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耕地保护与工业化、城镇化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构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和耕地保障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1 问题的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民以食为天,人类生存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获得充足的营养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权利.中国政府决定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作为全国“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目的是唤起公众注意粮食问题,鼓励我国人民发展粮食生产,上下支援农业生产,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要.“有人必有土,有土必有财,有财必有用”,这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对宝贵土地的认识.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它提供人类生活80%以上的热量和25%以上的蛋白质,人类88%的食物来自耕地.在农业生产中,耕地不仅是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资源的活动基地,而且直接参与产品的形成.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九五”至2010年重大的战略,要求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亿kg,耕地面积不少于13.95亿亩,这就要求长城内外大抓粮食生产,大江南北共管耕地资源.粮食与耕地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它们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到本世纪末能否实现小康,也将深刻影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多元化,土地用途多元化,导致耕地日益减少;由于人口增加,社会对粮食的需求不断扩大,要求我们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耕地(粮食安全保障的需要)。保护耕地,就是在生存与发展间寻求最佳平衡点。一、亟待建立耕地保护机制1.耕地的变动态势“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4.
粮食贸易所隐含的虚拟资源流动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除供需配置和流域配置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粮食和农业资源配置形式。本文借鉴“虚拟资源”的概念和方法,分析了我国玉米“北粮南运”的虚拟耕地资源流动,并重点分析了其对于区域耕地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每年从北方运往南方的玉米将近4000万吨,相当于向南方调运了590~950万公顷的虚拟耕地。作为主要调出区,东北地区资源优势明显,玉米流动的资源配置方式较为合理,华北地区的优势则不明显,资源配置欠合理。虽然虚拟耕地资源流动满足我国南方地区的粮食需求,却承担着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公平代价。Tony Allan提出的虚拟资源贸易是具有利益倾向性的,为了弥补虚拟耕地调出区的损失,有必要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给予我国耕地资源流出区一定补助,对耕地资源给予补偿,并将耕地资源和土地资源纳入统一的核算模式中。  相似文献   

5.
元江是云南省境内一个总面积2858平方千米,1991年末人口17.7万多人的山区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96%,坝区只占总面积的4%。这里土地宽广,呈立体型气候,海拔900米以下的炎热河谷地带,土地面积75万多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2%,其中耕地近6.3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9.5%,是有名的“天然温室”。在元江县境内,各种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热土资源、地热资源都很丰富。从很早的年代开始,哈尼、彝、傣、白、拉祜、苗、回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就居住和劳作在这片土地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元江县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1980年以前,由于生产中各种资源的自然组合不合理的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加之历史的原因造成这里生产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因而在全国比较,属于较贫困的县份。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资源极为珍贵,为持续发展,应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并用宏观生态开发的政策来调控.  相似文献   

7.
经过对山东滨州北部古代黄河三角洲荒地垦殖史的考察和资料考证,并结合试验分析,提出:①垦殖是必要的;②科学合理垦殖才会真正见效;③既要抓复垦,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又要抓土地整理,实现可持续利用;④以“草业”为主是开发滨化荒地资源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是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超过50%,但要达到欧洲70%多的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持久的内生动力。我们推进城镇化,需要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特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安徽省城市生态效率进行研究,分析了2007—2011年安徽省各地市生态效率变化,结果表明:安徽省区域生态效率差异不是很明显;传统的工矿城市生态效率普遍偏低;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还较为普遍。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自然基础,而耕地又是土地中的精华。在我国,耕地的现实生产力(生物生产量)约占总农业用地的四分之三,不仅提供了粮棉油的全部,而且全国产肉量的96.2%也由耕地生产的饲料转化,农村用材也大部分依赖于农田林网和农区绿化,相当部分的轻工业原料、农村燃料、肥料均依靠耕地来提供。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与城镇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保证城镇建设的发展,完成相应的指标,不得不扩大土地增收。这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广大失地农民群众的土地权益,甚至引发激烈冲突,给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极为不利影响,同时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为此,着眼于我国城镇建设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现状,厘清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将农民的土地权益保护意识贯穿于城镇建设发展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建设和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才能推进进社会主义和谐稳步前进。本文主要从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具体原因,并就农民的土地权益如何保护这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特殊的工业化路径,是“江南煤都”六盘水市二元经济结构迅速形成的根本原因;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城镇化则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城镇作为农村向城市转换的重要载体,这一以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为主体组成的社区,一旦获得大力发展将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通过实施科学举措推进城镇化,旨在谋求煤城二元结构破解与经济社会跨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问题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对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趋势,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产业结构比重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宏观层面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和流转机制仍处于加紧构建和完善过程中,急需微观层面的创新实践提供经验支持和政策借鉴.四川省安岳县农村土地流转具有土地利用特色鲜明、推行时间长、流转规模大、流转效果较好等特征,但也存在流转行为不规范、农户利益难以保障、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关键问题.近年来,安岳通过建立“信用保证金”制度、“照市过价”制度和“土地再流转”制度,达到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土地流转定价市场化和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在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中,应加强对承包业主的信用评价与监管,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定价市场化,充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池州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池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为池州市保护耕地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市2000-2010年耕地变化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8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第二阶段(2008-2010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定量分析表明引起池州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必须从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思想意识、加大经济投入以及增强科技创新手段等方面强化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的土地利用情况可知,目前我国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存在许多制约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城市方面,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标准化城市”的简单复制等问题突出;农村方面,空心村、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土地集约利用的形势仍然严峻.从土地的调控机制、引导机制、监督机制和配置机制四个面构建新的管理机制,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全省民族文化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增强城镇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针对贵州特色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利用效益与土地经营模式有密切关系。基于2006-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有关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入手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耕地利用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度等级,比较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垦区耕地利用效益缓慢增加,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波动下滑。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高于生态效益。2)2015年,垦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均高于农区,生态效益低于农区。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间均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垦区耕地利用效益间基本协调,农区轻度失调。3)土地经营模式不同是两类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的重要原因。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探索土地经营模式并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盐碱土分布广泛,对盐碱土进行整理是增加耕地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河北沧州盐碱地的现状及成因入手,进而提出中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盐碱地污染与防治规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或完善我国的盐碱地污染与防治的法律法规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具有五大基本内核:农民工市民化是核心,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壮大二、三产业是基础,城乡协调发展是根本,城市文化建设是灵魂。推进新型城镇化主要面临五大制度诉求:土地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从专项转移支付到一般性转移支付,身份制度从身份特权到契约平等,府际关系从竞争到合作,决策制度从个人决策到民主决策。因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要求处理好五大关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进土地、人力、资本三大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推进上、下级政府间权责合理配置;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健全城镇建设民主管理体制;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的关系,完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正确处理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建立新型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