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与新闻传播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实践迫使新闻学的研究关注受众与新闻传播效应,而这正是传统新闻学理论中的薄弱之处。接受美学对文本与接受关系的全新理解,为新闻传播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这一切又与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的理论暗合。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是一种以读者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中的能动地位。"走向读者"的接受美学为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和借鉴价值: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发挥教师的身份转化功能是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基础;促进幼儿"期待视界"与图画书内容的融合是图画书阅读活动的关键;递进式的图画书阅读形式是核心。在这一新视角下,图画书阅读活动呈现出新的发展路向:构建幼儿、教师、图画书多维互动的循环系统;调动与拓展幼儿的"期待视界";运用"召唤结构"促进幼儿深入了解图画书内容。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真实美是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新闻美学是研究新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美学原理的科学。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无产阶级的审美观来衡量和评价新闻,研究探讨新闻的美学价值或美学意义,从而促进新闻学和新闻美学的同步发展。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没有变动的客观事实,也就没有新闻。新闻  相似文献   

4.
朱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著名的诗人兼翻译家,朱湘的译诗表明翻译绝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为推动文明互鉴,朱湘基于接受美学原则,通过立足文本艺术美、尊重读者审美传统、拓展读者视界的方式来提升译作的文化传播效果。朱湘译诗中的接受美学思想及其翻译主张对当今的中西文化交流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读者与作者一起创造的,并提出文学作品具有“空白”和“未定点”的观点,总结出读者的阅读期待视界与作品之间具有一定审美距离的规律,进而将接受美学发展为文本——读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新理论。接受理论对语文教学也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尤其对语文课文的读解,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所提出的读者中心论、文本的“召唤结构”以及读者的“期待视界”等概念与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教师技能发展的观点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对教师科学建构教学技能有着重要的启示,批判地借鉴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对现代教学与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拟结合接受美学理论,探讨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成功的途径及对策。思考分析读者与作者,译者和编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读者接受是传播的核心所在,从而为本土文学找到一条国际化的创作、翻译及出版之路提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儿童的阅读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视界去解读作品,并与作品所固有的视界实现融合,这样作品中的形象才会真正走入儿童的心灵世界,才能真正满足儿童精神成长的内在需要。“视界融合”是接受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读者带着自己固有的审美经验和能力进入新文本,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顺应、接受、创生,实现新旧视界共同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接受理论(亦称接受美学)是本世纪60年代在联邦德国崛起的以姚斯、伊塞尔为代表的文学批评流派,它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点是从读者对作品的接受过程中来研究文学,强调读者在整个文学过程中的突出作用。姚斯等认为,作家进行创作构思时必须对读者的“期待视野(视界)”即由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追溯了文学本文研究的历史沿革,以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屠格涅夫的作品《木木》,探寻文学本文生命力的来源。文学本文的多义性和读者审关方式的多面性促进了多元价值体系的产生,其基本价值和浮动价值使得作品产生多样的审美效果,促进了读者新旧视界的融合,并帮助读者构建新的期待视界。文学本文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审美效应,在社会、政治、经济、甚至人类自身的内视与发展中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帮助其获得了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追溯了文学本文研究的历史沿革,以接受美学的视角分析屠格涅夫的作品《木木》,探寻文学本文生命力的来源。文学本文的多义性和读者审美方式的多面性促进了多元价值体系的产生,其基本价值和浮动价值使得作品产生多样的审美效果,促进了读者新旧视界的融合,并帮助读者构建新的期待视界。文学本文通过这种方式生成的审美效应,在社会、政治、经济、甚至人类自身的内视与发展中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帮助其获得了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考试》2008,(2)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河南省第一所培养新闻与传播专门人才的学院,设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四个教学系和编辑出版科学研究所、传媒研究所。学院拥有新闻与传播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学、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等5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69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授20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30人,师资力量雄厚。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群众通过媒体新闻传播了解国内外大小事,但随着时代发展,一方面认为新闻学为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小贡献,新闻学在社会上的地位日益巩固,新闻学的生存环境慢慢改善,前景不可估量,另一方面认为,新闻学对存在的社会问题缺少关注与建设意见,让新闻学发展逐渐走向没落。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新闻学发展到底处于什么困境?新闻学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围绕这些问题,开展新闻学发展困境与出路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信息参考     
2001年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热点综述 刘鹏在《新闻记者》(2002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新世纪第一年,是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繁荣发展、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创新发展的一年,也是新闻传播学术论著出版的丰收年。 一、新闻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2001年发表的新闻理论研究单篇论文虽然不多,但新闻理论著作精品不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分别推出了——《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和《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世纪版)》,它们虽然以讲述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为主,但与过去的新闻理论教科书相比,这两种新版新闻理论教材在传统新闻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传播学最新学术成果,重新审视新闻传播现象,对新闻传播及各个分支领域的基本规律、学科特点、操作原则等进行了比较科学、系统的总结,构建了相对系统、完整、清晰的新闻传播理论框架。另外,复旦大学出版社还推出了由全国多位著名学者撰写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丛书,从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新闻史学等多个方面,对20世纪我国的新闻与传播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集中展示了20世纪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扩大报纸的新闻信息量,是满足现代读者需求,增强报纸必读性和可读性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改进报道方法、讲求宣传艺术、提高新闻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扩大报纸的新闻信息量,必须遵循新闻学和信息论的原理;按照新闻信息传播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6.
语文阅读中的期待视野与期待遇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视野”又称“期待视界”.是德国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住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现代图式理论中的‘图式’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莱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图式是一个人用于同化新信息和引起信息回忆的现有知识,作者注)。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就叫期待视野。在具体的文学阅读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文学存在的意义在于读者的接受及其产生的效果。在消费主义图景下的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理论建构不仅只在文学史之历时性与共时性之中运作,更应考虑在文学活动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几个要素之间运作。而传统的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分法在消费时代显然不舍时宜,因为文学市场构成因素现已深刻浸入其中,影响着作看的创作与读者的接受,这决定了它应当而且必须是文学活动的第五个要素;并且,在文学场中读者这一要素可能具有接受者、书写者、被书写者这三重身份特征。由此,文学的读者期待视野也必须得到重新界定。于是,我们的接受美学文学史概念就应该在一更为宏大的视界内得到与时俱迁的理论修正。本文试图从读者的多重身份特征入手,把文学活动的五要素放到文学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坐标系中来探讨接受美学文学史观的构架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元散曲,作为一代文学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明显的俗文学特征,而向俗文学的转变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遗憾的是有关元散曲的译作和研究甚少。文章在接受美学视界下以辜正坤所译《元曲一百五十首》为例,探讨元散曲翻译中根据读者"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等接受美学特征,对元散曲翻译时下俗字词、用典和内容风格的把握和处理进行研究,以达到"人类共有"的功能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9.
吴廷俊 男 , 汉族 ,1 945年 1 1月出生于湖北天门 ,1 969年 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社会兼职主要有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记协和新闻学会常务理事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吴廷俊长期从事历史新闻学、网络新闻学和新闻教育学方 面的研究 ,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传播技术发展史”;教育部研究项目“数据通信的法规…  相似文献   

20.
<正>接受美学是联邦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姚斯和伊瑟尔创立的,以读者研究、接受研究为着力点的美学理论派别。接受美学的核心是"读者中心",它认为,作品美学价值的实现是读者参与创造的结果,其意义和价值只有在读者的阅读和接受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和印证。接受美学理论不仅对西方文学创作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其许多观点对其他领域特别是教育也有指导意义。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思想"的授受与传承,以灵魂净化与人格塑造为主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接受即意味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