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10组容易混淆的作家1.司马迁、司马光与司马相如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  相似文献   

2.
高考命题者在命制文学常识试题时,往往会把干扰点设置在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上,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此,笔者梳理出了中外文学史上30组极易混淆的作家、作品和人物,以供大家参考。一10组容易混淆的作家。1.司马迁、司马光与司马相如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相如则是西汉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  相似文献   

3.
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我国西汉著名的辞赋家。其代表作《子虚赋》和《上林赋》等将汉赋推向了高峰,使这种文体成为一种固定形体。扬雄推崇说:“如孔氏之门用赋也,则贾谊升赏,相如入室矣。”(《法言·吾子》)鲁迅说:“赋莫若司马相如”(《汉文学史纲要》),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一、10组容易混淆的作家1.司马迁、司马光与司马相如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司马光是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家,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2.李白、李贺与李煜李白是  相似文献   

5.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其辞赋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颇丰,而且赋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与阐释的。本文以司马相如赋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切入点,着重阐释此两篇赋的结构特点及运用的结构手法。进而尝试性地揭示出,构成汉大赋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法则。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司马相如赋及汉赋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司马相如是汉赋的奠基者,其辞赋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论说:"武帝时文人,赋莫如司马相如,文莫如司马迁。"作为辞赋大师,司马相如不但创作颇丰,而且赋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结构艺术,无疑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与阐释的。本文以司马相如赋作《子虚赋》、《上林赋》为切入点,着重阐释此两篇赋的结构特点及运用的结构手法。进而尝试性地揭示出,构成汉大赋写作篇章的基本结构法则。这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司马相如赋及汉赋的发展,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论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不仅是西汉一代辞宗,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司马相如的人生充满传奇,佳人配才子,卓文君夜奔相如,历史以为美谈;《子虚》、《上林》两赋是司马相如赋的代表作,也是汉赋的极品;司马相如出使巴蜀通西夷,在政治活动中留下了可圈可点的一笔,产生了《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两篇流传千古的政论文。司马相如为史学大家司马迁所宗仰,在《史记》中特为之立大传,收载他的文学作品,给予崇高评价。但司马迁之后,历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偏离正轨,毁多誉少。  相似文献   

8.
《文选》"赋"体下又设有"哀伤"类,收录司马相如等五位赋作家的七篇作品,这些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文选》"哀伤"类赋的具体分析,从西汉、魏晋、南朝三个不同时期,探究赋在情感抒发上的发展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张率是南朝梁代著名辞赋家,12岁就作诗文辞赋,当时人们对他的才华十分赞美。他作的《待诏赋》上奏给梁武帝,梁武帝看了极为称赏,说:“这篇赋写得特好。司马相如的赋写得工巧,但速度太慢;枚皋的赋写得快速却不工巧。你的赋是二者兼而有之。”《梁书·张率传》有记载。司马相如是西汉辞赋鼎盛时期最大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银雀山汉墓出土《唐勒赋》命名应该统一,作者当为唐勒无疑。《唐勒赋》的出土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及学术史意义,尤其是有利于澄清宋玉赋这一学案,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汉代散体大赋确由战国时期尚未定型的散赋发展而来,与西汉时期的枚乘、司马相如赋作有直接渊源,并不断完善直至确立为规范的体式。唐勒是赋体文学尤其是散体赋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理应得到文学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他的《子虚赋》《上林賦》标志着汉大赋发展到鼎盛阶段,所以前人对司马相如赋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天子游猎赋上。本文关注的主要是除《子虚》《上林》之外的司马相如的抒情赋作,分析其讽谏之外的私人情感。  相似文献   

12.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是西汉武帝时众多汉赋作家中最为突出的人物。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共作赋二十九篇,现存题为司马相如赋尚有五篇,即《史记》、《汉书》本传所载的《子虚上林赋》(《文选》亦载,分为《子虚赋》、  相似文献   

13.
《长门》、《自悼》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顾炎武、何焯认为《长门赋》非司马相如所作,但仅就《长门赋》序文之纰谬而言之。从赋作正文加以考察,亦可发现《长门赋》乃托名司马相如而作。《长门赋》是后世宫怨文学的发端,而《自悼赋》却正是宫怨体的滥觞,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4.
浅草社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之一,关于它成立的时间,历来的说法很不一致。陈金淦在《关于浅草社成立的时间》一文中作了考证。他首先叙述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三种意见:其一是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提出的一九二四年,以昏沿用此说的有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田仲济和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二是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提出的一九二三年春,沿用此说的有九院校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三是冯至在《鲁迅与沉钟社》一文中提出的一九二二年。——实际上,对浅草社成立时间的不同说法不止这三种,据我所知,杨晦在《怀念翔鹤同志》一文里认为是一九二三年  相似文献   

15.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如《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16.
怀疑《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之理由主要有二:一、陆厥已说“《长门》《上林》殆非一家之赋”;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死,而赋序开篇即说“孝武皇帝”。不过,据陆厥原文分析,“殆非”所说,本意为一家两赋,风格大异,几乎看不出原为同出;而对《文选》所录作品序文的情况进行研究,知《长门赋序》非司马相如作。结论:《长门赋》为司马相如作,本无所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有一种理论即魏晋文学自觉说较为流行。其中尤以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有一种理论即"魏晋文学自觉说"较为流行。其中尤以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的大多数文学史著作中,如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王嘉良、颜敏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男性作家创造出的女性形象占了文学史的半壁江山,而女性作家及其作品所占文学史的篇幅却是少之又少,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八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群的异军突起,但也只是分得了文学史中边缘的一席之地。男性学者视野的局限性及其市场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计有22个篇目论述了司马相如。其中,多数是关于辞赋创作的。刘勰列司马相如为十大"辞赋英杰"之一,推其为"辞宗",对司马相如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刘勰以"繁类以成艳"、"断而能悲"、"气号凌云"、"丽而不典"等分评相如之《上林》、《哀秦二世》、《大人赋》及《封禅文》诸文,揆情度理,衡鉴精当。此外,《文心雕龙》还对司马相如赋偶对、夸饰、事典、练字等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征引和剖别。刘勰的论述,对于后人正确认识司马相如赋的成就和价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