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而90后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对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了解程度不高,但理性上认同,希望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信息的扩散与传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扩散真正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形成了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方式.当代大学生的信息认知方式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就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刀,对当代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影响是双向的,这种研究对大学生信息认知方式的良性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社会化重要内容之一的社会认知,自然也深受大众传媒的影响.在这个过程当中,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全面正确地看待,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扬长避短,让大众传媒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呈现出明显的“层级落差”现象。长期主流人生价值观教育、思想理论教育与实践锤炼的脱节、社会转型时期特殊的社会生活面貌、个体主体意识的增强等因素无不强化着这些现象,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必须坚持严格管理,突出实践教育,开展生涯辅导,强化认知引导,优化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5.
於莉 《辽宁教育研究》2011,(11):107-110
大学生就业认知与社会环境、就业制度环境紧密相关。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认知生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从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则是其制度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形塑理性化就业认知凸显重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6.
感恩意识缺失是当代“90后”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种感恩意识的缺失危害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碍于当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导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有很多因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三个视角来看,早期家庭教育不当、学校德育的忽视、多元文化的冲击是导致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要从大学生对感恩的认知、认同、实践三个层面入手,从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师教学工作、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提出提升“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确地认知、认同毛泽东是当代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侵蚀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对大学生认知、认同毛泽东的现状予以呈现,分析了部分大学生对毛泽东认知、认同不足的原因,进而从社会、高校等角度提出促进当代大学生认知、认同毛泽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学生就业也成了非常棘手的问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低,经验不足,所以基层就业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主要就业途径。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很号,往下基层会让他们感觉自己的才能被低估,学位被小看,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这种对自己的认知和社会环境的落差就是认知失调现象。认知失调现象在当代的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本文首先找到大学生认知失调的原因,其次列举出解决方案,最后得出结论,使当代的大学生的认知失调现象得到改善,也能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找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进一步发展的,以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优秀文化。它既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良部分,也汲取了西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华,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时下有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固然与大环境的多元影响和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局限有关,但主要还是大学的"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不够得力所至。本文仅就加强培养90后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知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自我认知对提升大学生学习效率、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大学生职业发展和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大学生自我认知为研究对象,明晰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作用机理,构建深层次的认知差异测评模型,探析大学生自我认知提升的有效路径。实证结果遵循马斯洛需求理论与自我效能感理论,现状满意度及自我满意度较大程度影响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提升。相比个体属性差异与年级差异,成长环境与专业性质成为影响大学生自我认知的主要客观因素。有效的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教育、积极的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是高校积极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的关键路径。自卑型认知大学生较适合浅层次循循善诱的提升路径,而自傲型认知大学生更适合浅层认知与思想深度认知融合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具身认知是当前哲学认识论的实证转向以及第二代认知观兴起的背景下认知研究中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向之一。具身认知强调的是人的身体、动作与情境在整个认知过程中的关联性,具身社会认知是当下具身理论与社会认知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虽然具身社会认知研究的起步较晚,但却有着深刻的哲学与心理学思想渊源,存在主义、现象学、机能主义心理学等都是其理论基础。具身社会认知已经在实证领域内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拓展了具身社会领域的理论与实证依据,但想要获取更大的发展,还必须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如理论体系混乱、研究方法不足以及科学性欠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专业认知教育是高校通过组织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专业,激发专业兴趣,形成正确的专业思想的过程。社会职业认知理论构建的认知循环揭示了专业思想形成的心里机制,入学教育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的专业认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专业认知循环。大学生只有通过学习行动体验,在掌握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基本的专业思维后,才能对所学专业有深入、清晰的认知。专业认知教育课程的建设是专业认知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3.
关于“80后”的提法始于21世纪初,逐渐成为了对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的统称;随着大学扩招,“80后”大学生群体也成为其中最主要的组成群体。本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和资料检索,力求将关于“80后”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的各方社会评价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归纳;同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个案调研等,力图较为客观地展现“80后”自身对于社会评价的回应以及对自我价值取向的认知。本次调研中,“80后”既是被研究者,又是研究者,议题式讨论了人生观、政治态度、代际关系等价值取向相关话题,并尝试论证“80后”区别于其他时期社会群体的群体特征和其转型期成长背景的社会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生活条件、实践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特点:一方面思想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思想认知表现出易变性和弱理性。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进程中,辩证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创新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理念、工作路径、工作方法,对于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流派的互补性与“新认知主义”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当代认知语言学发展中流派的互补性,认为由此形成一个“认知-功能-形式”三位一体的“新认知主义”的语言研究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当代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内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路明灯,是高校教学育人的思想指导,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加强大学生对家庭、高校、社会的深刻理解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深远的意义。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利于在高校中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与方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大学生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全面推动了我国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在互联网的普及作用下,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一代,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网络的最大用户群体。然而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认知的成熟度和理性化尚未定型,全球一体化进程又加大了网络当中多元文化的冲击力度,由此造成的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化思潮则极其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大学生产生各种迷茫与困惑。以此为出发点,基于当代大学生自我认知视角解析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心理认知与困惑,进而提出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的策略建议,以期为更多学者进一步深化此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对大学生法律认知素养的提升具有重大的作用,但也应当看到网络负面新闻对大学生法律认知也具有深刻的负面影响,其原因是网络媒体独特的传播影响力,对当代大学生产生了较强的诱惑力.面对这种影响,应从净化媒体环境,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增强校园法律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升大学生法律认知素养,增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9.
“延展认知技术”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帮助有机体对外部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选择、理解、记忆,并因此对有机体自身行为产生指导作用的那部分技术。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纠缠性、交互性、持续性与自治性。延展认知技术有着延展认知范围、增强认知能力和拓宽认知途径的价值,但从风险的视角而言,其所带来的各种相关问题亦不容忽视。从个体层面而言,延展认知技术引发了认知主体的“信息焦虑”,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认知主体的“认知偏差”,造成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的另外一种形式的“退化”。从群体或社会层面而言,它的普遍使用会加剧社会风险总量,会造成数据“孤岛”和认知“垄断”,产生群体的“极化”现象。学界应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延展认知技术的风险最小化,更好地促进人类的认知实践。  相似文献   

20.
本调查就5所高校的520名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及和行为践行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梦情感认同总体上持积极肯定态度,但存在内涵认知深度不足、广度欠缺,“知行脱节”的现象。这与性别差异、专业背景、学历层次、政治面貌、成长背景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加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主流价值教育,强化网络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效果,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实践育人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