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朱雪梅 《教师》2011,(36):76-7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又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发展语感,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展开,改变了我的学生,更改变了我。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我的教学打开了一扇窗,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助听器,我是这样做的:
  1.立足课本,培养乐趣
  教学中我先挖掘课本中综合性学习活动资源,同时讲究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如学《爱莲说》后,让学生进行下列活动:(1)模仿其衬托和托物言志的手法作文。要求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喜爱的花草描绘出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陶冶情操。(2)寻求搜集古今关于荷花的诗词和文章,积累学生的的文学内涵。(3)查找不同花朵的象征意义和不同国家的国花,增加对花草知识的了解。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立足课本的同时走出课本,学会拓展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我在重视文本内容教学的同时,总是不忘积极进行言语实践的训练。结合阅读教学,我设计了许多写作活动。这些活动既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读写结合,使我的语文教学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  相似文献   

5.
语言表达是学生作文的重要环节,然而又是不易突破的环节。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除了阅读积累外,通过语文活动扩大视野,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积累"活"语言也是一途。同时,语文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相似文献   

6.
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在实际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感能力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人格塑造与个性发展、形象思维与整体感知以及注重意象积累等策略,都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7.
谌登玉 《考试周刊》2011,(20):40-40
语文教学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8.
拼音字母既没有汉字的形象化,又没有语言的无穷魅力,但却摆在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让学生在拼音学习阶段就开始产生对语文、对语言、对生活的强烈感情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回顾本次课堂教学,得出的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学习贵在"早",鲁迅先生就是一个爱读书、博读书与"早"读书的人,他强调读书要四到,以便调动所有的感官参与学习。可是,笔者曾经有项"你最喜欢的学科"的学生调查,没想到语文学科落个倒数第二的结局。本来应该是最生动、最优美的基础课程,学生怎么会如此反感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我想在语文学习中一定存在"黑洞"。这些因素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由此导致语文学习的低效。在此,我想就语文学习的预习环节,来探究学生有效学习语文的途径。笔者以为,语文学习时预习的"黑洞"表现在:  相似文献   

10.
王小芬 《黑河教育》2011,(11):17-17
要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就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作引导。在语文教学中,我通过"求实"、"求活"、"求美"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咬文嚼字——求实所谓"实"就是通过咬文嚼字增强语感,扎实地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感受其形。教师要训练学生将理解语言与想象画面结合起来的能力,增强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多公开课中,就很少能看到"讲"得很好的课了。但我觉得中学的语文课,还是要好好地"讲"。 其一,语文是靠对语言的感受来提高素养的学科,在课堂上,老师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学的理解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这无疑指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丰富语言积累,发展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形成自信、优雅、文明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也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前提,是人类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学生掌握知识、探索未知的重要心理因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想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增强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潘嫣 《考试周刊》2012,(49):111-112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当下,活动教学应用于语篇板块教学中,又一次成为备受关注的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真正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改头换面"的活动教学通过让学生参加各式有趣味性的、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语篇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学习氛围中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 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这是悟文课程标准》提出 的一个新理念。几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广泛开展各 种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活动在教学 中起到以下作用: 一、激发兴趣,活跃气氛 在教学诗歌单元后,我安排了赛诗会”这一活 动。我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诗歌进行朗读、听读比赛, 提醒学生注意诗句的停顿、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体 会诗的感情。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进行朗读,在朗读、 听读活动中学习诗的语言,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记得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文中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而语文教学成为集语言能力、文学修养、思维品性、心理素质、智慧灵气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李志辉 《教师》2012,(10):80-81
语文课堂上的活动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载体。我认为语文课设计的活动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带去些什么呢?翻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课程标准对语文的这一定位中不难看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解读语文的关键。语言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点,抓住了"语言",也就抓住了"工具"和"人文",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个性、本色和本体。由此推理,"语文味"就可以解读为:在具体的语境中引领学生立足语言,品评文字,在读中悟写。  相似文献   

19.
"语文味儿",就是应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把握文本语言,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使语文教学具有圆融之美,整体之美。本文从对"语文味儿"的认识开始,进而产生思考,接着总结出四条策略,旨在通过这样的探索,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包含着多种语文学习活动,如诵读活动、思维活动、讨论活动等等,而在各种活动中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语言活动。这不仅因为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因素,而且因为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活动,如果设计得当,既可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寓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达到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