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高校办学的规模、办学的层次、招生的人数、学生的成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学生群体文化层次各异,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差别大和其他一些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下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案件呈上升的态势。要想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应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增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高校学生恶意伤害、盗窃等案例不在少数。在大学生中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与社会环境影响、法律意识淡薄、心理尚未成熟、家庭教育缺陷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怎样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心理特点,呈现出多种形态,剖析其原因,无非是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因此提出预防措施,才能维持校园的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以来,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间,大学生的世界现、人生观与价值观都经受着严格的考验.又因为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不但时有发生,而且有上升的趋势.随着近年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新情况和新趋势.从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角度去构筑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长效的机制以及健全并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活动的学校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结合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典型案例,探讨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特点、心理规律以及形成原因,从而探寻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预防与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过程中,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是预防和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础保证,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资源具有不可或缺的珍贵价值。特别注重整体利益,强调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等,这些都对预防、减少和抑制大学生违法犯罪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有逐步上升的趋势。了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分析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和心理因素,探讨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基本对策,对降低在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于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随之而来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相关研究也逐年增多.在此情形下,深入剖析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深入分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加深人们对青少年违反犯罪的认识,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 ,通过实施“家庭细胞”工程、“校园培育”工程、“社会防护林”工程等消除和防止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违法犯罪数量的不断增长,严重程度的加深,大学生违法犯罪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的分析,以把握其犯罪的特点,探究其犯罪的根源,并更多地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提出预防对策,以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对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成因进行分析,进而从高校的角度提出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以期达到预防、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试析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对现实的犯罪形势做出概括性估计,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宏观社会环境原因、微观社会环境原因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原因,以期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呈逐渐上升趋势,有关大学生违法甚至犯罪的报道也屡见不鲜。教育工作者们大多认为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认为防范的最主要途径是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但本人认为法制教育也应该向心理领域拓展,从心理疏导与干预上预防大学生犯罪。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违法犯罪,由于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社会影响极大.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剖析了其违法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违法犯罪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违法甚至犯罪行为的产生,决不是消极的社会因素(客观)与主体(主观)因素简单相加,是一个能动的“内存过程”。根据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趋势,通过研究客观现实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揭示出违法犯罪者心理形成规律及其促成其违法犯罪的动机。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预测、预防更好地发挥道德教育优势,培养优秀人才,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其中,家庭和谐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学校教育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国家法律制度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18.
于巧云 《中学文科》2007,(5):107-107
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犯罪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如何有效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教育行政部门要改革考核方式,学校要加强教育强化管理,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社会要致力于净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违法犯罪呈现多发势态,并由一般违法行为向刑事犯罪发展,不断出现严重暴力犯罪案件。根据王大伟教授的“社会震荡与个人失衡”犯罪成因理论,从大学生犯罪心理因素入手,探索环境、需要、社交、情爱和认知等五个影响大学生的犯罪因素,以利于预防与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