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文学教育(上)》2010,(7):158-159
曾经以《古船》《九月寓言》享誉文坛的著名作家张炜,新近推出长达450万字的原创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该书分十个单元、三十九卷。据作家出版社介绍:这是已知中外小说史上最长、最为卷帙浩繁的一部纯文学著作。从萌生写作念头到最终完成交稿出版,整整二十年。张炜说:“萌生一个大念固然不易,可是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要为它花去整整二十年最好的光阴……”《你在高原》是张炜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完成的心血之作,他把这部书称为:长长的行走之书。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你在高原》保持了张炜“纯文学”、理想主义等一贯风格,然而在坚守之中,却体现出超越以往的高原气魄。小说不仅打通城乡叙述的界限,在理想主义高扬的同时增强了人物的自审性,而且具有超越本土经验的思想性和风格多变的创作手法。这种超越标志着张炜创作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茅奖的获得,也体现出文学对他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张炜,花了20多年时间,写成了一部长达39卷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堪称中外小说史上篇幅最长的纯文学小说,并于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拟从作品的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景物描写等方面,对这部长篇巨制的艺术审美价值进行梳理与探析,以期对中国长篇小说的创作与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底层视角切入长篇巨制小说《你在高原》,探讨底层民众在革命时代、后革命时代的历史遭际以及社会现实层面的苦难与无告,以及作家在这种底层叙述中所凸现出来的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感、人文救赎情怀以及道德理想主义的“失落”。  相似文献   

5.
张炜是当代作家中“理想主义”的坚定持守者,他的“理想主义”在其小说《古船》、《九月寓言》中分别表现为道德理想主义、生态理想主义,而《你在高原》对先前持守的两种理想主义形态有所修补、调整,梳理理想主义形态及其变化轨迹,对于理解张炜的文学世界,理解文学在当下人的精神格局中的存在状态,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的女性人物审美形象,按照其美与丑的体现,可以分为五种类型:美丽的大地女神、平实的贤妻良母、迷狂的人间魔女、丑陋的堕落天使、逐臭的黑暗恶魔。她们面对生存现实和内心需求时,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中做了不同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带给读者不同的审美感受,寄托了作家对现实世界人们审美观念的洞察和批判,对理想的审美人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7.
论文以“行走——游荡”,“探究——疑思”,“野地——高原”,“后撤——横站”这四组关键词为解读路径,分别对《你在高原》的多重结构方式与功能意义、张炜小说的内在驱动力、张炜创作的精神谱系以及写作姿态及其当代文学史意义,进行了“结构—功能”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炜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家,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他的几乎每部长篇中都弥漫着浓厚的流浪色彩,并且几乎都遵循着"漂泊——栖居——再漂泊"的轨迹。文章着重论述了这一流浪轨迹,并对这一轨迹的各个环节的成因详加论述,最后对这种流浪的出路予以简单归总。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网消息,2011年5月,第九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广州颁奖。因一部花费20多年创作而成、长达450万字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山东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炜获封分量最重的年度杰出作家。年度杰出作家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探讨分析了张炜长篇小说《古船》中呈现出的民间文化形态,认为它主要包含三个层面,即以儒、道、阴阳、屈子等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存,以家族观念、民间伦理道德、自由精神等文化心理与原始巫术、仪式等文化形式为代表的民间固有文化传统,以及以社会科学、都市文明、科技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1.
在香港浸会大学,张炜紧密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写作实践,讲述了小说创作的几个主要环节:语言、故事、人物、主题等,发表在《青年文学》上名为《小说八讲》。这是张炜第一次具体地、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写作理念,其意义就在于作者有意识地将创作实践与创作理论结合在一起,并开始从理论的层面对小说创作进行思考,张炜也因此对当代作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张炜的小说创作理论中,人物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现以《古船》为例,论述其小说人物理论与创作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2.
言说自然是张炜一直以来的审美追求,童年有关自然、"野地"的记忆总在都市繁忙和压抑的生活之外带给他一缕缕清幽的芳香。因此,"融入野地"便成为其自然而然的精神归宿,野地的抒写显现的是作者融情于自然的山水浪漫,也昭示了齐鲁大地所弥散的不同而旨归一致的文化气韵。而创作中对现实的介入却在字里行间蔓延着无处逃遁的文明焦虑。  相似文献   

13.
2011年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进行了第五轮投票,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共5部作品获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以下为本届5部获奖作品及作家的简介。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文学殿堂里,张炜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构筑了上千万的文字大厦,《古船》更是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通过对小说主人公思想层面多元共生性的分析,可以透视出张炜的生态审美观——儒家的道德自我完善与老庄的自由理想相共生,为解决时代精神生态危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九月寓言》是张炜最为厚重的一部小说。文章从小说中“工区”与“小村”、“奔跑”与“停吧”、“地瓜”与“大地”等意象切入,阐释文本的内蕴,揭示作家选择的困境。在他面前横亘着一个巨大的矛盾:“现代文明”与“人文关怀”的二元对立。这注定了他要在“寻根”与“无根”的旅途上跋涉。  相似文献   

16.
在张炜笔下,性在生机勃勃的野地是 鲅、刘蜜蜡们肆意绽放生命活力的生命之源;在现代城市,性则成了臭气熏天的物欲的一部分,索取与奉献都离不开金钱;在祖先故事中,性又成了需要避尊者讳被剥离的有碍观瞻的不雅之物;在“我”而言性则是被精神、心灵逼退到黑暗角落的隐逸者。他笔下不同故事类型中性与精神,或者说灵与肉总是被置放在不同的位置上,交换着矗立于张炜搭建的神龛里。在野地,性是处于自在状态下生命激情的自然而美丽的绽放;在城市、在丑陋的现代“文明”社会,性是张炜鞭挞人类堕落灵魂的利器;在祖先故事叙述中,性又成了门当户对的爱情神话中无需言说的他者、多余物。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文坛,作家张炜身上总带有一种殉道者的光芒。对现代文明的抗拒,让他转身追寻着人性中"野"的原始之美。在他的笔下,那条通往理想精神圣坛的"野地"之路,充满了恣意的诗意色彩。同时,这条建筑在诗性"能指"之上的归途,在向"所指"层接近时,表现出了虚妄的偏差。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育(上)》2009,(10):159-160
作家出版社日前推出张炜的新作《芳心似火》,和之前《古船》《外省书》《浪漫与丑行》《剌猬歌》等作品书名之诗意、典雅、田园比起来,张炜的新作《芳心似火》的书名显得有些撩人。但是等你迫不急待翻阅时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其中的深刻、幽默与思辨,一点儿不亚于他以往的作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因为他的切入点起于爱情,便显得轻松愉悦,  相似文献   

19.
人类再次面临着救赎,这关系到文明的薪火能否还能在我们的手中得以继续传递。对此,张炜的新作《芳心似火》给了我们一次沉甸甸的思索和一次意外的惊喜。拨开历史纷纭的迷雾,究竟什么是人类避免灾难、获得安宁和幸福,并得以持久发展的根本方略?张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张炜是一个理想的家园主义者,.他一直在历史与道德之间进行着艰苦的跨越。新作《丑行或浪漫》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塑造了刘蜜蜡这个充满焦灼和爱欲的肉身形象,但并未能为张炜的写作昭示一条明确的坦途。小说结局的意向是相当含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