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塑造了中国古代小说画廊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薛宝钗即是其中之一。薛宝钗的形象历来存有争议。从小说人物的外在形象入手,兼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细节中感悟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内在的丰富情感,以期达到对原著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塑造了中国古代小说画廊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薛宝钗即是其中之一。薛宝钗的形象历来存有争议。从小说人物的外在形象入手,兼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细节中感悟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内在的丰富情感,以期达到对原著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问世以后续书层出不穷,仅清代嘉庆年间就有8部。以嘉庆续书作者对原著主人公林黛玉、薛宝钗的态度为出发点,从情节模式、人物形象、艺术价值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可以对原著进行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公元1700年)云南昆明海印寺释宗常撰<切韵正音经纬图>.赵荫棠先生<等韵源流>,李新魁先生<汉语等韵学>提到此书是改编本.笔者有幸在云南省图书馆善本书库中发现它的原著[1].作者创作意图是"搜古今音韵之确当者参而订之".有原著,又有改编本,我们正好把它作为比较声韵学看待.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Lakoff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题隐喻三个角度对比分析《红楼梦》原著和霍克斯译本中薛宝钗诗歌的典型隐喻,探讨在概念隐喻模式下隐喻的文化对等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精神分析学说对薛宝钗性格成因进行溯源,提出薛宝钗复杂性格形成的起源在于其幼年丧父这一重大变故.童年父爱的失去,不仅使其生活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让她感受到生存竞争,从而转化为一种动力促使其不断行动;同时,幼年丧父也对薛宝钗造成了重大的"精神创伤",造成其对潜意识的强烈压抑.从而,展现出的不仅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薛宝钗,更是一个可怜可悲的薛宝钗.  相似文献   

7.
本社已出版之职业教育刊第二种‘职业知能测验法’。(经商务印书馆发行)原著者为美国现任耶路Yalo大学心理学教授贾伯门博士。Dr.J.Orossy Chapmnn此书当言及美国军队中所含之职业。达四百余  相似文献   

8.
释“宝钗”     
关于《红楼梦》中薛宝钗名字的深意 ,前人作过一些探讨 ,或以为“钗”字应是“拆”的谐音 ,作者借此暗示薛宝钗为有意拆散宝、黛二人的奸邪小人 ,或以为“宝钗”是传说中的一种仙草的名称 ,作者以此暗示宝钗与黛玉一样 ,都是品性高洁、超脱世俗之人。笔者不同意前人的这两种解释 ,从文本出发 ,本着客观求实的态度 ,提出自己新的见解。本文作者认为“薛宝钗”三字的含义是 :“薛”可以谐音为“雪”。“雪”者 ,冷也 ,是指薛宝钗以礼抑情 ,以德抑才 ,压抑冷却自己内心热烈的追求 ,努力变成一个端庄、贞静的“淑女”形象 ;“宝”者 ,“宝贝”也 ,指出宝钗对于维护封建家族的利益、对于维护封建制度的存在的重要性 ;而“钗”就是“金钗” ,作者这里是以“金钗”比喻宝钗的悲剧处境。薛宝钗就像一支金钗一样 ,被精心制作 ,以供利用。三个字合起来 ,概括了薛宝钗的悲剧性格和命运  相似文献   

9.
薛宝钗进入贾府,成就了一段金玉良缘. 有人说,前世注定的"宝黛恋",硬生生地被薛宝钗给拆开了,这是不道德的;也有人说,薛宝钗进贾府的目的就是宝二奶奶的宝座,这是很有心计的;有人说,她讨得了贾府上上下下的赞许,取得贾府最高统治者的欢心,为的是牢牢掌握实现婚姻的优势,这是很阴险的;更有甚者,说薛宝钗的使命是借助贾家的权利来拯救薛家……  相似文献   

10.
格恩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的注释,在国内已公开出版的仅有一种,即刊载于原著中译本的150条。李长林同志经学习研究,对原著中一些论述的历史内容、材料出处、典故等,作了比较详细的注释,现择其要者刊登,以求帮助读者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当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问世的时候,俄国批评界一遍惊慌:有人颂扬安娜为“英雄”,有人咒骂她为“荡妇”,有人称他为温文尔雅的“太太”,有人说她不过是一个自暴自弃的“女人”。无独有偶,在中国《红楼梦》的研究中,人们对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也是褒贬迥异。有人喜欢她的“随分从时”,有人厌弃她的“藏愚守拙”,有人爱慕她的“鲜妍妩媚”,有人咒骂她“利欲熏心”。自王希廉的《薛宝钗赞》始,百多年来,评者络绎不绝,论文汗牛充栋。褒者的以为钗黛合一,“薛林雅调称为双绝”;贬者则认为薛宝钗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利欲熏心的女禄鬼”。  相似文献   

12.
薛宝钗与姚木兰的文学艺术素养比较,文学才能薛宝钗更为突出,艺术素养二人不分伯仲;薛宝钗与姚木兰的管理才能比较,都注重唯才是用,都懂得管理艺术;薛宝钗与姚木兰的交际才能比较,对待长辈二人都投其所好、礼数周到,但姚木兰更为亲切而薛宝钗则比较俗气。对待平辈,二人都细心体贴、包容关爱。对待小辈及下人,二人都尽力体恤、亲疏有别。  相似文献   

13.
本社已出版之职业教育业刊第二种「职业知能测验法」商务印书馆发行)原著者为美国现任耶路Yal大学心理学教授贾伯门博士.Dr.J.Crossy Chapman此书及美国军队中所含之职业.达四百余种之多.本社以吾国正在提倡军队职业教育.美国之经验.可资借镜也.乃提出问题.函訽贾氏.贾氏为审慎起见.復为转訽现在美国主  相似文献   

14.
悲金     
我不喜欢《红楼梦》;我喜欢薛宝钗。我没看过《红楼梦》;我熟悉薛宝钗。我对薛宝钗的了解,只来源于几个描写她的片段以及老师的介绍。不过我觉得这样可以公正些。看过《红》的人,不说林黛玉的尖酸,却只骂薛宝钗的虚伪。他们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把太多主观感情投资在林黛玉身上,而薛宝钗是与林黛玉唱反调的,当然不讨人喜欢。  相似文献   

15.
林黛玉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两位重要人物,研究《红楼梦》不可不研究黛、钗,而研究黛、钗自然就要涉及到她们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了。她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自《红楼梦》一书问世以来,不少读者与研究者大都认为林、薛乃是一对著名的"情场冤家",并且根据各自的主观审美爱好,又使之形成了三个派别,即拥林派、拥薛派与双拥派。持双拥派者属于折衷主义者,自可不论。拥林派认为,薛宝钗奸诈邪恶,阴险毒辣,阿谀逢迎,挑拨离间,为了争夺"宝二奶奶"的宝座,不惜"对林黛玉  相似文献   

16.
郭浩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1):114-119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7.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可爱、可悲的美丽女子。容貌美丽,聪颖过人;博闻强记,博古通今,见解独到;同情弱小,乐于助人;追求淡极之艳的美,举止娴雅。她有高过男人的行止见识,表现出超出一般人的才能。薛宝钗身上品质、才能和精神气质,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人格的具体化,代表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封建理想。薛宝钗最终的结局是悲剧性的,这集中表现在她的婚姻问题上。造成她的悲剧的原因主要在她自己,她参与了对自已美的毁灭,她是自觉地而又不知不觉地毁灭了自已。  相似文献   

18.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惜高鹗续写后四十回未能真实反映曹雪芹原旨中宝钗的身世命运。庆幸的是前八十回中,不管是判词灯谜,亦或是诗词酒令,都具有谶语的暗示意味,成为后文情节发展演变的"草蛇灰线"。试从判词灯谜、诗词酒令等方面寻踪追迹,探求宝钗在原著中的孀闺命运。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校勘之难,一是参校本太多,有早期抄本 10 余种,摆印本及近数十年来出版的校勘注释本更是难以选择;二是重要的参校本多是几经过录的抄本,衍讹谬误比比皆是,略有疏忽就可能造成新的错误.故每一个校勘者都应该谨遵追真求是的原则.杜绝或减少因自己的不慎而给原著带来不该发生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清代评论家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评价褒贬不一。脂砚斋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并没有厚此薄彼,评点派关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品德,题咏派以赏玩心理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他们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的评价可以用读者期待视野理论进行分析。读者期待视野受到时代背景、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影响评论家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关注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