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成教育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明确阐述了养成教育既是一个传统命题,又是一个时尚命题,它的复杂过程和内在机制,是一个需要人们通过实践并不断探索的问题,本对儿童,青少年养成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指出养成教育不能仅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应当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有关做人的基本素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难以认同”,“明理”难以深入,教育中“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现象普遍,究其原因,是我们教育中过分重视教育的目标性,而忽视了青少年认知过程的规律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时代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网络时代,养成教育被赋予新的内涵。青少年学生在网络时代如何发展、如何“扬弃”地对待网络及其影响,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这是叶老对教育的德育性最本质的诠释。如何培养青少年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网络时代使青少年学生的养成教育卓有成效,进一步提高民族的道德素质,成为学校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谓青少年的养成教育,从广义上说,就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渠道的协同教育和影响,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青少年良好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是养成教育的黄金时期。养成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小学的教育阶段,要抓住这个宝贵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好的品格都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上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切入点。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等特点,同时结合学校具体情况,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学习习惯,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5.
顾锐萍 《班主任》2002,(12):14-15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学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点人群,公民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道德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规范和基础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的基砷教育。在学校里,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一、养成教育对高中生具有特殊意义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言行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过程,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过程.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 “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还指出: “德育对中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这是对德育和养成教育关系的精辟论述.在广泛开展养成教育的同时,如何使养成教育促进德育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和紧迫的课题.从养成教育与德育的发展来看:养成教育的发生是和人的生存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具有一定的强迫性,而德育的发生则是和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立题进行“养成教育”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途径追溯我国教育的源源长河,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与养成教育相呼应。蒙以养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  相似文献   

8.
张木兰 《江西教育》2001,(10):14-15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求知和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教育,是学生社会性行为学习、获得、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层面。进入新世纪,抓好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小学应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这为新形势下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指明了方向。那么,学校应如何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三位一体,抓好“养成教育”遂平一中校长高明兴副校长杨建业“养成教育”是对青少年个体所进行的社会规范化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小自觉遵循社会行为准则,进而在政治思想、社会道德、个性心理诸方面得到健康发展。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序列化训练”...  相似文献   

10.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在青少年道德建设上偏重于道德说教,而忽视对教育对象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导致当前中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差;“自我”中心价值观念比较突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文明生活习惯。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培养。开展养成教育,应该制定规章制度;突出鲜明主题;丰富校园丈化;组织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成教育是社会主义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养成教育,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搞好这项工作的首要问题,是统一认识,明确思路,增强自觉性。笔者仅就有关高校养成教育几个认识问题发表几点看法,以资交流。一、提高对养成教育的认识有人认为:高校养成教育就是行政事务的管理,将“养成”称之为“教育”不过是冠冤之词罢了。这种观点涉及到四个方面问题:第一“养成”是不是“教育”?回答是肯定的。“养成”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朱熹集注:“养谓涵育球陶,侯其自化也”。另有“培养”、“调…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阶段是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抓好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要义之一。养成教育的动态过程可分为被动接受期、勉强接受期、主动接受期和习惯养成期。习惯形成是教育的终结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余南民 《安徽教育》2011,(11):46-47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管理等种种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过程的  相似文献   

14.
小学养成教育的优劣影响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命运,大家都知道其重要性。但是多年来我们一些学校的养成教育却带着很大的盲目性,对其内容和任务缺乏科学的认知和明确的规划,因此在小学进行了六年的养成教育,多数教育内容都是“教而不育”、“养而不成”。本文想对小学养成教育内容的基本属性、科学定位做一些探讨,或许对增强养成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养成教育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平,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准。因此,学校教育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然则,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提出了一个“三导互动”策略,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是从幼儿成长为大人的,那么幼儿阶段是人生最宝贵、最珍惜阶段。幼儿教育又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我们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对幼儿的教育而言,须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这样看来养成教育就是我们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而且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正如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相似文献   

17.
提高养成教育认识,讲求养成教育的方法□邹友吟提高素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养成教育有利于提高素质。因此,我们在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工作中,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强化养成教育。提高对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张军 《甘肃教育》2013,(20):29-29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生思想品质和言行特征形成与日常养成教育有重要关系。中学生仍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 ,因此学校、社会、家庭应注重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何红娟 《西藏教育》2012,(10):13-14
罗明在《我建议中小学开设成功学课程》中对“养成教育”的解释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及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一个人习惯的养成是成长过程中在家庭和学校、社会中长期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