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转型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培养专业人才是目前我国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代高校专业教育教学设计改革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条件。应用型导向的专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培养"双师"教师,加大案例教学,并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和角色作用。在专业教育中,教师应具备教学设计的思想,包括现代教学设计理念、教学行为学习理念和学科前沿理念。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认为,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其能否成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超过智力水平。而在我们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又偏重对学生智商的培养和训练,忽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情商的开发、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3.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完善的人",而完善的人指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心理、生理、认知等各方面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是更侧重于培养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教学生认识字,读点书,课堂气氛毫无生气,学生也觉得了然无味。究其原因是因为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对于教学的重大影响。但是情感教育不仅仅包括简单的道德说辞,它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包括心理方面的素质。本文首先介绍了何为情感教育,其次介绍了情感教育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中最根本的属性,发展人就是要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探讨和研究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相关问题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动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师的脑海中逐步确立和巩固,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随着转变。新课程教育教学重点是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获得创新成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将成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课堂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6.
周扬同志曾说:“在现代化教学中,没有美育是不成的。”因为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生活情趣,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美学观点,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7.
郭思乐教授说: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学生的起点为起点,以学生的进度为进度,以学生的状态为状态,以学生的发展为发展。我们除了学生的发展价值,没有其他孤立的价值,我们的目标就是人的发展目标,教育质量就是人的发展质量,而不是分数多少。这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必须以人为本的核心表现,教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归根结底是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8.
实施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化,要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首先要确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教育的理念;其次要确立个性教育的理念,认识个性化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个性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发展潜能和培养特长;最后要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人、生存能力强的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是具有很强人文性的工具学科,它的任务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能力外,还担负着思想教育、发展智力、情感熏陶、培养性格和审美观念的任务,尤其是学生的思想教育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0.
重视心理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整个教育体系和人的素质发展中,心理教育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它为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美感素质的培养等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既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又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张静 《考试周刊》2012,(56):108-10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寻找教学契机.创造教学环境.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中学生解决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人的创新素质。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创新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性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征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学中个性培养应处理好智育与德育、知识与实践、理性与情感、共性与个性等方面的关系,才能实现在体育教学中对人的全面发展和对人的个性的开发、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重要依托,并结合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包括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为更好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科教师应尝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首先,学科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各种心理品质、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使得教师容易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中小学学科教学教材本身就含有大量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如语文课文《谈骨气》,在学习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强烈自尊和骨气所在,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中小学学科教学是在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极大,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使教师自觉地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在课堂上营造促进心理健康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的改革,我们提倡的创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设备、手段、工具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体育教学要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中专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心理素质不稳定,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全面发挥体育育人作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体育教学为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必要条件和丰富内容,把心理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完美人格。 1、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 体育教师平时主动接触学生后,能够了解…  相似文献   

17.
邵俊梅 《西北职教》2007,(12):39-39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民族创新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于教育创新,教育创新首先要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创  相似文献   

18.
于立 《华章》2012,(11)
美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不仅有着较强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还有着鲜明的人文性.为此,我们应该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用美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用作文训练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以求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美感教育.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字词句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紧围绕“活”这个中心,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开展开放性教学,在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0.
心理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包括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有重要地位。面对中学生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品德课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