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迦梨陀娑是印度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很多,其中剧作《沙恭达罗》是他最受印度人民喜爱,在世界文学史上声誉极高的代表作。 千百年来,爱情是文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围绕着这一主题,人们塑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庄这众多的女性形象当中,沙恭达罗占有一席突出的位置。沙恭达罗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身上放射出了纯洁,自然而绝少雕饰的光华。 她穿着树皮衣,头戴尸利沙花,手着荷花须镯子,与林中的一切融为一体。她简直是自然的女儿,秀色天成,丽质超群,象一朵柔弱的“新开的茉莉花”,难怪见惯了后宫中繁缛雕饰之美的国王豆扇陀为之动容,可以说豆扇陀对沙恭达罗的爱慕实际上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91):6-7
<正>七幕剧《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创作的最高成就,该书描述了一位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感人而热烈、幸福美好而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集自然美、质朴美和青春美于一身的古代理想妇女形象沙恭达罗。《沙恭达罗》在古代印度广泛流传,版本很多。在中世纪,又被大量译成各种印度方言。近代,正是《沙恭达罗》首先为迦梨陀娑赢得世界声誉,也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的千古名剧之一。  相似文献   

3.
由沙恭达罗和豆扇陀之间的爱情婚姻纠葛构成基本情节的诗剧《沙恭达罗》犹如一曲和弦,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给后人留下一件美的艺术珍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该剧的和弦美:一,通过净修林这个环境,塑造了沙恭达罗单纯、质朴、勇敢、坚毅的性格;二,生活在宫廷中的豆扇陀国王,使剧本中和美的爱情充满矛盾和冲突;三,豆扇陀和沙恭达罗的爱情在金顶仙山上破镜重圆,好梦重温。  相似文献   

4.
对于《雷雨》中的鲁大海,近年新版的文学史专著都论之甚高。如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认为,“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写得不够丰满,但作家对他赋予了很大的热情,这是体现作家社会理想的形象。”林志浩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则认为,“鲁大海的登场,把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带上了话剧舞台。鲁大海的出现,给作品的阴郁气氛增添了一线光明,作者是把他当作一个无产者的形象来描写的。通过他,作  相似文献   

5.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说《结婚》讲述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男女的爱情婚姻,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它同样适合移植于当今这个时代,爱情婚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叙述婚姻话题的小说作品很多,叙述的方式采用书信体的很少,师陀的这种叙事策略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逊色的,而且很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的大多数文学史著作中,如王庆生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董健、丁帆、王彬彬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王嘉良、颜敏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和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男性作家创造出的女性形象占了文学史的半壁江山,而女性作家及其作品所占文学史的篇幅却是少之又少,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八九十年代女性作家群的异军突起,但也只是分得了文学史中边缘的一席之地。男性学者视野的局限性及其市场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王泉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是一部以研究当代西藏文学作品和作家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史专著。这本书在着重史论叙述的前提下不忘在全球化背景中关照中国当代文学西藏书写所呈现出的多元发展趋势。这是一次对当代西藏文学细致而虔诚的审视和回顾。  相似文献   

8.
王泉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西藏书写》是一部以研究当代西藏文学作品和作家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史专著.这本书在着重史论叙述的前提下不忘在全球化背景中关照中国当代文学西藏书写所呈现出的多元发展趋势.这是一次对当代西藏文学细致而虔诚的审视和回顾.  相似文献   

9.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关注.它不仅奠定了年轻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罗斯文坛上的地位,也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蕴含丰富的艺术世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书信体题材、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他们形象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实三个方面分析《穷人》中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45):23-24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的主人公。小说中塑造了性格充满矛盾冲突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人犯罪之后因自身的负罪感和道德的鞭挞,经历了内心种种的挣扎之后,选择投案自首,皈依上帝,最终经受磨难、重获精神的新生。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在俄罗斯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本文通过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和小说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素以文论著称于古今的《文心雕龙》,却论外史内,论中含史,完备地具有文学史的丰富内容,显著地具有文学史的诸多特征.同时,在文体论、文学变迁论和作家、作品论这鼎足而三的建构中蕴含着一部上古至晋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史.《文心雕龙》充分展示和描述了文学的历史,全面评价和诠释了历史的文学.史论合一而无专史,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色,是其所长而非其所蔽.  相似文献   

12.
《历史无情》是现代作家师陀的一部长篇小说,当我们从性别视角,站在性别立场审视师陀作为男性作家所塑造的男女形象时,作品中人物形象因性别差异所显示的支配与被支配、统治与被统治的不平等两性关系异常突出,正如美国妇女运动代言人凯特.米利特所言,两性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往事经过长期的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完成了小说《白痴》.紧接着他又创作了小说《永久的丈夫》.在《署光》杂志社的出版者马雅可夫的支持下,编辑斯特拉霍夫动员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创作,以便重新编排《署光》杂志.虽然《暑光》杂志社的办刊方向较接近于《俄罗斯公报》,但它更相似于“俄罗斯乡土主义”,也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风格相似.另外,陀恩妥耶夫斯基也一直很贫穷,经济条件极差.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署光》杂志之间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罗斯公报》社的外聘人员,因而他可以随意离开“公报”社到《暑光》杂志社.不知何故《俄罗斯公报》社歧视他,因为报社付给他的钱要比付给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的少得多,这伤害了他的作家的自尊心.但是一个叫卡特科夫的人却懂得他的名字的重大价值,并在他困难的时候,把一笔很大数目的钱给了他.并答应付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稿费不会少于付给卡特科夫的.但是,就连这点允诺,杂志社也保证不了.杂志社缺少创作小说的材料,却总是无理地要求陀思妥耶夫斯基尽快把手稿送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离开杂志社时,他的物质生活水平下降到了最低限度.陀思妥耶夫斯基把自己打算写的《恶魔》系列中的一个长篇小说送交给《署光》杂志社,并请来杂志社给提前印  相似文献   

14.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几位专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以下简称《文学史》)一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 ,《文学史》客观地选评了大量的作家作品 ,特别是一些以前的文学史中见不到的作家作品。这使得《文学史》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给人一种陌生感。恰恰是这种陌生感 ,标示出它与过去一些版本的现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截然不同。《文学史》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 ,按照文学自身的逻辑追寻其发展的线索 ,在深刻洞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前提下 ,对一些在历史和现实中曾被忽略或者不被重视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诗剧《沙恭达罗》是印度古代大诗人,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重要剧作。一千多年来,它不仅受到印度人民的高度赞扬,而且蜚声全世界。《沙恭达罗》的故事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莲花往世书》。描写的是净修女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故事:国王豆扇陀到林中行猎,遇见净修林中仙人的义女沙恭达罗,一见倾心,私自同他结了婚。临别时国王赠给她一个戒指作为信物。国王走后,沙恭达罗  相似文献   

16.
刊于《小说时报》第九号的《未亡人语》是一篇被人遗忘的,却又极具现代性的短篇小说。它所塑造的未亡人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祥林嫂的晚清形象。此外,它在情节安排、叙事策略、视角选择等方面都具有令人讶异的现代性追求,甚至在某些方面比鲁迅的《祝福》更具有先锋性。《未亡人语》的重新发掘与阐释,对我们重构近现代文学史叙事,深入探讨晚清文学现代性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的叙述方式通常按照流派来纳入到文学史的整体叙述和阐释框架中,师陀的文学史定位一直引发研究者的争议和关注,左翼评论家与京派评论家都拒绝将其纳为本流派作家。通过对师陀在文学创作中的主题、风格、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师陀的作品具有主动疏离文坛文学流派地倾向,并细读师陀乡土小说主题等相似的文学作品,发现师陀的文学作品具有与他人完全不一样地艺术特色和内在意蕴,具有“奇特的风格”,从而呈现其文学史定位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大概是东方人对于大团圆这种结尾方式都比较偏爱的缘故,《沙恭达罗》一剧同样也是以大团圆落下帷幕的。戏剧结尾写到豆扇陀国王乘车上天,与妻、子团聚,尽管历经了一番挫折和磨难,但毕竟最终得以相认,完美团圆。读至此,我相信很多读沉重而紧张的心灵都会略感一丝宽慰,而我却深深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19.
章罗生的论著《中国报告文学新论--从新时期到新世纪》采用复式的叙述结构、史论融合的表达方式,概括了中国报告文学“从冲突到融合”、“从两极到中介”、“从一体到多元”的发展脉络,提出了报告文学文体性质的“新五性”以及“审美文化复合体”的新评价。针对中国百年文学史重虚构而轻纪实的不公状况,论著重视“报告文学学”的建立,以呼吁百年文学史的“重写”。  相似文献   

20.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他作品中的“双重人格”形象是世界文学史上独特的美丽风景。本文力图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世经历入手,以《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为佐证,来管见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人物形象的“双重人格”,以及延伸到对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