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在抗日时期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早为大家所熟知的散文.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中国共产党,歌颂了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
《白杨礼赞》既是一篇脍炙人口、文情并茂的散文,又是一篇感情激越、诗情浓郁的抒情诗,更是一支优美动人、扣人心弦的乐曲。它不仅思想博大精深,而且艺术完美独特,具有超凡的音乐美。 一、基调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用一句话点明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既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个人观点,又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不  相似文献   

3.
茅盾同志的《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通过对白杨树的礼赞,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坚持抗日的北方农民正直、朴质的品格和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作者对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念。作品的这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而拨动广大读者的心弦的呢?熟练而成功的艺术技巧,例如象征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自不待论,就是它富有特色的结构艺术,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本文选入初中课本第五册。在初中即将结束的阶段,引导学生认真地体会和学习其中段落的组织,结构的布局,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篇散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魅力不同凡响,把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力作,是中学生难得的好范本。下面我仅《白杨礼赞》的结构艺术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璧玉晶莹《白杨礼赞》算得上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散文一开始,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为什么要赞美它?这就造成了近乎悬念的效果。但第二段,作者笔锋一转,抛开读者的好奇,从容地写起了大西北黄土高原。通过“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群山“宛如并肩”,从疾驶的汽车里向外望去,整个大草原好似“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等描写,着意突出了“雄壮”、“伟大”的内涵,令人联想到:在这样环境  相似文献   

6.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典型景物的描绘,把作者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形象化地抒写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即景抒情”或“即物抒情”,《白杨礼赞》正是这样。文章写于一九四○年前后,那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面对着日寇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  相似文献   

7.
茅盾同志的《白杨礼赞》,是五四以来现代散文创作的珍品。它有着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人们说它是一首散文诗。将近四十年来,这篇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交口称誉,我想,与它提供了艺术构思的辩证法的范例这一点,分不开吧。“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篇就点出白杨树的“不平凡”。“不平凡”三字。倾注了作者的满腔热情,浓缩着作者的全部感受,他是多么急切地要把自己的最突出的感受——也是白杨树的最本质的特征,诉诸读者啊!再加上“实在”,意味着“不平  相似文献   

8.
【教例简述】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学习工具有字典、有词典,我想也应该有句典。今天咱们预习了《白杨礼赞》,我很希望大家为课文编一部“句典”。今天大家回家后,每人从文中选上一句或几句,然后或自己理解,或查找资料,写出你所选句子的注解。大家的作品集在一起,不就成了《白杨礼赞》的句典了吗?现在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起笔一句,直点礼赞对象,抒发了对白扬的崇敬赞美之情,“实在”一词充满了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叹号表达了丰厚的情感。第二天的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发言。▲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一个“扑”字,生动地写出了景物迎面急速而  相似文献   

9.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领会《白杨礼赞》这篇著名散文的深刻内容,结合进行扎实的训练,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和难点,对这篇课文的课堂提问作了一番设计。在讲析第二节时,我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的问题: 在作者的笔下,我国西北高原的风光是怎样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就在该节文字中,但是,要答得精当准确,却要花点归纳、综合的功夫。由于学生一下子还不能作出正确的归纳,教师就板书“色调——,地势——,印象——”,启发学生从上述三方面思索,引导学生很快得出“黄绿错综”、“高寒辽阔平坦”、“雄壮伟大”的答案来。又如,我们针对第五节内容向学生发问:作者抓住白杨树哪些方面特征描写它的高大形象的?学  相似文献   

10.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于1941年创作的。当时,他从广大抗日军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前途,使他觉得不能不赞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和中国共产党。但当时作者在国统区重庆,不能公开赞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和中国共产党,就只好借礼赞白杨树来表达此意。首先,作者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作了粗线条勾勒。“黄绿错综的一条毡子”,把高原的辽阔平坦色彩鲜艳地展现了出来,用似“绿波”的麦浪及“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等这些眼前景物来突出白杨树赖以生存的环境美。这些描写,对白杨树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接着,作者细腻地描绘了白杨树的形与神。写它…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抒情散文的特点与写法。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3、价值观: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的人生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一) 《白杨礼赞》是一篇战斗性强烈的抒情散文,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等各解放区进行疯狂的“扫荡”。而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反动派与日本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向抗日革命根据地猖狂进攻,妄图一举毁灭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一、(1)赞美实在是不平凡的白杨树飞直抒胸臆)点明题冒雄伟、单调的高原景色:地田荒麦砒是是如的的荡黄绿坦二、(2一4)塑厦舅拿纂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展示背景引出主体11|||l火产、1.!llwel\三、(5一8)具体描绘和礼赞白杨树令人振奋的白杨树:傲然挺立哨兵似的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由干、枝、叶、皮来表现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用自然环境来说明树中的伟丈夫 —通过比较而得出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通过联想和象征来体现以树喻人揭示中心四、(9)斥责贵族化的楠木高声赞美白杨树}照应开头深化主题(文启煌)《白杨礼赞》板书设计@文启煌~~…  相似文献   

14.
《白杨礼赞》是茅盾一九四一年春写的著名抒情散文,它的创作,和作者一九四○年的延安之行是分不开的。一九三八年十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蒋介石加紧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妄图与日寇勾结,出卖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抗战初期国共合作一度出现的蓬勃景象随之消失。在此情况下,茅盾被迫于同年底从香港辗转到了新疆,继续为抗日救亡活动奔忙。新疆毗邻陕甘宁边  相似文献   

15.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文章借白杨树为题,赞美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广大军民,歌颂中华民族的革命战斗精神.全文激情洋溢,清新雄健,富于感染力.一九四○年五月,作者离开新疆回重庆,途中经过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同年十月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根据从  相似文献   

16.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受过良  相似文献   

17.
《白杨礼赞》是一篇清新峻拔、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是“五四”以来新文学散文园圃中一枝出类拔萃的嘉卉奇葩,也是我们中学语文的传统教材,一直在中学生中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18.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形、情、理三者高度统一的散文,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其所以如此,重要原因之一是作者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是一种类似于“比”的形象思维方法。“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除了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事物去说明人们不熟悉的事物外,还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去表现抽象的事物,引起读者的联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象征手法有类似的特点,它通过某一特定的  相似文献   

19.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它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因为其蕴含的人性以及独特的象征意义。文章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主线,从白杨树的气质入手刻画其内在的抗争意识,并以白杨树的高贵来表达对抗日军民的赞扬。文章中情景融合使白杨树充满了人性生魅力,独具匠心的构思使文章具有了多元化的审美价值。一、陈言贵在新陈言满纸,有何趣味?若目中未曾见着,忽睹之,则不觉拍案起舞,是曰新!茅盾先生的散文就贵在一个新字。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可以说是中学语文的“保留”课文。 对照茅盾1979年自编,1980年出版的《茅盾散文速写集》所载此文,中学语文课本选入时,大概是考虑到时代、教学等原因,文字和标点共有60余处改动,其中30余处是标点的改动。这些改动,大都是必要的、精当的,但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本文拟仅就标点的改动略举数例,提出几点疑问,或许有利于保存和突出原作的精华,并为选编中学语文课本时如何处理名家名篇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