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金与重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之地,曾经吸引了中国现代许多名作家;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庆,成了知名化人士的集散地。巴金在重庆曾生活工作了五六年,与重庆有着深厚的感情,其民主革命时期后期的主要创作,都与重庆紧密相连。这是重庆学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重庆抗战时期文学既是重庆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时期。战时重庆特殊的政治环境与文化环境,重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是战时重庆文学所凭借的重要文学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文学资源,成就了战时重庆文学的繁荣,也给文学史留下深长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和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分析了重庆人力资本竞争力的现状,通过纵向比较充分肯定了重庆直辖以来提升人力资本竞争力取得的成绩,通过横向比较找到了重庆人力资本竞争力与京津沪存在的差距,分析了提升重庆人力资本竞争力的制约因素,阐明了教育是人力资本竞争力提高的根本途径,探讨了提高重庆人力资本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5.
区域学必须关注本地学的独有特征。但对于重庆学的研究,人们却过多关注重庆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的巴渝明,把重庆学描绘成封闭的盆地学,从而忽略了重庆学的突围意识和接纳意识。这是重庆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它们成为重庆学的生存机制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6.
江城合川     
合川l地处重庆三环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是重庆的北大门,紧邻“两江新区”,重庆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距重庆主城核心区仅半小时车程,是规划中的重庆北部地区中心城市,是重庆与资源丰富的川北地区相连的纽带,也是重庆资金技术集约发展的延伸带,被誉为重庆通向四川北部、陕西、甘肃等大西北省区的“经济走廊”。  相似文献   

7.
三大经济圈的战略构想—重庆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提出了一个崭新命题-三大经济圈的战略构想是重庆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它标志着市委、市政府对重庆的市情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标志着重庆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同时也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有了新基础,重庆直辖有了新效应。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新时期诗歌的重要代表,重庆诗歌已走过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一大批才华卓具的重庆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为重庆诗歌添加了颇为绚丽夺目的艺术光芒,构建了重庆诗歌自身的艺术声誉。总结它的历史成绩,也是对中国新时期以来诗歌遗产的基本梳理。  相似文献   

9.
重庆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实施的持续时间最长、造成损害最为严重的一次残暴的非人道的战略轰炸,不仅给重庆人民造成了极其惨重的灾难,而且对重庆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生活的变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严重破坏和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建设;造成了大量市民的非正常死亡和流动;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在反对日机轰炸的进程中,也在一定意义上加快了重庆城市地位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张,推动了重庆的城市化进程;激发了重庆人民的无限愤怒和仇恨,增强了广大市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促进了重庆现代诗歌进入多样化的发展新阶段,不仅以诗歌的个人创造展现出重庆形象,而且以诗歌的的区域发展引导着中国现代诗歌的阶段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重庆工业实现腾飞的关键是国民政府抓住了沿海工业内迁、陪都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招商引资、加强“外引”“内联”,从而使重庆工业进入了一个超常发展的“黄金时代”。“外引”不仅解决了重庆地区工业建设所需资金与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奠定了重庆工业发展的基本骨架,形成了高起点的工业发展基础;“内联”则既充分发挥了“外引”工业的骨干和带头作用,又充分扩大了重庆工业生产能力,还充分发挥了对周边地区的积聚和辐射作用。“外引”与“内联”,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重庆工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西部与重庆的实际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从非均衡开发的理论及其基本模式出发,论述了重庆为什么说是西部非均衡开发中最重要的主导性增长极,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重庆非均衡开发理论模式--“K”型战略,并就构建该战略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对当前重庆如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探讨重庆学的主体意识,是重庆学主体性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重庆具有自己的化特色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重庆学的区域化特点正在逐渐聚集,重庆学的主体意识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4.
重庆商务饭店产品营销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作为一个巨大的商务旅游市场富有极大的吸引力,重庆许多高星级饭店已看好了这一利益较丰厚的商务旅游市场,展开多方面的商务饭店产品营销活动。章就重庆商务饭店整体产品开发、价格竞争以及促销组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宏 《重庆师专学报》2002,21(3):9-12,45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我国“十五”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通过对重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重庆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和所面临的机遇,并针对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抓住机遇一、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1997年3月14日,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重庆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中央、国务院赋予了重庆“三大战略任务”,即: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完善城市功能,...  相似文献   

17.
北宋理学家程颐到重庆涪陵讲学,推动了理学在中国内陆腹地的传播,有助于重庆在宋代文化教育地位的提高,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建设巴渝文化和发展重庆经济的一条重要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直辖以来,巴渝化建设逐渐引起关注。梳理重庆历史化遗产确认重庆化身份固然重要,但更应该从现在入手进行巴渝化的建构。面对目前国内外形势及重庆的情况,需要制定系统的化产业发展规划,考虑充分挖掘自身现有的化资源,发展重庆的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重庆个案:远程学习者教育环境调查及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重庆远程开放教育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了卓成效地实施远程开放教育,我们对重庆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特征,包括学习的基本情况,化素质,学习环境、学习风格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对构建适合重庆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教学模式,提高远程开放教育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日本军国主义掀起又一轮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妖风时,建立“重庆大轰炸纪念馆”一事已提上了重庆市政府议事日程,初步提出了三个选址方案。 在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杀我同胞30万人,在重庆进行了大轰炸。从 1938年 1月至 1943年 8月,侵华日军出动飞机6800余架次,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之久的狂轰滥炸。仅市区,就有2万余市民被炸伤,3万余栋房屋被炸毁。重庆市政协委员建议:在2001年大隧道惨案60周年祭前建成“重庆大轰炸纪念馆”,使其成为铭刻侵略者罪行、告慰亡灵、激励子孙后代自强不息的神圣殿堂。重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