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义上的西部应由三部分组成。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人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大力开发西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即从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跨世纪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质,就是落实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在东部地区的帮助和带动下,中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和发展,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现在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2.
广义上的西部应由三部分组成。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了大力开发西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三次重大演变 ,即从改革开放前的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再到跨世纪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实质 ,就是落实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 ,在东部地区的帮助和带动下 ,中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和发展 ,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而现在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各区域间的人口、资源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分布极不均衡。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史,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在不同阶段选择均衡或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正确认识到均衡与非均衡这两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采取积极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措施,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必将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论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后区域经济布局历史教训基础上,在改量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并逐步成熟和完善的;在内容上,它强调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然后带动西部内陆地区共同发展。江泽民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则是对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的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地区发展战略的演变看西部大开发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拉开序幕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研究、实践直至理论升华的结果 ,是我国半个世纪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必然 ,是切实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趋势 ,也是我们党面对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深入学习并研究这一战略的形成过程 ,对于我们自觉地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6个方面对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及布局调整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新的发展观;(2)新的区域经济布局;(3)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4)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5)打造区域经济,在西部主要是打造成渝经济区;(6)向东南亚、南亚、中亚进军。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问题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如何缩小区域发展上的差距成为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重点。十六犬报告把“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任务之一,并提出要加大国家支持的力度,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和合作;2004年提出并开始实施东北地区等者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构想的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区域经济,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加快西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国际间的联合与协作,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解决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新世纪里,我们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西部  相似文献   

10.
王伟婉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3):4-6,,39,
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是新时期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根据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思想,新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准确的区域经济定位成为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本文分析了黄山市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在宏观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中的地位,并且对黄山市与周围重点城市的关系作了探讨,从而使黄山市的区域定位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在近年来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存在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而且存在着省内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问题,差异的扩大将影响青海省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本文以县为基本的区域单元,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青海省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岳阳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条件和发展现状,决定了岳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跨一攻二兴三,经济协同发展”“绿蓝并举,实虚结合”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还要实施“重民强国联外,多种经济共荣”的发展战略,即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强化国有经济的实力,加强与外国、外省、外市的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以实现多种经济齐头并进、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4.
东西部地区的差距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就如何缩小东西部的差距问题实施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毛泽东采取直接援建西部,实现均衡布局,实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邓小平在吸取其合理因素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取优先发展沿海、实现共同富裕,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江泽民在新的实践基础上采取加快开发西部,实施区域经济再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才刚刚开始,但是从发展前景上看,区域循环经济是发展的必然,也是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障碍是制度的缺位,因此应尽早建立关于区域循环经济的正式制度体系,包括技术创新制度、法律保障制度、经济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同时要大力培育有关的非正式制度,如加强区域环境经济的规划协调、培育民间环保组织、加强公众环境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有效增长的应有之义,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重要问题。由于体制、政策和市场上的缺陷,我国未能充分利用大国经济在分工、产业、竞争等方面的专业化、规模经济、外部经济等效应,在不同产业、不同产品之间因外部性、互补性而导致的聚集经济效应,在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成本优势,以及其他方面的大国经济优势。同时,未能充分利用和享受大国经济在开放经济上的外部效应。相反,在许多方面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复投资,非对称性的对外经济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外部效应、公共物品、规模经济等分析工具,尝试地提出了一个解释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框架,以及经济发展战略、市场竞争政策、创新战略、国际经济政策等区域经济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储备类型进行细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出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储备综合指数;通过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储备水平及其对区域经济匹配程度的差异比较,最终提出提升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储备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广东省为例,分析了高职教育区域化发展的基本背景,提出按照"分类指导,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选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高职发展战略,提出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山区高职教育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潮州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努力改变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关系的有效调节机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