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怀念狼》这部小说继续展示了贾平凹的新追求 ,浑厚、从容的叙说背后是深切的忧虑。贾平凹或直接铺陈 ,或凭藉隐喻、象征 ,刻意展示人类的危机 ,同时又通过以“西游”模式叙述的一路灭狼的故事暗示人类的危机无法拯救。此外 ,作家在小说中尝试的整体象征方式和贾平凹式的“装神弄鬼”亦深可玩味。  相似文献   

2.
“狼”是贾平凹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怀念狼》更是贾平凹对商州“狼传说”和“狼故事”的全方位展示。小说在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的背景上描绘狼与商州人的关系,表现出狼意象丰富的商州文化底蕴:“傅山”这个打狼英雄的出现,源自于商州人的黄土情结和英雄崇拜意识;狼与人相生相伴,相生相克,循环制胜,互为生态链条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的《怀念狼》第一次真正把对商州的文化反思上升对整个人类生存命运的忧患和预警,其中发散的环境伦理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赋予小说极高的思想价值。小说在显在的“寻找”主题层面上,“怀念狼”就是“怀念英雄”和“怀念勃发的生命”,在潜在的生态主题层面上,“怀念狼”就是“怀念世界的平衡”和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4.
“商州”这一特殊语境在贾平凹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2000年发表的小说《怀念狼》作为对该特殊语境中人类生存境遇的关注而不容忽视。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发掘出小说多元化的深层意蕴。小说的叙述风格和结构方式也呈现了作家对此前小说文体的某些超越。  相似文献   

5.
《怀念狼》是贾平凹一部成功的探索性作品,极为娴熟自由地构设了一种艺术抽象的诗化之境其文学形象符号化,实现了艺术地把握生活的象征性跨越;正是在从怀念“狼”到追问人类生存本体的过程中,其形象符号的象征结构凸现出了深刻的艺术抽象内涵;作品采用精致的文本模式,从活的张力结构中透出凝重稳健的刚烈悲壮之气。  相似文献   

6.
"狼"是贾平凹作品中常见的意象.<怀念狼>更是贾平凹对商州"狼传说"和"狼故事"的全方位展示.小说在地理环境、人文传统的背景上描绘狼与商州人的关系,表现出狼意象丰富的商州文化底蕴"傅山"这个打狼英雄的出现,源自于商州人的黄土情结和英雄崇拜意识;狼与人相生相伴,相生相克,循环制胜,互为生态链条的重要环境.  相似文献   

7.
当今众多小说家以“9·11”事件为背景或题材进行创作,形成21世纪文学中一个独特的文学群类,即后“9·11”小说。此类小说从书写“9·11”事件及其带给人类的集体或个体悲剧性体验、创伤后心理、精神危机等问题,刻画“9·11”事件之后蔓延整个西方世界的焦虑与恐惧,谱写21世纪以来人类面对生存危机之全景图。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是新时期启蒙文学的最后一站,它的文化审美启蒙的姿态很鲜明,其时代性及延后性影响巨大,值得重新反思研究。贾平凹作为贯穿当代文坛的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是“寻根”思潮中很复杂的一个文学现象,他与“寻根”思潮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阐释。贾平凹成功地避免了“寻根”文学的两大致命遗憾,在继承中国性灵文学的创作传统方面甚得神髓,真正达到了“寻根”的文学目的。这一波文学思潮给贾平凹的最大受益,则是他在创作上尝试探索出了将西方现代叙事艺术与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成功结合的范例,创作出了《天狗》、《黑氏》这样的佳作。而拉美文学将神秘文化与象征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启发了贾平凹将魔幻象征的艺术思维与禅宗思维契合,形成贾平凹式的神秘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9.
《怀念狼》是一部内容诡异的长篇小说。本文通过分析认为 ,在小说中贾平凹借助狼与猎人的传奇性故事表现了作者“万物有灵”的思想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失去对立面 ,生命失去自然界的挑战后生命力衰退的疑虑。小说的叙事方式是传统的 ,而内容则体现了贾平凹先锋性的方面 :放弃经验 ,演绎观念。  相似文献   

10.
试论贾平凹小说的动物原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型的发掘正契合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追求,是揭示贾平凹小说内在意蕴的行之有效的批评方法。动物是贾平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典型的意象即原型,作者复活了关于动物的“远古记忆”,动物是作为美好的人生理想的象征出现的,但在历史理性的烛照下,动物又成了批判的否定的对象,贾平凹小说的动物原型反映的就是人文关怀和历史及性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的中国小说界潮起潮落,“热点”复杂多变。从王朔小说到“新写实小说”的兴起和衰落,再到陕西作家群贾平凹、路遥、陈忠实各领风骚的作品,都可以体会到一种叫“世纪末情结”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邓一光的短篇小说《狼行成双》以两只狼的爱情为线索,讲述了“他们”的生存遭遇及双双赴死的悲壮结局。作家试图通过狼的视角,来反观人类自身。作家以象征和暗示的手法,表现了对生命存在、人类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废都》开始,贾平凹的小说创作逐渐由再现生活向表现心灵世界过渡.本文通过对贾平凹近作《怀念狼》的解读,论述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这一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商州世界”是贾平凹三十余年的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观照视点。从《商州初录》对商州世界的诗意抒写,到《小月前本》、《浮躁》等对商州社会精神躁动的审视,再到《高老庄》与《怀念狼》对知识者精神回乡的尴尬书写,直到《秦腔》与《高兴》中对乡土文明的终结与农民城市生活的记录,尽管视角或显或隐,或正或侧,贾平凹始终执着地以故乡商洛为用之不竭的源泉,其作品也由此勾画出三十年来中国农村社会与乡土精神的嬗变历程。  相似文献   

15.
《怀念狼》是贾平凹在上世纪末的力作。在这部近似寓言的作品中,贾平凹以独特的视角,在看似平常的“寻狼”故事里做深度的开拓,拷问着人类生存以及自我精神的归属,最终走向人类自我生存的生命终极关怀。其目的就是为了找回我们曾经失落的自我,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许多作家热衷于写“动物小说”,文坛上甚至出现了“动物小说”热潮。像贾平凹的《怀念狼》、姜戎的《狼图腾》、杨志军的《藏獒》,这些都是名噪一时的长篇“动物小说”。至于写动物的中短篇小说那就更多了。不过现在人们一般不把它们叫做“动物小说”,而是换了一个新的说法,叫“生态小说”。好在这并非换汤不换药,因为和“动物小说”相比,“生态小说”中确实出现了某些新的精神质素。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与民俗意象。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的《怀念狼》故事离奇,寓意颇丰。它写人类文明的走向及其深层次问题,写前现代文明、现代文明与未来对既有文明超越的可能性及必要性。"怀念狼"是三重层次上的隐喻:第一层隐喻的是对强大生命力,对生命意义、价值的确立的渴求;第二层隐喻的是人类道德意识的唤起和强化;第三层隐喻的是人类文明对"道德自律"的必然要求。借此,贾平凹完成了对人类精神史、其深层危机及实质、其必然出路和方向的清理和刻画。  相似文献   

19.
人类生存的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念狼》是一部通过人与狼的故事表现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忧思的寓言性作品。小说借用寓言式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人狼这间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展示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境遇,蕴含道德重建观念,从而体现出作家深刻的化思想和深沉的忧患意识。艺术形式较比前的作品也有大的改变。题材的“拼接”痕迹和创作思想的显露则表现出理性对艺术思维的不缚,客观上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作家贾平凹又多了一个“嗜好”:收藏自己作品的盗版图书。贾平凹每出一部小说,市场上都会出现盗版。盗版书漏洞百出,错字、白宇比比皆是。更有甚者,自己出了书,却署上贾平凹的名字进行销售……贾平凹每逢出差或外出,遇到盗版自己作品的图书,总要买上几本带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