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习惯语和惯用语是现代汉词汇中的两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二名称听起来相近,实则在范围、格式、用法上大相径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存在都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宝库。  相似文献   

2.
社会习惯语和惯用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两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二者名称听起来相近,实则在范围、格式、用法上大相径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存在都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宝库。  相似文献   

3.
何恩鸿 《师道》2008,(3):22-23
很多老师上课时喜欢说:老师告诉你,老师问你。这样的表达成了口头禅,也就是下意识行为,这里的老师是“我”的代名词。不知道在言说者心中,有没有谦称意味。在我看来,“老师”在称谓之外,还有敬颂意思。从这个角度说,“老师告诉你”之类的表达是不太合适的。  相似文献   

4.
未具县名的徽州土地白契的县份考证,是徽州土地文书研究的一个难点。民国徽州土地白契的所属县份考证,除了运用常规方法之外,还可以根据契文中的习惯语进行。契约中有的习惯语只为这个县所特有,不为他县所具有,这种习惯语称为特有习惯语。抓住土地白契中某县特有习惯语,就能确定该土地白契属于某县。契约中有的习惯语经常为这个县所用,但有时也为邻县相同的契约圈所用,这种习惯语对这个县而言,就是它的常用习惯语。根据常用习惯语,可以推测该白契所属县份或可能所属的县份。运用两种习惯语进行白契所属县份考证,要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空语类一直在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汉语句法的研究中,空语类的研究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汉语“连谓”句式中的空语类,以便从另一个层面揭示汉语语法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罗毅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7):140-143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新的修辞手法,过去未曾归于辞格,近年王希杰等先生冠之名“同语”(即反复),称之为“对称式反复”。对这一界说重新进行了探讨,这种辞格在形式上并非对称,也不同于反复:它不出现相同的短语、句子,只出现相同的词,且仅限于名词,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相应性,即出现一个名词,在同一句子结构内必定相应地出现另一个相同的名词,名词之间关系密切,形成六种不同的结构模式,其组合在逻辑语义上违反形式逻辑规则,因而从语义平面传递不出新信息;但其特殊的语用含义,即言外之意却隐含在这变形后的格式之中。这种新型的修辞格,我们称之为对应语。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课改更是教学不可或缺的,在教学中,有很多习惯需要培养,但是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  相似文献   

8.
9.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碰到老师上课时使用相同、相近、相反意思的词、句解释生词或新句型,向同学们进行词与词用法的比较、习惯语用法的比较和句子用法的比较,从而加深理解某些疑难词、句的意义。因此,同学们认真做好课堂上老师讲授此类知识面的笔记,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语文公开课上课之前。一般都有几分钟的课前谈话。很多老师都会抓住这几分钟的时间,或向孩子自我介绍,互相熟悉,既可以消除陌生感,又可以增进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或选择一个话题和孩子一起聊聊.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孩子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或创设一个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上课的主题,为正式上课徐徐拉开序幕.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可有些老师却觉得上好一堂课更重要。因此不够重视课前谈话,在课前几分钟只是和学生随意地、没有目的性地闲聊,就等上课铃声的响起。这样的谈话浪费了课前大好的“时光”,不足取:另外,在一些公开课上.偶尔能看到上课的老师照搬某位名师的课前谈话,而其谈话的内容却与自己将要上的课毫无关联,听后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1.
主持老师您好! 我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同桌,她坐在我的左边。同桌第一天,她就告诉我,她喜欢与别人比。上课她就与我比嗓门;老师讲课时,她总在书上“记”,有时我没跟上老师讲的知识去看她的书,发现书上什么也没有。总之,她从各个方面跟我比。我并不喜欢跟别人比,因而显得很被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鲁杨 《中学教育》2005,(12):15-15
在很多公开课优质课观摩课研讨课结束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结束语——“谢谢同学们配合”。笔在目前参加某市优质课评选活动时,又一次反复听到这样的结束语(竟有三分之一之多的选手使用了这种结束语)。也许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句客套话习惯语口头禅罢了。其实不然。配合谁?当然是配合老师。配合什么?当然是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学任务完成了,表演出彩了,课上成功了,老师获奖了,所以要“谢谢同学们配合”。如果教学任务完不成,课上的不成功,还会听到这一声“谢谢同学们配合”吗?  相似文献   

13.
“报告!”突如其来的报告声再一次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我生气地一扭头,又是他——“迟到大王”张振宇。“怎么又来晚了?”我严厉地问。“老师,我……我起晚了。”他嗫嚅地回答。“你就不会早点儿?”我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简直像狮子吼。“是,老师,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早点儿起。”“回去,以后再迟到,就别来了。”他像得到大赦的罪犯一样,赶紧往座位跑去。我这才发现,同学们的目光都有点畏缩地盯在我身上,可能是被我的声音吓到了。我也没有了上课的心思,这节课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相似文献   

14.
各位老师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就是优秀的学生各有各的优秀,但有一样是相同的,他们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优秀的学生各有各的不优秀,但有一样也是相同的,他们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5.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16.
依据古汉语语转理论,论证了"蘱"与"绎"命名理据义相同;依据单呼累呼的联语构词规律和异文材料,构拟了相关词的远古复声母,找到了双声相转的语转条件,从而认定"蘱"与"绎"为同一邑名的语转字异关系。  相似文献   

17.
洪心琴 《广东教育》2004,(12):34-34
一、理论依据和目标描述学习语言的过程是熟悉和掌握目的语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的过程。笔者构建并实施了英语“句型过关·语篇建构·综合表达”三位一体的写作教学方法。二、实施过程第一阶段(高一下期)句型过关1.学习简单的六个基本句型教师可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句子的结构,从课文中找出符合这六个基本句型的句子作为例句,如高一下册的第一个单元中有:Thepeachwasabitgreen.(S+V+P)Scoresofpeoplewenttotherestaurant.(S+V)Chinesefoodcontainsalotoffruitandvegetables.(S+V+O)You'dbetternotgivehimanysugar.(S+V+O+O)Iadvi…  相似文献   

18.
19.
何晖 《现代语文》2007,(5):119-121
称呼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打招呼、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不同时代、不同场合对同一对象的称呼是不同的。近年来,社交场合表示当面称呼的词——"小姐""同志",发生了词义的变化,并在全社会流行。称呼语的历史变迁,不  相似文献   

20.
安凤吉老师的课例《不等式的性质(第3课时)》中的三个“模拟预案”深深地吸引了我们,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