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盛可以的小说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别出心裁地将底层叙事、女性叙事和身体叙事融合在一起。她的写作自觉疏远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泛滥的"私人化写作"和"美女写作",既不向商业文化低头,也不向主流群体靠近,拥有不俗的品格,但在叙事技巧、形象塑造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小说题材广泛,塑造了众多的市民形象,其中底层贫民形象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占有显著的位置。源于特殊的底层出身和底层生活经历,老舍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旧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小说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并形成了独特的底层叙事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3.
论文主要是从底层叙事、都市叙事、乡土叙事和历史叙事四个方面,对2007年度中国短篇小说的整体创作状况所做的概括性描述和评价。并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如何坚持以自己的眼睛来看取社会和人生,以及在此基础上又该如何不断地努力拓展自己的思想和艺术能力,对当前的短篇小说家来说既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基本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创作历程可以说是一个寻求美好人性寄居地的历程,但是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悖论决定了他寻找的无望。尽管如此.他依然固执地坚守在自己的精神守望中。但客观现实又让他不能完全超脱。这种强烈的精神冲突煎熬着他的整个创作过程。正是因为此,在他寄予了美好理想的湘西女性身上读者看到了世代妇女的身影,她们依然生活在传统的樊篱中。  相似文献   

5.
盛可以小说创作对谈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题:盛可以小说创作 时间:2004年11月24日 地点: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基地楼文艺学教研室 主持人:黄伟林教授、刘铁群副教授 主讲人:盛可以 对话者: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整理人:詹丽 黄伟林: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70后”的美女作家——盛可以。盛可以70年代出生在湖南,之后在深圳工作,后来又到过东北沈阳。作品长篇小说《北妹》、《水乳》分别发表在《收获》、《钟山》。短篇小说《谁侵占了我》,新长篇《无爱一身轻》,发表在04年的收获上,明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曾获得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03年获最具潜力的新人奖。下面我们就请盛可以介绍一下她的生活和创作,然后大家交流,欢迎。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叙事伦理学的角度看,台湾作家白先勇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以其悲悯情怀"执着地品尝人生况味",把叙事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内核,触摸到人物生命内层的脉动和心灵深处的战栗;以对人性最富敏感和深邃的理解力,表现了内在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展示了人性范畴内的生命内容,从而建构了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学道德--人性之美、生命叙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女性小说创作经历了复苏、发展、转向、拓展四个阶段,它们又分别表现为充满“人道”情怀的启蒙叙事、充满女性意识的性别叙事、充满“私语”特征的身体叙事、充满女性气息的底层叙事与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8.
丁敏锐 《文教资料》2014,(30):102-104
刘庆邦以短篇小说创作享誉文坛,他的作品主要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现实,其中煤矿工人题材所占分量很足,看似平凡甚至琐碎的矿上生活其实包含着诸多波折与艰辛,作者细致入微地体察其中滋味,展示矿场上工人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性中的善恶好坏,饱含悲悯之情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正盛可以是70后作家,以凌厉、冷峻的叙事风格著称于文坛。她以笔为刀,锋刃刺破道貌岸然的世事人情,呈露出现代人干瘪的灵魂和混乱的生活。作为女性作家,她更习惯诠释各色女性的生存境遇,揭示她们的"灵肉沧桑",并藉此展现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本文着重鉴赏盛可以在酣畅淋漓中表达出的生命虚无与执着,从而透视作者的精神世界。一、终归虚无的生命旅途盛可以曾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生命的虚无感促使其进入写作,"任何事只要追根到底,得到的一定都是虚  相似文献   

10.
在作家们关注农民工生活,写出了大量农民工题材作品的同时,也出现了模式化的创作倾向,如农民工形象的模式化、小说情节的模式化和作家视角的模式化。这些模式化的创作倾向,阻碍了作家对农民工进城复杂性的深入探讨,限制了该类题材小说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创作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伦理思想在贾平凹创作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其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散文中,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具有自发性;在其世纪之交的长篇小说中,生态伦理思想主要表现为对人与动物的关系的探索,具有自觉性。构成贾平凹创作中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因素是禀赋和文化。  相似文献   

12.
精神分析学丰富了新文学的表现领域 ,复杂的人性在它的观照下暴露无遗。现代小说在人性方面的探索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与“五四”的反传统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13.
共同人性包含的具体内容及其在文学中的表现 ,是一个谈论得较少、认识很不统一的问题。从长期以来的创作实践看 ,文学中的共同人性 ,主要包括亲子之爱 ,男女之情 ,对家乡、祖国和大自然风光的喜爱 ,以及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公德等。  相似文献   

14.
论制度伦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生的道德建设方法,制度伦理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道德建设中自律和他律是统一的,而且他律优于自律,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更需要以制度性的他律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同时,道德建设必须有强制性的制度规范和惩罚措施作为保障。我国现实的道德状况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道德建设方法,利用明确有效的制度、法律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5.
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审视及道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与自然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而经历了一个发展、深化的过程,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迫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使得将伦理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道德思考成为必要。所以人们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确立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理念,加强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注重道德实践,推行生态伦理,从而走向深层环保,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女人与城市·漂泊与寻找--王安忆小说创作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叙述倾向日益明显 ,写作技巧也日臻成熟。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母题是女人为生存和生活而进行的努力 ,本文中“女人与城市”部分就这一母题进行了讨论 ,并试图对其小说创作中的客观叙述加以分析。“漂泊与寻找”部分则从王安忆的自我意识出发 ,发现其小说创作中的漂泊与寻找的基调 ,同时对其中的主观叙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贽哲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启蒙特征首先他高扬了个体性原则,他的天赋平等、个性自由、利己自适的主张引出了近代意义的个人主义;其次,他为人的感性欲求张目,反对以天理压制人欲,开启了资产阶级自然人性论的源头;最后,他追求的理想人格"狂狷"与"亢龙"不再是高不可攀,而是具有平民化倾向,其中"亢龙"体现的殉道精神、战斗性格预示了职业革命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坚持和贯彻的理论与实践中具有层次性:即在自然观层面坚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社会发展观层面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人的发展观层面谋求人与人的平等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于人类生命本身就是动物性和社会性的精神杂糅,因而人格分裂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不可避免地诞生了。人格分裂就是人的品格的多重性的同时外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中早有体现;又由于时代环境和各种文艺思潮的影响,当代诗歌创作中的人格分裂现象日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苏联作家维·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是一部抒情性和哲理性都很强的长篇小说,作者将人物置于大自然背景前,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了人性善恶问题.在作品中,作者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借鉴现代派创作方法,情节趋向弱化,并运用象征、寓意等多种假定性艺术手段,通过"自然人"与"反自然人"的对照,表达了抑恶扬善的哲理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