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深圳卫视的《谁比谁聪明》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符合现阶段的社会背景和迎合了受众心理,"成人考试"的节目形式,家长与孩子有效互动,以及高额奖金的博彩性。同时,现阶段的益智类电视蓝木也存在一些殷忧,我们只有正视危机,不断创新,才能走出新路,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益智类电视节目又得到了蓬勃发展,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和《最强大脑》为代表的节目重新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目光。从益智类电视节目的衰落到重新崛起,这不仅反映着电视受众的选择变化,也是这类节目积极寻求创新的结果,更是在当前电视节目充分市场化竞争后脱颖而出的产物。本文将从我国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和现状入手,在探究益智类电视节目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这两档电视节目的创新元素,以期为此类节目的后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丁建军 《东南传播》2018,(1):120-123
本论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资料分析、查询文献等方法,列举出不同时期的益智类电视节目,从典型节目的概念、特点、重要性到变化发展来分析益智类电视节目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针对现存的个性不突出、品牌效应低、缺乏创新等问题,提出具体对策,还有益智类电视节目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益智类电视节目起源于西方国家,是指以游戏、竞赛或问答的形式为载体,通过智力与知识的比拼赢得奖品的节目,其目的是为了在娱乐的过程中传播知识。益智类电视节目在我国经历了将近14年的本土化发展历程,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知识构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分析中国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总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阐述益智类电视节目创新的途径,有利于为未来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栏目自2006年5月1日开办以来,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凸显栏目浓郁的港澳台特色,以地缘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最具收视竞争力的省级卫视新闻栏目之一。据统计,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电视至今仍然是最有影响力的大众媒体,但电视节目在制作观念上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电视比以往更加重视受众市场,把观众的需求当作电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不难看到,在相当程度上,娱乐性、参与性、互动性、本土化等因素成了推动中国电视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影响市场经济下的中国电视人的重要观念。本拟以《开心辞典》改版为例,探索娱乐化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CBBC的历史喜剧节目《糟糕的历史》为例,分析了该节目的演员团队、幕后制作、制作理念和节目特点,以期能为我国的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郭歌 《东南传播》2018,(8):135-137
本文以电视节目《广西谁最懂》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对于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在节目设置编排中的宣传策略,在大众传播层面的传播功能以及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播发展,为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传播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婷 《东南传播》2014,(6):113-114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纠纷问题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湖北卫视《包公来了》作为一档普法娱乐脱口秀节目,深受观众的喜爱。本文通过对《包公来了》的SWOT分析,可清楚地了解此节目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其节目和其他普法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詹建英 《今传媒》2014,(12):97-98
2014年暑假,江西卫视重磅推出一档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文化益智答题类节目。节目以全新的形式挑战智慧,分享文化,以唤醒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重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自2014年7月20日开播至今,凭借节目形式、嘉宾的选取及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引起良好反响。本文以该节目为例,试着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析益智类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从《唐宫盛宴》到《洛神水赋》,在2021年频频出圈。节目融合现代艺术与科技,呈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盛宴,借助鲜明的文化符号,强化历史认同,弘扬主流价值,赢得了广大受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为文化类节目的产业化发展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白鹿原》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和价值立场等方面,均与原著有所不同.这种不同的发生主要由传播符号和传播媒介的不同决定.电视剧的图像符号特质决定了它对视觉化的景观和人物的强调,对原著丰富内蕴的削弱;电视媒介的娱乐功能则决定了电视剧改编对戏剧性的强烈诉求和对时代主流价值观的追随,而原著的认识功能则被弱化,原著价值立场的...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0月13日,央视制作的《故事里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即在社交媒体平台引发热议.2020年10月2日起,《故事里的中国》第二季登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相比过去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该节目在表现形式、故事讲述方式和中国精神传递方式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本文在发展传播学的视角下,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深入探究其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江苏卫视在2011年全新推出的益智答题脱口秀《非常了得》为例,对节目的内容选择、环节设计、形式创新,包括主持人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同时指出节目存在的问题和缺憾。以期能对新时期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7年现象级文化电视节目《朗读者》为例,统计分析在节目播出期间,节目中以及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中出现的相关图书在当当网上的排名变化,从三个方面分析文化电视类节目对图书销量的影响力:①对图书销量产生的即时效应;②对哪些类型的图书销量影响更明显;③不同的媒介对图书销量的影响差异;并进而探析出版机构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参与营销的三个关键节点及相应的营销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6.
营迪 《新闻世界》2009,(11):60-61
电视谈话类节目兴起之后,许多电视台着手制作此类节目,但是节目质量良莠不齐,收视率高的更是屈指可数,而《鲁豫有约》作为叙事型谈话节目的成功典范,在节目可视性的把握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本文以其为例来分析叙事方法在故事类谈话节目中的体现和运用,探讨叙事型谈话节目如何让观众乐于倾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媒体节目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节目类型越来越多,收视的群体也越来越广泛。家装生活服务类真人秀栏目《交换空间》与其他真人秀节目相比,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一直保持比较不错的收视率,它倡导亲自参与、绿色家装、热爱生活、情感沟通,并展示了一定的设计内涵,对大众的设计意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范晓岚 《新闻通讯》2013,(10):51-52
少儿科普类电视节目有着引导青少年探索科学、认识世界的独特作用。许多科普类的电视节目都在寓教于乐上做文章,希望潜移默化地达到感染、影响和教育的目的。但综观目前的少儿科普电视节目,不仅数量少、原创性弱,节目质量也不容乐观,没有突出少儿节目特性,因此也无法吸引青少年和儿童观众的收看,而优漫卡通卫视的少儿科普电视节目——《聪明大发现》,把教育和娱乐有机结合,传授科学知识立足“玩”字,突出少儿爱游戏、爱动手的性格特性,探索出了一条少儿科普节目寓教于乐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何瑶  何春耕 《视听》2022,(3):67-69
作为电视节目的 一种重要类型,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的 目标是把节目做得生动活泼,且具有教育意义.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外教育类青少年电视节目在制作观念、发展程度和具体特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是节目主题存在突出正面性与注重教育性的不同,二是节目主持风格呈现颠覆"刻板印象"与张扬"我就是我"的差异,三是互动方式具有重视现...  相似文献   

20.
牛犇 《新闻世界》2020,(4):66-68
新媒体时代,电视帮忙类节目遇到电视受众减少、受众寻求电视帮忙的意愿降低和节目角色设定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节目的考察,本文认为帮忙类节目应该坚持立足民生、服务大众思想不动摇;明确节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打造精品内容,强化电视媒体的专业性;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拓宽帮助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变革,此类节目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