CITESPACE工具对1978-2022期间档案学领域的三大期刊《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旨在梳理档案信息化研究的发文特点、研究热点及演进过程,为我国档案信息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发现:我国档案信息化研究起步较早,并经历了三个阶段;研究主体主要为高校科研单位和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并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档案信息化研究形成四个主题聚类。未来研究将以全面实现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为目标,围绕“四个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档案学、档案事业类核心期刊第一位至第十位依次为:《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档案与建设》、《浙江档案》、《山西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兰台世界》。这是《档案学通讯》继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之后连续第五次被评为档案学、档案事业类首位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17.
张斌  杨文 《图书情报知识》2020,(3):28-40,62
[目的/意义]梳理和分析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为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和档案学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档案实践工作的发展与变革提供洞见与支持。[研究设计/方法]以我国档案学领域2015—2019年间在《档案学通讯》《档案学研究》上刊载的所有论文、出台的重要政策、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立项的国家课题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此得出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并对其进行阐释和说明。[结论/发现]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包括:档案学研究、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新一代数字和网络信息技术与档案工作、电子文件管理、档案资源体系与服务体系建设、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档案文献遗产保护与非遗档案管理、档案职业、档案与记忆、数字人文与档案、档案治理、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价值]梳理和分析了中国档案学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推进档案职业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档案职业的现代化,《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档案》杂志社和《档案学研究》编辑部决定联合举办"第三届中国档案职业发展论坛"。全国各省(区)、市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各高等院校档案管理部门、各级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及其人员均可报名参加。一、主题演讲:(一)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档案学通讯》总编辑胡鸿杰(二)新时期对档案职业的要求与挑战,《档  相似文献   

19.
权力的档案与档案的权力 陆阳在《档案学通讯》2008年第5期撰文,就权力与档案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档案学研究中的新课题进行了研究.对权力如何构建档案,档案如何体现权力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对话·2014     
正2014年8月6日至9日,由《档案学通讯》杂志社、《中国档案》杂志社和《档案学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档案职业发展论坛"在昆明召开。会议听取了《中国档案职业状况分析》、《中国档案见证新中国档案事业》、《新时期对档案职业的要求与挑战》等三个学术报告,并就档案的"法制与标准"、"职业状况"、"职业责任与风采"、"数字化生存"和"资源建设"等五个专题进行了广泛地讨论,而"对话"则是贯穿论坛始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