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寅纪念馆     
唐寅纪念馆,在苏州市郊横塘。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苏州人。他诗、书、画“三绝”兼擅,尤以绘画更负盛名,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  相似文献   

2.
徐祯卿,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五年(1479年),卒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官国子监博士。明“前七子”之一。以诗学独步江左,雄视中土。青年时代与同乡祝允明、唐寅、文璧齐名,号称“吴中四子”(《明史·徐祯卿传》)。又与刘元瑞、顾华玉称“江东三才。”(朱彝尊《明诗综》卷三十二)  相似文献   

3.
从唐寅与佛教的关系及唐寅诗作的佛教思想入手 ,剖析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涵。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佛教的“人生即苦”与“诸行无常”观念对唐寅心态的影响 ;二、禅宗的修行方式与教义促使唐寅建立了“及时享乐”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佛教的仁义顺从与唐寅个性中谨小慎微的层面相契合 ;四、唐寅并非接受了佛教的全部思想 ,而是有所取舍与变异。  相似文献   

4.
佛教与唐寅诗歌思想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唐寅与佛教的关系及唐寅诗作的佛教思想人手,剖析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涵。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佛教的“人生即苦”与“诸行无常”观念对唐寅心态的影响;二、禅宗的修行方式与敷义促使唐寅建立了“及时享乐”的人生价值取向;三、佛教的仁义顺从与唐寅个性中谨小慎微的层面相契合;四、唐寅并非接受了佛救的全部思想,而是有所取舍与变异。  相似文献   

5.
《南濠诗话》是明代中期著名学者都穆的诗学著作,在当时诗学领域有较大影响。都穆作为明中期一位重要学者,与唐寅、文徵明、沈周等皆有交游,学识渊博,多有涉猎。《南濠诗话》作为都穆诗学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贵忠厚、伸宋诗、重真情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胡义成先生选评的《明小品三百篇》面世以后,曦钟、吴小如等先生先后撰文对该书的一些问题特别是注释方面的错误提出批评,胡先生又先后进行了反批评,一时间沸沸扬扬,颇为热闹.对胡著及曦、吴二先生的批评文章,笔者曾再三拜读,发现胡书确实问题不少,尤其是对原文的注释,多有未允.除他人言及外笔者在翻读时又捡得若干条,现胪列于下,仅以此就正于胡先生及专家学者.1,唐寅《〈孟蜀宫妓图〉题辞》:“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胡注:“不挹注——不在乎,不在意.”(页11)按,《诗·大雅·洞酌》:“洞酌彼行潦,挹彼注之.”〔疏〕:“挹彼大器之水,注之此小器之中.”引申之,“挹注”便有改变义,唐寅文中“不挹注之”意为不改变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唐寅写过一篇《菊隐记》,其中有这样的话:“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则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就是说作为君子,处世无论隐或显,“存心济物”是必须具备的品性。唐寅很看不起那些无“存心济物”者,并把他们视为“草木之不若也。”  相似文献   

8.
尽管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庄子》呈现出了不同之相状,但主流观念仍认为《庄子》乃为《老子》思想的承继与发展,即属于道家学派.可在晚明高僧觉浪道盛看来,《庄子》实为托老聃之名,行“尧孔之实”,为“儒宗教外别传”.通过对《庄子》“托孤说”的挖掘与解读,道盛不仅化解了《庄子》与儒学、佛教的长久冲突,而且还起到了保存儒、释、道圣贤真精神之价值,并在晚明特定时期起到了“以庄救世”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有明一代,文学流派众多。其中以吴中四子为代表的吴中派于人于诗于画都夺人耳目,四子之首的唐寅对后世的影响尤为远大。学术界讨论唐寅多关注于其人格的狂放魅力及其书画的艺术价值,却很少看到这位有志才人遭遇的特殊性对其内心世界、人生观的复杂影响仅以“落魄才子”无法概述其全部精神要义。唐寅桀骜不驯的人格气质下仕途经济之心始终存在。虽人生历尽蹉跎,功名之心不泯。  相似文献   

10.
“属辞比事”是《春秋》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期,学者们对“属辞比事”的理解还比较简单,宋代以来,“属辞比事”四个字变得复杂迷离起来。反对以书法义例说经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通过比观《春秋》所记之事,在对事实的把握中明大义;有的主张对《春秋》所记之辞与事,以“礼”为据明褒贬;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分析与综合的理解方法。而主张以书法义例解经的学者,或认为“属辞比事”是一种探明事实以求大义的方法,或认为是一种阐明《春秋》书法的方法。在书法与史法之间采取调和态度的学者认为,“属辞比事”首在阐明《春秋》书法,但并不专就文字上立褒贬,而是在此基础上推考事迹,明嫌疑是非。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29日《西安晚报·世象杂说》登载的《,安全感决定大众心理》中有这么一句:“不要指望资本与商人能自觉地给我们经营出一个春明景和、波澜不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商品市场来。”此句中的“春明景和”当是“春和景明”之误。  相似文献   

12.
:元明时期,原本表示“附着”义的“着”字已经语法化,产生了许多新的语法、语义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在《老乞大》中是有所体现的。本文通过对《老乞大》中“着”字用法的浅析,试图反映出元明时期口语中“着”字用法的新变。  相似文献   

13.
涵芬楼据明抄本排印的《说郛》丛书卷二十二,收有《山家清供》一卷、《山家清事》一卷,署名均为“宋林洪字龙落号可山人和靖先生裔孙”。查阅此二书其他版本的署名,表字有出入:《小石山房丛书》本《山家清供》是“宋可山人林洪龙发”,涵芬楼影印明版《顾氏文房小说》本《山家清事》是“可山人林洪龙发”。按照名与字在意义上相辅相成的联系来考察,这个别号“可山人”的林洪,表字当是“龙发”而非“龙落”。《说郛》本的“龙落”明显不合“洪”为大水的本义,这大概是涵芬楼排校的差错,或是所据明抄本的讹误。  相似文献   

14.
刘大杰先生在一九七六年版《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唐代文人沈亚之在李贺死后“为贺编辑集子,并特地请杜牧为之作序”(见第二册第355——356页)。查杜牧《李长吉歌诗叙》,杜牧却说是应集贤学士沈子明之请,“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显然,刘大杰先生把沈子明与沈亚之看做是一个人了。诚然,沈亚之与沈子明都与杜牧、李贺有过友谊,而且他们  相似文献   

15.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商君书札记     
更法第一代立不忘社稷,君之道也。错法务明主长,臣之行也。○严铁桥校本作“错法务民主张”,孙诒让据《新序·善谋篇》改“错法务明主长”。铎按孙校是。主长(去声),君也。明,尊也。《诗·大雅·楚茨》:“祀事孔明。”笺:“明犹尊也。”《礼记·礼运》:“故君者明也,非明人者也。”《大传》:“庶子不祭,明其宗也。”郑注并云:“明犹尊也。”《祭义》:“明命鬼神。”郑注:“明命犹尊名也。”《墨子·明鬼》:“鬼神不可不尊明也。”《管子·牧民》:“明鬼神,秖山川”,《君臣下》:“明立宠设,不以逐子伤义”,《荀子·非相》:“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悬  相似文献   

17.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相传是左丘明所作。左丘明,春秋鲁国人,曾任鲁太史。司马迁在《史记·十二诸候年表序》中叙述了孔子作《春秋》,接着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刘向、刘歆、桓谭、班固等汉儒也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作,并以为左丘明受经于孔子。从唐宋以来,许多学者对此表示怀疑,认为孔子没有左丘明这样一个弟子,甚至否定左丘明其人。但是,《左传》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间,基本上还是有定论的。《左传》与《春秋》关系极大。《左传》在《汉书·艺  相似文献   

18.
贾岛“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之“中”,今日从大、中、小学教材,到社会上最流行的唐诗选本,皆作“边”。其实,贾诗本来作“中”,明仿宋本以前的本集保持着这个真面。1148年成书的《渔隐丛话》前集转引之黄朝英《缃素杂记》(成书于1136—1148年)作“边”,是最早作“边”的征引著作。其作“边”,当是黄氏转述推敲故事时误记。由于《渔隐丛话》前集的广泛影响,作“边”的黄氏版推敲故事逐渐流行。1289年成书的《诗林广记》前集选录了《题李疑幽居》,作“边”,这是最早作“边”的全诗。其作“边”,应是选录者据全诗下附黄氏版推敲故事校改的结果。《诗林广记》等书的加入更加壮大了“边”的阵容,使其最终取代“中”在本集获得正统地位。明仿宋本是可考最早作“边,一作中”的本集。由此本孳生或参校此本系统的版本多作“边,一作中”,这些本集明、清以来最为流行。由于“边”在明、清乃至今日影响很大,人们翻刻、传抄、整理前人征引著作时,往往将“中”校改为“边”。通过对“中/边”的甄辨与梳理,可得以下启示:要充分认识名篇接受、流传中的误读、篡改现象,要充分估计校勘惯例“凡底本不误而他本误者,一般不出校记”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谐音对联     
《初中生》2017,(3)
明代才子唐寅,一次和朋友陈伯阳到郊外游玩.唐寅出了上联:“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请陈伯阳对答.前一分句写眼前景色,后一分句用设问说这是谁家的庄子?含有惊叹之意;而《庄子》又是书名,谐音双关,给属对增添了难度.陈伯阳一时对不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俱”与“具”在意义上关系并不大。在古代汉语中,二者作副词使用时意思接近,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良乃入,具告沛公”(《史记·项羽本纪》)。两句中“俱”和“具”都可解释为“全、都”。有些工具书、教学参考书也把“具”作为通假字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