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孩子问起,去世的奶奶去了哪里?坠机是怎么回事?飞机为何找不着了?失去亲人的家属为什么需要我们的帮助?……面对这些问题,你将如何回答?也许你从未想过让孩子直面这个事实,但太多例子告诉我们:让孩子们自幼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不仅能让他们毫无阴影地正确对待生死,通过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提升生命质量,也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正>生命教育的内涵多元而复杂,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为了“生”和更好地“活”。相对于生命教育而言,死亡教育是一种逆向教育。它是通过让孩子了解死,从而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一些视频里经常有这样的场景:孩子哭着说:“我咳嗽了,呜呜呜,我要死了……”孩子在对一种没见过的新食物提问:“妈妈,我吃完这个会不会死啊?!”孩子在大发脾气:“你去死!你去死!”  相似文献   

3.
随着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对相同事情有不同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孩子,理性思考能力有所增强,能理解死亡是生命的终结和死亡的可怕,但是他们还不能接受死亡发生在他们熟悉并且喜爱的人身上。这时要给孩子一个清楚并且具体的解释,告诉他们所发生的事情,让他们确信会得到你的爱和支持。  相似文献   

4.
美国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生命,了解死亡,美国一些学校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在教育部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当起教师,跟孩子们认真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  相似文献   

5.
<正>平心而论,我比较喜欢那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这些孩子聪明好学,学什么一点即通,在他们身上能让人感受到智慧的火花在跃动、生命的灵性在闪烁——教他们能让你充分享受教育的喜悦。相对来说,那些学  相似文献   

6.
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我觉得爱孩子首先得接受孩子。接受孩子,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接受你,而不是你能给我挣面子、让我高兴的时候我才接受你。当孩子知道老师能够接受一个完整的自己时,他才能感觉到你的爱,才有自信。  相似文献   

7.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8.
一、主题的确定要贴近生活 综合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生活。这是由综合实践课自身的特征决定的。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周琦 《海南教育》2014,(18):75-76
陶行知先生曾多次强调:“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如何“变小孩子”呢?笔者认为老师必须有一颗“童心”,在心态上成为一个孩子。这样老师就能做到凡事都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接受你,尊重你,与你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想让子女增加收入,可能很自然地会建议你的孩子去接受教育。其实这话只对一半。你应当让你的孩子接受适当的教育,以便为社会尽份心力,而不是让孩子接受过多的教育,因为对社会而言,过多的教育有点尴尬。如果可能的话,得一个大学学位,有一个BA(文学学士学位),你就可能会前程万里。但此时你要小心谨慎。如果你要争取一个硕士学位,那么你必须确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家庭教育中,进行"性启蒙"教育,让孩子了解生命来源的真相,懂得珍惜生命,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也能减少儿童性侵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母婴世界》2013,(1):144-145
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健康的死亡观,也许可以让他们更早地学会保护自己,懂得尊重的珍惜生命,然而,填鸭式的“死亡”教育是否会过早地将悲伤植入他们心中,以致留下阴影,影响以后的人生呢?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就给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作为学校德  相似文献   

14.
“死亡”这一看似严肃而沉重的话题,很容易进入孩子的生活领域,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在日常教育体系中,对于死亡的认知和教育却很少涉及。事实上,不敢触碰死亡的教育不是真正的生命教育。我们可以选择用文学教育的方式温和地对学生进行死亡文学的启蒙教育,用文学的方式引领学生认识死亡,试着去了解生命的本来面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死亡观,让他们在文学的阅读中感受生死之痛,同时也体会到爱、勇气和希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5.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会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我:什么样的教育能让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能让孩子更快乐地成长呢7那就是教育专家们一再提出的赏识教育。实践中我发现:赏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优点和长处,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的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获得加速度。  相似文献   

16.
孩子的心灵微妙而复杂,家庭教育的情境千差万别,时代和社会在不停地变化,想凭借几条“秘诀”或灵丹妙药就搞好家庭教育是不可能的。为人父母者,只有不断地“充电”,才有可能使家庭教育走向成功。想让孩子乐于接受你的教育,你得先接受你的孩子,包括他们的错误、苦恼和对他们的尊重。因材、因境施教才是家教方法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一、改善家庭教育 (一)接受挫折,磨练意志 许多家长说:“我们吃过的苦太多太多,不能再让孩子去受苦,要让他们生活的快乐幸福”。但真正的快乐是什么,应是让孩子成熟、成人、懂事。孩子不懂得什么是艰辛、什么是挫折,又怎能成熟、成人?一个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条件优越的家庭环境中,你尽管费心费力地给了孩子那么多,可孩子未必能理解、能领情。由于没有苦的体验,就很难有甜的感受。通过挫折教育,让孩子们在自己的生活空间中经受些困难和挫折,通过对苦与难、失败与挫折的切身体验,使他们得到一种悟性,并得到意志的磨炼,从而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自己成长。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钟志贤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和摇篮,它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和生活化的方式熏陶着孩子的心灵,且伴随着他们走向独立谋生的全过程。任何一个孩子的人格发展都深深地打上了家庭教育的烙印,而且这种自幼接受的教育“印染”将深刻恒稳地影...  相似文献   

19.
尊重生命     
《生活教育》2010,(10):82-86
纪伯伦写过一首诗,叫《论孩子》,下面就是这首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他们通过你出生,并非来自于你; 他们和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相似文献   

20.
张岩 《山东教育》2004,(27):63-63
教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总是板起面孔、一本正经的,以下的这些另类育儿经能帮你放弃说教,从新的角度给孩子正确而有效的影响。道德修养:从宠物身上学到很多我们教育孩子要宽容、忠诚,这些概念很抽象。但你知道吗,宠物可以在这方面帮你一把。专家认为“养宠物可以让小孩具有照顾另一种生物的责任感。狗、猫甚至是天竺鼠,都可以让孩子懂得他们通常情况下难以接受的关于生活的抽象知识。”比如,当家里的小狗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在门口等候小主人归来时,你的孩子不难理解什么叫忠诚了。有时候,你的孩子会抓住小猫的尾巴虐待它,但事后,小猫还是会毫不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