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语堂的《萨天师语录》是独具特色的文章,包含了他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是其“打狗的急先锋”品格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他对国民性、东方文明、奴性、笑等方面的分析中来看林语堂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的《萨天师语录》是独具特色的文章,包含了他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是其"打狗的急先锋"品格的集中体现.本文从他对国民性、东方文明、奴性、笑等方面的分析中来看林语堂对国民性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把鲁迅和尼采这两位生活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思想家放在一块儿比较研究,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但是,由于一向疏于介绍尼采学说的缘故,鲁迅与尼采之谜尚未揭开。我想,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进一步讨论:(一)鲁迅早年为什么“醉心于尼采”?(二)鲁迅在他思想发展的早期、中期从尼采学说中择取了什么?(三)鲁迅后期是不是“彻底否定”了尼采?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谈一点个人意见。一本世纪初年,鲁迅在日本求学时,东京学界正“磅礴着”尼采学说。据周作人回忆,鲁迅那时很喜欢读尼采,“《扎拉图斯忒拉如是说》一册常在案头”。鲁迅被尼  相似文献   

4.
埃斯库罗斯《波斯人》以著名的希波战争为背景,以萨拉弥斯海战中波斯战败为素材,写出了希腊卫国战争的胜利,对比波斯人,希腊人在战争中获得民族性格,逐步建构了自我文化身份。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来阐释这种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初,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就“醉心于尼采” (郭沫若语),在《文化偏至论》等文言著作中介绍过尼采的超人哲学,称许尼采是“个人主义至雄杰者也”。到五四前后,尼采学说和马克思、克鲁泡特金的学说一起在知识界广为传播,一时出现了如鲁迅所说的“大谈尼采”的文化现象,许多新文化战士把尼采学说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一种思想武器。鲁迅这时对尼采的热情并未减退,他在1918年以文言翻译了《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今译《查拉斯图拉之序篇》)的一部分,1920年又用白话译出“序言”全文,发表在《新潮》杂志上。鲁迅前期杂文、散文诗留下了尼采思想的鲜明印记,这时创作的短篇小说,也或隐或显地回响着尼采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孪生兄弟》是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传世之作,而《错误的喜剧》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尝试之作。《错误的喜剧》对《孪生兄弟》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模仿中有继承,也有发展。我们可以从两部喜剧情节的设置,喜剧人物的性格,喜剧手法及语言方面探讨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对普劳图斯《孪生兄弟》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东方文学绚丽多姿的百花园中,有一簇长青的、永不凋谢的、特殊的、稀有之花——《蔷薇园》。它是波斯古典文学的代表作,是波斯古典文学的自豪。在浩瀚的波斯诗文中,它以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成为一首不朽的诗篇。它的作者是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协依合·萨迪。萨迪继承了萨曼王朝光辉灿烂和崇高的文学传统。将其与自己的创作实践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使过去许多优秀的、先进的精神财富得到了不断发展,在当时,他是理解社会和世界最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悲剧的诞生》一书,是尼采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本文介绍了尼采的生平和本性,分析了尼采《悲剧的诞生》之创作原因,阐述了尼采《悲剧的诞生》的基本思想。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尼采深遂的反叛思想和他对哲学、艺术的永恒追求。如果不了解尼采,就不可能了解我们这个世纪的西方哲学思潮、文艺思潮和社会思潮。所以,阐述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的主要思想,对于人们理解尼采悲剧的一生和21世纪西方哲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历史跨进二十世纪的门槛时,一位西方现代社会的审判官尼采出现了!他在写下《悲剧的诞生》等一系列离经叛道的著作后,思想灵感的火花不仅没有熄灭,反而更加密集,更加耀眼的闪射出来,于是就有了“一部给一切人看也是无人能看的书——《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在这本书里,尼采将自身变形为古代东方查拉斯图拉教的教主(亦翻译为查拉斯图拉教;或称“拜火教”),并借鉴这位古代先知颂读的波斯古经《阿维师陀)的形式.以象征的方式艺术地展现了他全部哲学的意蕴和最深层的情感.书中,查拉斯图拉谈到: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自己源远流长的道德评价标准,一千个民族便有一千个自身追求的目标.但民族的总体——人类本身应该有一个共同的追求目标,这就是“超人”.这是一个生命的初始,一种神圣的肯定,是每个人都能无拘无束地显示本真的“我”的全新世界.为此,他愿作黑云之中的一团电火,去照亮通往“超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一、INTRODUCTION选文简介: 《潜水课》(Scuba—diving Lessons)选自美国作家伊丽莎白·克拉夫特(Elizabeth Craft)的小说《浪漫夏天的回忆》(What We Did Last Summer)。萨拉来到佛罗里达的第二天,蒂姆(萨拉爸爸的业余助手,和萨拉同校同年级)就主动提出教她戴水肺潜水。萨拉当即表示同意并要蒂姆制定时间表。但由于她一次次听信乔希的谎言,并和乔希保持着地下恋情,  相似文献   

11.
萨拉米斯海战在希波战争,乃至整个西方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此次海战以希腊的获胜而告终,而在萨拉米斯的失利,迫使薛西斯开始放弃对希腊的远征,这就使得西方文明得以独立的发展。希腊之所以能在此战中战胜波斯,原因主要在于其更加优秀的海军装备,更加优秀的人员素质,统一的指挥,同时自然因素也对希腊人有着明显的偏爱,如大大削弱了波斯舰队实力的两次风暴,战斗发生时帮助希腊人获得优势的大风,和狭窄逼仄的战场环境。而影响了整个希波战争结果的政治制度因素,则对本次海战影响不大。总之,萨拉米斯海战希腊人战胜波斯人,是一系列偶然和必然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456)是古希腊悲剧的创始人,是有悲剧传世的第一位希腊悲剧作家,他传世的悲剧共有7部。他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正值雅典城邦奴隶主民主制的建成时期。他热烈拥护民主政治,积极投入反对波斯入侵的战斗之中。他的悲剧贯串着民主精神和爱国热情。他的悲剧《普罗米修斯》取材于希腊神话,塑造了窃天火给人类,为人类造福并与天上暴君宙斯坚决抗争的天神普罗米修斯的不朽形象,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希腊悲剧。他的悲剧《波斯人》讴歌了希腊人民在萨拉密斯痛歼波斯入侵者的伟大胜利,是希腊悲剧中唯一的一部以当时现实为题材的作品。他对希腊悲剧进行了革新,增加了第二个演员,使悲剧有了真正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8分) 1.希波战争期间,雅典军队先后在马拉松平原和萨拉米斯湾打退波斯军队,获得两次大胜。 2.恺撒的《高卢战记》记载了公元前一世纪日耳曼人的社会状况。 3.儒家思想从西汉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欧洲第一部历史巨著是《历史》(《或希腊波斯战争史》),中国第一部通史巨著是《史记》。 5.十一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天主教和正教;宗教改革运动兴起后,又出现了路德派、卡尔文派等,统称新教。 6.奥斯曼土耳其建国于十三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土耳其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923年成立了共和  相似文献   

14.
张宇初继承天师之位后,潜心研究道教教义,对于明代道教的发展做了许多贡献,他制订的《道门十规》规范了道教制度,保证了道教的发展;强调修行,提高了道士的素质;明确了道教源头,加强了教内团结,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舍勒通过其《道德建构中的怨恨》与尼采在《道德的谱系》中对基督教伦理道德中形成的怨恨主题展开针锋相对的对话,某种意义上是他从尼采那里看到了现象学的雏形。通过文本上的详细分析与阐释,梳理出就怨恨或爱的西方基督教道德教化论之争的生命现象学进路是如何在尼采与舍勒这里展现的。得出三点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是舍勒与尼采都是从基督教道德教化"宗教感"的意向性上来谈论爱/怨恨的;二是舍勒通过复原被尼采拆解了的基督教道德教化而展现出其从尼采那里学到的现象学解释学之道;三是舍勒在尼采之后将生命哲学推进到生命行动现象学的面向。  相似文献   

16.
波斯民族的史诗菲尔多西的《列王记》是一部卷帙浩繁的文学巨著,它从远古时代写到萨珊王朝灭亡的公元651年,时间跨度在4600年以上,包括四个五朝50个国王的事迹,其中极为精彩的故事就有20个以上,最著名的是“四大悲剧”:《伊拉治的故事》、《鲁斯塔姆与苏赫拉布的故事》《夏沃什的故事》和《埃斯凡迪亚尔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尼采《愉快的知识》,对罗马译者"征服"希腊的译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善恶的彼岸》,对德国译者的"意译"做法也颇为发难。尼采所谓"翻译即征服",绝非本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纵论翻译,也与所谓尼采之"虚无主义"哲学无甚瓜葛。  相似文献   

18.
尼采《愉快的知识》,对罗马译者“征服“希腊的译法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善恶的彼岸》,对德国译者的“意译“做法也颇为发难。尼采所谓“翻译即征服“,绝非本体论或认识论意义上纵论翻译,也与所谓尼采之“虚无主义“哲学无甚瓜葛。  相似文献   

19.
黄钰 《文教资料》2012,(26):45-47
本文将着眼于尼采唯一的美学专门著作《悲剧的诞生》,探讨尼采悲剧美学的要领,即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两种艺术冲动在悲剧创造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悲剧欣赏中二者作用产生的审美效果;此外,尼采分析悲剧之"死",提出复兴音乐悲剧的同时,表达了对现代文化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曾万泉 《考试周刊》2015,(26):19-20
波斯史诗《列王记》讲述了罗斯坦等英雄人物的故事,对波斯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深受波斯文化的影响,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中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发展与波斯传统英雄人物罗斯坦、索拉博有明显互文关系。小说通过爸爸、哈桑和阿米尔身上具有及缺失的英雄特征,重现并改写了《列王记》中的波斯英雄人物,在文化层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