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玉华 《现代语文》2009,(7):157-157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试题的重点和难点,怀古诗作为诗歌的重要内容为出题者所青睐。但是,学生在鉴赏时经常是桃源叹无路,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高考语文试题中出现的以金陵(今南京)为创作背景的怀古诗为例,寻幽探秘,探究怀古诗的基本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2.
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试题的难度增加,许多考生在考后都感叹此题无从下手。下面就如何解答古诗鉴赏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对于诗歌鉴赏的具体要求是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基于此,笔者认为诗歌分析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分清类别,把握特点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歌卷帙浩繁,蔚为大观,因而研究起来需要按一定标准分清类别,并了解每一类诗歌的规律及特点。如按题材分,可以把诗歌分为写景诗、送别诗、咏物诗、怀古感事诗等。其中…  相似文献   

3.
鉴赏古诗词,不能只就题做题,应该在审清题目、理解题意的前提下,从诗题入手,联系全诗内容及与诗词相关的内容来进行鉴赏。请先看一个古诗鉴赏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  相似文献   

4.
滋味 ,诗学鉴赏论诗的鉴赏是诗评的先导 ,没有鉴赏 ,便不能将诗评引向深入。但是在具体诗评中 ,鉴赏和评论往往融为一体 ,同步前进。如果说诗评着眼于理性的判断 ,那么 ,鉴赏则是侧重于感性的直觉 ,是鉴赏主体艺术感觉的升华 ,是浮沉于诗的形象世界所唤起的一种特殊感觉精神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 ,诗评是净化了的鉴赏 ,诗评的提高 ,有赖于鉴赏的深入。但是诗的鉴赏作为精神生产的一种传导手段 ,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往往渗透到鉴赏主体的心灵深处 ,引起强烈的回响 ,获得精神的满足和审美的愉悦。诗的鉴赏如同品尝美味。陆机《文赋》云 :…  相似文献   

5.
李涉的《井栏砂宿遇夜客》,是历代《唐代文学史》、《隋唐五代小说史》、《唐诗鉴赏词典》等诸多图书乐于收录、鉴赏的一首名诗佳作。但对它的写作时间、具体地点、诗赠对象姓名,以及传承中形成的某些差异,却罕见系统地钩沉、解析和诠释。该文在广搜历史资料基础上,以历朝文献收录此诗的内容,深层次地发掘、考证、排比,逐一廓清这些问题,正本清源,以增强此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诗歌鉴赏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诗的感觉去把握诗的思维,从而进入诗歌本。诗歌本中以意象为基本单位构成诗的思维不同层次。对诗的思维不同层次的把握,使鉴赏对诗歌本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分析。但在诗歌鉴赏中还必须通过对诗歌的本体性特征“诗家语”的感悟去把握诗歌的独特性,在艺术再创造中充分发挥鉴赏的想象和联想的作用,根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原则去鉴赏诗歌和获得诗美享受。  相似文献   

7.
“酒”,与中国古代许多诗人似乎结上不解之缘。本文在读李白酒后酣写《将进酒》之际,从诗内隐含情感、诗句构思等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了鉴赏,为今后大众感悟此诗精髓内涵内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古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体验式方式进行鉴赏,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基于此,从"诗生搭桥,激发兴趣""逐层诵读,以读入诗""推己及人,移情于诗""想象生成,跳出诗外"方面进行实践尝试,以期更好地引导学生有效体验。  相似文献   

9.
巾同古典诗歌,源远流长,读诗赏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精神素养,而更直接的是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技巧。在此我谈谈如何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诗经原始》是方玉润众多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一部。在这部著作中蕴含着方玉润的诗歌鉴赏思想,即文学作品要用文学的眼光来鉴赏,总览全篇和反复涵泳是诗歌鉴赏的基本法则,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是诗歌鉴赏的理想境界。其诗歌鉴赏具有辨析诗之本意、分析篇章结构、解析诗中情感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日本为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企业的雇佣能力,制定了全面的就业促进政策,实施了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对杭州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有非常好的借鉴作用。日本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模式,从政府和经济团体的资助策略、职业教育的开展、创业教育的推进三个方面,对杭州高校的引入与建构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和高校工作的重点。然而在学校工作实践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作为高校,应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出发,把职业生涯辅导工作贯穿在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构建合理有效地教育模式,帮助和辅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使他们从容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本文结合学院实际工作,针对就业教育中"一头热"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形成了较成熟的毕业教育工作方法与体系,对其他院校就业教育工作开展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杭州市政府向在杭高校应届毕业生发放总额上亿元的教育培训消费券。此项政策在大学毕业生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政府应及时评估和调整政策,与高校、社会机构联合行动,确保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大学毕业生真正受益。  相似文献   

15.
农村创业是大学生就业的新渠道,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缩小城乡人力资源素质差距有重要意义,而大学课程教学对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大学课程设置单一、涉农教育缺失、重理论轻实践、大学教育与农村创业教育严重脱节等是大学生不愿农村创业的重要原因。高校应该创新课程教学机制,拓宽课程设置内容,建立课程教育与农村创业教育的连接渠道,培养学生农村创业意识。学校、政府、企业应建立联动机制,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构建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能够客观地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比较全面地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依据,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真正实现高校毕业生“学以致用,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7.
对促进应届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一方面提高了人口素质、提升了国家整体竞争力,满足了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本文分析了应届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及原因,提出了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务重要职能观点,以南京市为例探析了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就业评价机制改革等问题,对发挥政府部门在大学生就业中指导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包括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专业对口和工作满意度等丰富内容的新概念。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主要表现出大学生收入水平持续下降、非正规就业增加、就业流向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发展等新趋势。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其次要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准备教育,并重视与就业市场的联系,建立畅通的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呈迅速增加态势。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人才需求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一大社会热点。就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高校扩招、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原因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理性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培养与就业的和谐、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趋严峻,通过对河南省几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毕业时的心理、就业压力的来源和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期待等,对大学生和高校方面提出建议,以使高校大学生毕业时减少压力尽快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