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灵感是受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当人们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某个时候却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似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和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顿悟。我国古代一直用“神思神会”“妙手偶得”“神来之笔”等表达这一现象。花开花落、流水潺潺、飞鸟掠天际、朝阳跃云端……眼见这些景色,天性的萌发调动了自然的感应。于是乎,妙想横生,文思涌动,这就是灵感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灵感是指文学创作中,由于刻苦钻研,深入思考而突然触发的富于创造性的思路。灵感是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现象。不少作家在构思作品时,有时冥思苦想而不得要领,突然来了灵感,找到了写作的突破口,顿时柳暗花明,喜不自胜。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灵感?历来众说纷纭。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灵感,就是在文艺、科学活动中,由于有关事物的启发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作家、艺术家、诗人对某种艺术构思长期琢磨、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时,由于某种事物的启示,突然顿开茅塞而捕捉的富有创造性的构思;是对作品的构思突然颖悟时所呈现的一种思维高度集中.情绪高度兴奋的心理状态。文学艺术家在灵感来临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想象出他平时所未曾以至无法想象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灵感?灵感是写作者在构思和传达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种豁然贯通、文思潮涌的心理现象。形象地说,灵感是渴望生活化的主体心灵和渴望心灵化的客体生活在相互寻找的时候突然相遇而迸发出来的一朵或一串灿烂的火花。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和创造性这样三个特点,其中创造性这一特点对写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灵感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而美妙的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它是创造学、思维学、心理学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所谓灵感,是人们对某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某个时候却突然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答案和新假设,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灵感,又称顿悟。灵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原意是神的灵气。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肯定遇到过灵感这个不速之客。什么是灵感?灵感是写作者在构思和传达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一种豁然贯通、文思潮涌的心理现象。形象地说,灵感是渴望生活化的主体心灵和渴望心灵化的客体生活在相互寻找的时候突然相遇而进发出来的一朵或一串灿烂的火花。灵感具有突发性、亢奋性和创造性这样三个特点,其中创造性这一特点对写作至关重要。我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似乎很少有人把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灵感现象,同青少年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其实,灵感不一定指发明创造,也并非科学家、艺术家所独有。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富有创造性的奇思妙想,也可能闪烁出星星点点的灵感火花。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科学、文艺、学习等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情绪高涨而突然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当人们热烈而顽强地致力于解决某一问题,在长期、艰苦、紧张的思索中,由于有关事物的触发启示,往往会突然出现稍纵即逝的某些新形象、新概念、新思想,促使创造活动中所探索和捕捉的某些重要环节得以解决,这就可以说获得了灵感。俄国作家果戈里早就想写一部作  相似文献   

8.
灵感是脑力思维的一种反应,是脑力劳动者在构思或创作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经常会产生"灵机一动"的感觉,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灵感,捕捉灵感,运用灵感,让自己的课堂更具特色,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授课行为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其标志之一就是授课过程中的常会出现灵感性的发挥、创造。它是由于教师平的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灵感性发挥创造具有以下特性: 1.偶然性。灵感性发挥创造是突然而至的,并非事先的有意设计和准备。 2.飞跃性。灵感性发挥创造是讲解者对应讲解知识的重新认知和对讲授方法的新的确认,是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它使认知产生了质的改变。 3.伴有激情。因为灵感大多是在人情绪高涨的时候发生的,这时教师的授课情绪可能更加昂奋,情感也更加投入…… 灵…  相似文献   

10.
灵感思维是人们在数学活动中由于思想高度集中、情绪空前亢进而突然领悟事物并得到新成果的思维方法,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形式.波利亚解题思想的核心就是解题过程中怎样诱发灵感,直觉和灵感已发展成为一种极为有效的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1.
灵感怎么来     
灵感是一种思维形式。它“表现为人对长期探索而未能解决的问题的一种突然性领悟,也就是对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的一种‘茅塞顿开’”“灵感是有规律的”“灵感是有创造性的”灵感在解题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灵感怎么来呢? 1.变更情境,诱发灵感变更问题情境,可让新情境带来的新信息去刺激灵感的发生,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灵感是指人们在问题面前调动全部智慧进行探索,使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再由某种偶然因素的激发,而对问题的解决突然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本文以物理解题中灵感的产生为例,谈几点看法.1 大信息量是灵感产生的前提灵感的产生是以大信息量为客观条件的.平时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验、多阅读,加强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并多总结一些灵活、科学的思维方法,以此获取大量信息,是有利于灵感的产生的.例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灵感是教师以长期、专注的思考为背景,在面对某个问题时突然出现的、转瞬即逝的创造性思维状态。教学灵感具有突发性、创造性、即时性和准备性等特点,它客观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及时捕捉教学灵感,有助于教师点亮数学课堂。1.生活原型启发:从学生的学习源头捕捉教学灵感。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体现为相互支持的关系(生活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加以解决,同时数学问题的思考有助于解释生活现象),还体现  相似文献   

14.
在创造性活动中,捕捉灵感,往往是人才成功的先兆,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 灵感,是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之后,突然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思维状态。灵感思维具有高度的创造力量:它使你骤然挣脱陈腐观念而产生新颖的设想;它使你不须经过细密的推理而直接领悟到事物的本质;它使你显出超常的智慧,一瞬间解开令人长期困惑的迷团!  相似文献   

15.
论教学灵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教学灵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绪处于奋发激昂、思维处于活跃升华状态时,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启发,突然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长期探讨而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或难题得到明确解决的精神活动。只要教师对专业执着追求,热爱学生、关心和了解学生,有明确的教学创新动机,有一个良好的心绪,善于捕捉教学灵感来临的时间,能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劳动,就能激发出教学灵感。  相似文献   

16.
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它是以一定的经验事实和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短暂性、独创性、非自觉性和亢奋性等特点。灵感在人们艺术创作等创造性活动中,往往是成功的先兆,也是开启成功大门的金钥匙。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其实是艺术工作者继苦苦思索无果之后,因外部条件触发或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大脑中突然产生的新想法。  相似文献   

17.
冯勤荣 《教学随笔》2007,(10):20-20,9
灵感是大脑思维的一种反应,是脑力劳动者在构思创作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英语教学中,也经常会产生一种灵机一动的感觉,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英语教师应善于发现灵感,捕捉灵感,运用灵感,让自己的课堂更具特色,更具魅力。  相似文献   

18.
灵感,就是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的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和认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灵感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法宝。《西游记》的故事,原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原始认识,他们痛恨生活中像妖魔鬼怪一样的坏人,希望有那么一个能擒妖降魔的“救世主”前来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这触发了吴承恩的灵感,创作了《西游记》,  相似文献   

19.
<正>灵感,是人在科学或艺术创作中,突然出现的、瞬时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是实践活动中一种高效率、大跨度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在数学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好念头忽然间出现,顿悟了研究的数学对象,所有问题迎刃而解.这里的"好念头"就是数学上的"灵感".对于数学而言,灵感至关重要,许多人都对其心驰神往.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说过:"光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  相似文献   

20.
灵感是脑力思维的一种反应,是脑力劳动者在构思或创作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经常会产生“灵机一动”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