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战后,英国为了维护强国地位,操纵欧洲大陆政局,采取传统的“均势外交”策略和敌视苏联的欧洲外交政策,幻想利用德国压制法国和进攻苏联,以此达到称霸欧洲乃至世界的目的,结果造成欧洲局势恶化,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是应吸取的外交教训。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叶“亚洲的觉醒”革命风暴作为现代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序曲 ,对亚欧之间殖民地 (附庸国 )与宗主国的依附关系形成强有力冲击。两次世界大战更是对亚欧关系的演变产生决定性影响。如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对其亚洲殖民地的控制 ,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成为欧洲殖民体系崩溃、亚洲民族新生的历史催化剂 ,使亚欧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此外二战期间亚欧大陆两端人民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同仇敌忾、互助合作 ,则成为该时期亚欧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英国的失业问题颇为严重,并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缓解失业压力,解决失业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各届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逐渐完善了英国的失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4.
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两次世界大战既有共性,又具有各自的个性。本文从六个方面全面而系统地对此进行了比较分析,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两次世界大战和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国内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自威尔逊总统任职期间就开始关注威尔逊外交 ,但研究工作的起步是在新中国诞生后 ,90年代以后开始走向深入。关于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 ,史学界和国际关系理论学界一般认为是美国国家现实利益和扩张目标的反映 ,但也有部分学者强调 ,不能简单地把威尔逊外交与美国现实主义政策等同起来。我国学者对威尔逊政府的欧洲政策、远东政策、拉丁美洲政策和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问题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大学教育数量发展平缓,科技教育发展不足;建立大学拨款委员会是这一时期大学教育发展的突破点,也是英国大学管理制度创新的范例;大学经费资助政策的倾斜与兼顾促进了英国不同层次大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续润华 《成人教育》2009,29(3):89-90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英国经济缓慢增长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时期,也是本国成人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英国政府克服经济不景气和战争带来的诸多困难,加大了对各地成人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当地的成人教育,并使其成人教育具有浓厚的美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后,英国从现实利益出发,把柏林问题的解决看作是利益博弈的过程,主张用和谈乃至妥协的方式加以解决。在应对未来的苏联向东德移交柏林通道管理权问题上,英国认为,应该先与东德进行积极交涉,如果受阻再实施"空运",或是以承认东德政府的方式来换取危机的和平解决,坚决反对美国军方"有限使用武力"的方案。这种主张以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危机的立场,为后来英国危机政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英国成为盟国内部意见分歧的主要力量,对盟国政策和盟国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世界大战     
被烧毁的土地跟村庄、流离失所的难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像一场超大的暴风雨,在许多国家间尽情肆虐着。最后,就连交战的士兵都对这场战争感到厌倦和恐惧了。看完一战的历史之后,我心里真难过,  相似文献   

10.
自1923年《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将“欧洲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年《修正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爆发及其演变”列为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后,两次世界大战史便成为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依旧如此。但从2003年起,情况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外交作了辩证分析,认为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保障了苏联的国家安全,为苏联争取了一段宝贵的和平建设时间;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犯了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它侵犯了周边弱小国家的主权,破坏了其领土完整,给苏联解体埋下了祸根,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2.
均势和孤立主义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一贯立场,但二战的后果使这一传统政策在战后初期发生了转变。英国不但企图拉住欧洲,缔造“世界第三力量”,而且第一次在和平时期主动与欧洲国家结盟。这是英国欧洲外交在观念和实践上的真正变化。这种变化所引起的政策调整促成了“三环”外交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政府采取牺牲中国利益为代价来绥靖日本,在失去东南亚殖民地后不久,英国就一直为战后重返东南亚殖民地而战。为使战后东南亚殖民地回归合法化,英国政府制造舆论,千方百计违背《大西洋宪章》精神。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英国的评述是马克思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在英国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产阶级的外交活动以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为中心,推行“均势”原则,其目的是攫取利益最大化。马克思批判英国的秘密外交,认为秘密外交具有欺骗性,是不道德和不正义的,并呼吁无产阶级通过监督等形式,为正义外交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通过对英国外交的评述,马克思总结出外交人员不得干涉驻在国内政、外交人员应遵守外交礼节、使领馆应保护本国公民的利益等外交原则。这些原则显现了当代外交准则的雏形,对当代中国外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原属同盟国的意大利宣布中立,并利用中立地位在两大集团间寻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英国的主导下,协约国与意大利秘密签署《伦敦条约》,将大量原属奥匈帝国的领土许诺给意大利。在"伦敦密约"签署的过程中英国一方面利用土耳其海峡问题力促俄国接受意大利的参战条件,另一方面试图利用意大利制约俄国战后在地中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三环外交”和战后初期英国的欧洲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初期,英国在对外关系方面尤其是在处理对欧政策上,采取了以英联邦和英美特殊关系为基石的“三环外交”政策,藉以重温昔日大国的荣耀,充当欧洲乃至世界霸主,然而,“三环外交”政策带有浓重的理想主义色彩,英国在其外交实践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17.
1931年 3月 1 9日 ,德国和奥地利政府签订了旨在建立关税同盟的统一关税协定。德国之所以积极倡导建立德奥关税同盟 ,是要为其政治扩张和建立中欧霸权创造有利条件。欧洲各国则基于各自利益对此反应不一 ,法国惧怕德国复兴与壮大 ,因此坚决反对德奥关税同盟的建立 ;英国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巩固欧洲和平的考虑 ,在法德之间扮演调解者的角色 ,从而暴露出其外交政策的软弱性。  相似文献   

18.
甘马克条约是阿富汗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使阿富汗丧失其领土和外交主权,成为英国的附庸。并触发英国和俄国在阿富汗的激烈角逐,加速了阿富汗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20世纪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流派,先后对美国的外交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二战”为分水岭,将美国外交主导思想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时期理想主义占上风,后一个时期现实主义占上风,同时两种思想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尔兰问题的梳理,认为20世纪以来,爱尔兰问题因两次世界大战而得以变化,并最终演变为北爱的归属问题。两次世界大战成了爱尔兰问题发展的契机,爱尔兰问题在这一时期演变的结果主导了二战后爱尔兰问题发展的主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