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禁止择校"政策的现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场所的一种行为,这本属于个人选择性的行为,却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抵制和舆论界的批评,很多教育界人士纷纷写文章指责这一行为,择校似乎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择校与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是择家庭居所、择工作单位,也许就不会引来诸多麻烦。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行为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从教育公平角度分析,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有:分择校,钱择校,权择校。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择校等教育公平与伦理问题。当前,人们对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的争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择校现象是对就近入学政策的补充,对教育公平起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择校现象有负面影响,如扰乱教育秩序、带来教育腐败等。因此,对于择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伦理审视具有重要意义。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因而我们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本着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规范择校行为,使择校现象与就近入学政策协调发展、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比较影响大学生择校行为的若干因素,证明了大学教育服务与其他因素相比是影响学生选择的主要因素,并运用蒂伯特选择理论,分析大学教育服务若干要素对大学生择校行为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大学生择校行为的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大学生择校行为日趋理性化,更加重视大学的教育服务和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应该主要由国家投资,从而应是相对公平的教育。择校行为的出现说明我国义务教育权利分配是不公平的,这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原因;义务教育权利分配的不平等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反映,也是造成未来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择校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为引人注目的教育改革之一,90年代布什政府提出了“择校就读”的思想。1990年,教育部长卡瓦佐斯在《推行选择制,改革美国教育》的报告中强调“选择的机会是我国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基础。”《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则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择校制度。择校对美国以公立教育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出现了一系列择校现象,尤其90年代以后,择校已成为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教育问题,而目前对择校的研究与择校本身的激烈程度和意义是不相称的。对两国择校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我国的择校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初中择校仍是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老百姓只能被动选择学校。从初中择校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两种择校现象:一种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引发的,属于被动择校,只有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才可能消失;另一种则是老百姓自主选择教育的行为,是老百姓行使教育选择权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治理择校,就必须“消灭”薄弱学校,下大力气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禁止择校”政策的现实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择校是受教育者选择教育场所的一种行为这本属于个人选择性的行为,却一直受到国家政策的抵制和舆论界的批评,很多教育界人士纷纷写文章指责这一行为,择校似乎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择校与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是择家庭居所、择工作单位,也许就不会引来诸多麻烦1986年国家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此项规定是国家为了让每个适龄儿童能够接受义务教育,保证教育公平的举措。尽管人们对于择校如此排斥,国家也…  相似文献   

9.
择校收费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择校成为普遍现象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优质教育供求关系失衡、教育产品所具有的私人属性是择校不断升温的主要因素。择校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对政府垄断教育提出挑战,将有力地推进教育改革。择校收费没有错,所出现的弊端是教育改革不到位,择校机制被扭曲的反映。消除择校弊端,应引入“教育券”计划,建立规范的择校制度。引入“教育券”计划,要重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运用政策机制维护教育平等。  相似文献   

10.
学生择校权利的扩大符合我国教育政策和法规,符合义务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在我国现阶段促进教育平等的理性选择。扩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择校权利要大胆借鉴国际上有关国家的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遵循点带面、公立和民办学校一视同仁的原则,采取建立规范的择校机制、进行学区调整和重点学校改革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育公平准则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强度加大诱导家庭采取经济以及其他手段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择校热”.择校行为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属性,加剧了社会不公并恶化了公众对社会的预期.加快教育资源积累并使其分布均衡,严格执行教育制度是应对当前择校行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择校自产生以来不断扩大、公开并延续至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供求之间的矛盾;二是对未来潜在的较高教育收益预期是择校的客观基础;三是家庭收入的增长为择校提供了可能性;四是社会对于名校毕业生的认可间接推动了择校行为。本文从教育硬件资源与环境,教师水平与待遇,教育政策与制度,学生与家长观念和社会引导与认可度五个方面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择校是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择校作为一种极为流行的教育选择趋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择校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情况各有不同,但是产生择校的根本原因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本文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滁州市区的两所初中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法对该所学校的择校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在对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择校”现象的教育社会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不仅是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而且是影响义务教育公平性和均衡性的难点问题。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获得与社会分层的关系,运用教育选择功能理论、阶层优势与社会选择理论、教育成层理论对择校问题进行分析,可以使人们明确其产生的深层原因。要规范择校行为,使其成为促进义务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政府必须加大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力度,改革现行择校制度,同时要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学教育,为人的成才提供多种渠道。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查禁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而择校事实却在我国愈演愈烈,并引起了一系列危害教育公正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国内和国际原因。分析原因之后,笔者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合理择校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基于客观的视野,笔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关键是看政府如何应对,从而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和更加规范择校,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6.
陈天红 《山东教育》2005,(16):63-63
择校相对于教育公平而言是一个中性政策,它不是作为就近入学的对立物而制定的教育政策,但在现时已不能满足各类型学生就学的需求。择校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它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产物,是学生家长们对高质量教育追求的结果,还是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就学的保障。择校本身没有违背教育公平,但择校收费这种手段需要斟酌,因为让钱参与柽校确实有不公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从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现象中探析教育公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择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择校现象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原因。可以看出,就近入学体现的是教育机会均等在量上的体现,择校入学则是教育机会均等在“质”上的体现,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问: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哪些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文件?这些文件主要提及了哪几类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行为? 答:2010年,教育部相继印发了《关于2010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择校乱收费的行为。但一些地方治理目标不明确,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群众对择校乱收费问题的反映依然强烈。为此,今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审计署共同印发了《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今年4月,教育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2012年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7月,教育部治理办又下发了《关于2012年上半年规范教育收费专项治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总结了前期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9.
择校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求矛盾的产物,其直接原因在于就近入学制,主观原因是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升高,制度原因是教育政策长期的城市取向和不均衡发展策略,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择校的结果是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教育和社会的不公平,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不利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整体规划。但是从人权来看,择校体现了教育自由选择权和发展权;从人的差异来看,择校追求的是差异平等;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择校是相对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围绕就近入学和择校展开的论争是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从法理学的视角来看,就近入学和择校二者均是公民权利的内容,但择校体现了公民权利的更高要求,而就近入学是实现这种权利的必然途径。要协调二者,须在贯彻就近入学政策的基础上扩大教育选择范围,以法律和政策规范择校行为,并对弱势群体实行特殊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