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VTS软件分析及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女排在第17届世锦赛中11场39局比赛的扣球技战术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对中国女排各轮次技战术打法、进攻分布特点及非技术因素指标等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比赛中主要以2、4号位强攻及两边拉开进攻为主,并结合2、3号位快球及后排进攻等快变战术为一体的高快结合的技战术打法。中国女排整体扣球效果好,与其对手国相比进攻实力突出且优势明显。中国女排进攻点分布范围较广,且身高及网上高度优势十分突出,但在年龄及体重方面与欧美强队存在的差距也不容忽视。中国女排各轮次进攻中最强的是第3轮,第4和第5轮相对较强,但第6轮相对较弱。建议中国女排应继续发扬高度优势,进一步丰富扣球技战术打法;加强全队配合默契的程度,并努力提高进攻队员的个人扣球突破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录像观察与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0—2011年全国女子排球甲A联赛中天津队和广东恒大队的技战术进行分析。解析代表当今中国女排联赛最高水平球队的技战术打法,并在此基础上揭示我国甲A女排队伍技战术的发展走向,旨在为新一届中国女排尽快形成自己独特实用的技战术风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第15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队技战术进行分析,指出本次世锦赛中国女排在诸多方面暴露出不足,尤其是拦网、快攻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平,在体能、心理、队伍结构等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出现。建议中国女排应坚持自己全面、快速多变的风格,重视快攻战术配合,加强拦网实战练习;重视新人的选拔培养;重视世界各强队技战术发展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各项技术运用特点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女排主动得分能力、扣球、发球技战术以及接发球能力和二传传球能力均强于中国女排,场上队员技术特点鲜明、职责分工明确;中国女排在拦网、防守方面优于日本女排,中国女排各个位置主动得分能力比较均衡,没显示出位置技术特点。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接发球能力尤其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副攻的拦网能力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第11届女排世界杯前八名队伍技战术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了中国女排在诸多方面暴露出的不足,旨在为提高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及对比分析法等,对2011年世界杯中国女排与外国球队之间非技术指标、技战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年龄、身体条件与外国球队无明显差异,技战术发挥快、变依然是中国队的优势所在,但在大力发球和个人拦网等方面还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第16届亚运会中韩女子排球队实力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球是集体竞技项目,目前排球比赛具有技、战术变化快,立体化进攻点多,场上队员的位置模糊等特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技战术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研究中国女排与韩国女排在非技术指标和技术指标方面的差异,对提高中国女排技战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立足新起点──中国女排漳州冬训见闻罗如岗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这是中国女排来漳州集训的抱负.她们在这里挥洒汗水,艰苦磨砺,旨在发扬老女排的拼搏精神,提高技战术水平。漳州是中国女排的“娘家”。获得“五连冠”的中国女排就是1976年在漳州组建的。尔后,...  相似文献   

9.
新规则实施后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得失分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最新排球竞赛规则为依据,运用录像观察法,对’99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得失分情况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了新规则实施后中国女排和世界强队的技战术表现特点,重点剖析了中国女排适应新规则过程中的滞后因素和环节,旨在为中国女排克服薄弱环节,提高训练针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的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不同位置队员的单项技术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本女排的接发球能力、二传传球技术和扣球技术以及发球技战术均强于中国女排.本次比赛表现出各位置技术特点鲜明、场上队员职责分工明确的特点;中国女排在拦网技术、防守能力方面优于日本女排,在接发球、传球技术环节中落后于日本女排,发球和扣球技术环节主动得分能力差,每个位置主动得分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均衡、主动得分能力差异不大,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及副攻的拦网能力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系统以计算机对排球发球、一攻和防反等主要技战术效果的加权分析,来评价排球比赛技战术的发挥水平,本文以此系统试评了第24届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实战水平。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以及中国排球运动的自身特点,在不同时期中国制定了相应的技战术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不同时期技战术发展的指导思想及其对中国女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剖析了中国女排在1994年赛中失利的原因,并探讨了排球规则修改后女排技战术的训练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统计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与外国女排的8场比赛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和分析,找出中国女排在技战术上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中国女排今后的训练、比赛及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26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后排进攻的统计分析李美娜①张晓清②游春栋③张喜光④我国女排曾经有过五连冠的辉煌历程,但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女排的成绩一直不够理想。自从郎平接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以来,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并在26届奥运会上夺得女子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女排频繁换帅引发无数外界舆论,战绩不佳、状态下滑更是中国女排面临的现实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女排在国际大赛中的低迷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中国女排存在以下问题:一攻效果不佳成阻挠中国女排前进的致命软肋;技战术打法单一,使得中国女排难以打出自身风格;频繁换帅,使得中国女排缺乏稳定,伤兵满营;对比赛胜负患得患失,年轻队员得不到锻炼,中国女排在人员配置上捉襟见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1995年世界杯赛中中国女排与古巴、巴西、美国(以下简称中、古、巴、美)女排比赛的录相,运用文献法、间接观察法、数理统计方法对中一古、巴、美的技战术效果进行逻辑与历史、具体与抽象的对比分析,透析了中国女排与世界三强在实力上差距的综合缺损症的致因,为中国女排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运用录像统计法、数理统计等对伦敦奥运会中国女排与欧美强队(巴西女排、美国女排)比赛技战术的运用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中国女排在快攻数量上占有较大优势,进攻效果比对手略好,但快攻方式过于单一;强攻和后排进攻及调整攻有改进与突破,但与巴西、美国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拦网方面与巴西、美国队的差距尤其明显.建议:中国女排应坚持快速多变的战术指导思想,在快攻中大胆创新,使进攻手段更加丰富;在以后的训练及比赛中提高队员发球及拦网技战术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28届奥运会与中国女排交锋的美国、多米尼加、古巴、德国、俄罗斯、日本6支队伍的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认为,中国队在发球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扣球、拦网和防守基本与世界水平保持一致;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打法、严密的防守体系和教练的高超指挥艺术是中国女排夺冠的主要因素;队员年龄结构的合理搭配、科学化的训练、队员稳定的心理素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也是中国女排夺冠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11年日本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国女排输给了美国女排、巴西女排、意大利女排。通过对中国队与这3支世界强队比赛录像进行技术统计及分析,研究表明:在发球技战术的运用、一攻技战术的运用、以及防守反击技战术运用方面,中国女排与3支世界强队存在差距。建议在今后的训练中,从实战出发,多采用跳发球技术,积累大赛经验,坚持全面、快速多变的进攻技战术,同时在执行防守反击与一攻两大战术体系的质量上,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