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讲授《日食和月食》一课时,如果让学生亲眼看到“日食”和“月食”现象该多好啊!制作一框日食和月食现象投影片就能实现这个愿望。 一、制作方法: 1.定片(见图一):找一张薄纸  相似文献   

2.
《看月食》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科普文章。作者通过爸爸带孩子们看月食的描写,介绍了有关月食这一自然现象的科学知识。围绕着“看月食”,作者以三种不同的“变化”为线索,写得兴趣盎然,井然有序。即:时间的变化,妹妹对月食认识的变化,月亮的变化。讲读这篇课文,要紧紧扣住这三种“变化”,分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要认识教材的特点列宁说过:“我很了解,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看月食》这篇课文,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向儿童叙述月食的经过和发生月食的原因。故事在介绍了月食的时间以后,由奶奶所讲“天狗”吃月亮的速信传说引入,形象具体地叙述了月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看月食》(见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23课)中,“爸爸”对月食成因是这样解释的:“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等到地球转过去了,月亮又会亮起来的。”这段话最好改为:“月亮钻进了地球的阴影,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等到月亮钻出地球的阴影,月亮又会亮起  相似文献   

5.
月食记     
地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新楼楼顶时间:2004年5月4日8:00~2004年5月5日6:10前言:月食和日食一样,也是一种自然现象。以前人们总是以为月食是一只天狗在吃月亮所致。因此,古人每逢月食就拿铁东西出来敲敲打打,赶走天狗。其实,月食是因为月球转到了地球本影、地球半影或两者之间,影子挡住了大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的光线无法被月球成功反射,导致了月食。1.5月4日8:00—5月5日2:40这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在忙活着,一刻也没有停下。“月饼’依旧那么圆。直到……2.5月5日2:46“月食了选”朱老师高兴地喊道。大家顿时兴奋了起来,霎时,几架望远镜和十…  相似文献   

6.
片断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读懂了第一、二节,知道了这次月食的时间及“奶奶”谈起旧时对月食的迷信说法,还知道了“爸爸”带“我们”去河边看月食。“我们”踏着月光来到河边。瞧,多美的月夜啊!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看月食》这一课,通过叙述一家子晚上看月食的故事,介绍了月食的经过和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有一个过程,“看”月食就是“观察”月食的经过。写月食发生的经过的段落是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写了月亮复原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都是写月亮的变化,但由于月亮的变化有所不同,两段的描述也就不同,由于这两段使用的语言有相似的地方,只是语序上有所不同,所以学生极易混淆。  相似文献   

8.
《看月食》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九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爸爸带我和妹妹看月食。妹妹明白了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缘故,说明有了科学知识就能破除迷信。课文分7个自然段,前两个自然段是听广播说晚上有月食,奶奶告诉妹妹从前人们对月食的说法,妹妹对奶奶说的表示怀疑;第三自然段至第六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具体讲了看月食的经过;  相似文献   

9.
《看月食》是小语第四册的一篇课文 ,该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月食这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相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 ,不易理解 ,于是我采用了以读代讲 ,以读促思 ,在读中感悟的方式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请看下面的教例 :一、自读课文 ,想想关于月食形成的几种说法。请你划出来 ,读一读。奶奶 :现在叫月食 ,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 ,人们担心月亮被天狗吞掉 ,就敲着锣呀 ,脸盆哪 ,满村跑 ,敲着敲着 ,就把天狗吓跑了。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 ,挡住了太阳光 ,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 ,就叫月食。等到地球转过去 ,月…  相似文献   

10.
电教手段在“日食和月食”教学中的运用高云龙“日食和月食”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如果学生明白了日食的成因后,完全可以自已去研究月食的成因。日食和月食是平时极难观察的,小学生的空间概念又差,所以...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第四册《看月食》是一篇科学散。通过看月食的过程叙述了月食发生时的现象及形成月食的原因。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月食形成的原因。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天现象感知少,本课天现象又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2.
《看月食》(九年义务教材第四册第19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爸爸带“我”和妹妹看月食,妹妹明白了月食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的缘故,说明有了科学知识能破除迷信。重点是理解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和爸爸的话,从中了解什么是月食及月食形成  相似文献   

13.
陈颖 《云南教育》2000,(11):29-29
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看月食》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教学常识性课文一是要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自然常识 ,开阔视野 ;二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文中的“我”是通过“看”和“听”来认识“什么叫月食、形成月食的原因 ,以及月亮在月食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这三个问题 ,课文不是逐个说明 ,而是交叉阐述的 ,在描述月食的过程中插入了什么叫月食和形成月食的原因两部分内容。根据这一特点 ,可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变序讲读。一、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低年级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4.
《看月食》     
这是一篇科学常识性课文,重点说明了月食过程及其发生的原因。教学时,可抓住两条线索: 一是月亮形象的变化。发生月食时,月亮由“圆圆的”“大玉盘”,到“好象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到“成了小船一般,象镰刀,象眉毛,象弯弯的细钩……象一面锣”的演变过程。再到月亮复原还旧,整个过程写得清楚明了、形象生动,使没有见过月食的同学读了也大致能了解月食是怎么一回事。而这些又都统一于“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看清月食的整个过程。在此全过程中,紧紧抓住月亮“形状”和“光亮”的变化仔细观察,运用精妙的比喻具体形象地描写变化的特征。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自  相似文献   

15.
韩小琴 《文教资料》2005,(34):181-182
总体设想: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在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相的成因》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游戏、分组实验、实物演示等,了解天文知识,推想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并进一步操作、实践运用有关知识。目的: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巩固日食和月食的有关知识,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步骤:首先通过引导探究、分组实验、实物演示了解日食…  相似文献   

16.
《看月食》一课,课文本身的科学性很强。月食这一天文学中的自然景观,本来是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到月亮和太阳中间,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时,挡住了月亮而形成的。可是,过去有的人认为是天狗吃了月亮。所以我力求做到:通过本课的学习,在教师准确讲授(借助挂图)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月食形  相似文献   

17.
李勇 《语文知识》2003,(6):20-20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食”时,有关义项为: “日食、月食,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蚀。”说明表示月食意义的“食”用在前, “蚀”用在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蚀”的主要义项是“损失、损伤、亏耗”。用“蚀”形容月食发生时月亮一点点被噬的情形是很合适的,但是现在我们常用  相似文献   

18.
日食和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一种天文现象。为配合学习日食和月食知识,我们可以制作一个活动的演示盘,并通过演示盘表演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08,(12)
好奇10:日食和月食有什么区别?答:地球和月球按照独立的轨道分别围绕太阳和地球公转。当地球和月球的公转轨道在一条直线上重叠时,月球或太阳就会被遮挡。日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而月食发生时地球  相似文献   

20.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看月食》一文 (师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   生:我想知道什么是月食 !   生:我想知道月食时月亮的样子 !   生:我想知道月亮里有什么东西 !   生:我想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月食 !   生:我想知道有关月食的知识 !   师:小朋友们真会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读完课文后再谈谈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生:我知道了月食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挡住了太阳光。   生:我知道月食是怎样形成的了。   生:我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