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GVC驱动机制理论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因素入手,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环节是当前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GVC升级的关键环节,其中RD经费和人力资源投入强度对产业GVC升级具有不同作用;生产环节中技术效率和销售环节中利润率的提高同样有助于产业的GVC升级,但出口规模的扩大却不利于产业的GVC升级。还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对其GVC升级路径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高端化与防止被"挤出"全球价值链(GVC)是三步走升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对GVC升级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行业上是否体现出差异?何种行业应该优先升级?采用KPWW方法测度2005—2014年制造业各部门GVC地位,基于"嵌入"高端化视角实证研究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两类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再基于防止被"挤出"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不同行业的升级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应重视技术创新,对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激发创新动力从而实现向高端产业的演变,且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提升创新绩效以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为了谋求升级的效率,应优先进行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制造业行稳致远发展的新动能。将数字经济纳入全球价值链(GVC)分析框架,从广度和高度双重维度刻画GVC升级特征,阐述数字经济影响GVC升级的理论机理,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GVC升级的总体影响、行业异质性影响及技术与资本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GVC各环节的空间布局与价值分配,通过发挥网络连接效应、成本节约效应、价值创造效应影响一国及其特定部门的GVC广度与高度;(2)在样本考察期内,数字经济总体上对中国制造业GVC广度和高度均有促进作用;分样本来看,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出和总样本相同的影响特征,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数字经济的GVC升级效果不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GVC升级存在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单门槛效应。因此,掌控数字经济关键技术、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企业数字化改造仍是当下之急需。本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并为制定制造业GVC升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凭借资源和政策优势承接FDI获得了比较优势,实现了工艺升级和产品升级,但却无法实现功能升级,且陷入跨国企业的低端锁定状态。鉴于此,长三角地区应有序地从制造业承接转向新兴产业的集聚,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昆山市为例,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阶段与特征,分析了长三角从制造业承接向新兴产业转型的变迁动力与变迁机会,并提出了长三角从承接制造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变迁路径,诸如高新技术化路径、新兴产业配套路径、有序退出淘汰路径、科教资源产业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为现实基础,以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创新链接的关键环节"谁负责创新"作为理论着力点,尝试运用数量生态学中的进化博弈模型,对区域经济中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的创新链接机理进行了剖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在区域经济群落中,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的"创新型进化"都具有自我维持的特征;群落中已有的"创新型"企业的占有率、新兴企业对传统企业的依赖程度对传统企业与新兴企业的创新连接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行为中的政府补贴、法制因素对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种群"方向演化具有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地区处于振兴和加速转型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于形成创新型经济,培育发展新动力,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降低对资源依赖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包括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应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梯度队伍;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创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产业的发展通常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一种高新技术的诞生通常意味着一个新兴产业的崛起,传统产业的重要地位将逐渐被新兴产业取代,且新兴产业已经演变成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律。本文首先简单阐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含义及特征,接着提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东北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对策,包括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集中力量,实施重点产业突破;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梯度队伍;加大财政倾斜力度,构建多元融资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创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广东传统产业中小企业处于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我国台湾地区在产业创新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把传统制造业工厂转型升级为"观光工厂",延伸和拓展了传统产业的价值空间,重塑传统制造业竞争力,为推动台湾制造业重构产业链条、与服务业紧密结合提供了支持。在分析台湾"观光工厂"的现状和特点并梳理其做法和培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广东中小企业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意识、出台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环节创新升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和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三大特征,使其通过传统融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的难度很大,亟需构建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AI/VC/PE)为主的股权投融资链来提供金融支持。股权融资具有产业筛选、风险分散、要素集成和激励创新等功能,是初创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死亡谷"的重要融资方式。因此,要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推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健康发展,构建完整的股权投资链,并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显著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股权融资的可获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生产者服务业脱胎于制造业母体并服务于制造业,两者分离的经济动因是成本优势,分离的表现形式是生产者服务业外包,产业主体地位关系演变形成各种产业关联状态。由于我国目前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态势明显,文章提出了基于国内市场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完整NVC构建,以及发挥基于嵌入GVC习得的专业分工杠杆效应,建立NVC和GVC无缝链接的发展路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文章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传统定性范式,遵循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构建了"发展阶段—特征—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框架,将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标志转化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动力因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完全处在同一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并且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对技术和市场的需求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沿用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发展动力规律,并针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出了"量体裁衣"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3.
王晓萍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221-224
我国代工制造企业的制造环节需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来支撑,更需要通过高级要素的投入来构建高端竞争力,向高端发展,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正是先进制造业的高级要素投入,它延长了全球价值链(GVC)在国内的环节。因此,围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通过充分利用组织间的竞合关系、分工协作及互补的能力,共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自主价值体系并生成价值权利,两者协同发展产生的联动效应是本土企业依托国家价值链(NVC)实现在全球价值链(GVC)上升级的有效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17个制造业行业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对制造业绿色增长(即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GVC嵌入程度、嵌入地位以及GTFP在不同技术水平和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特征。提高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均有利于制造业GTFP提升,其中GVC嵌入地位发挥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强,但其作用机制却存在显著差异。提高GVC嵌入程度主要是通过改善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来提升制造业GTFP,而提高GVC嵌入地位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缩小技术差距来提升制造业GTFP。  相似文献   

15.
文章指出:作为政府的政策性基金,创新基金的设立对于缓解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的匮乏,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力推动了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促进了产业技术链的形成,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发挥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传统产业对信息技术的选择吸收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传统产业的含义传统产业通常是相对新兴产业而言所确定的,目前大多把下列产业:采矿业,冶金业,纺织业,普通机械制造业,造船业归结为传统产业;而把另外一些产业:新材料制造业,电子与通讯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归结为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所包含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基本的社会服务业等都是伴随着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逐渐形成的。但从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角度分析,主要应从产业的技术形态来看传统产业更深层的内涵,因为实际上主要是其技术形态决定企业以及特定产业部门的特征。综合各种产业组织和产业经济理论,传统产业一般有…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本质是科技主导的新兴产业,就其战略性而言,是指能够带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并形成国家竞争力的产业;就其新兴性而言,是指以新兴技术为基础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孵化期或成长期的产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技术的演化特征、运作模式、发展规律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产业,迄今人们对这些独特性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够,各个部门和区域的战略性新兴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开启了"机会窗口",传统企业只有主动契合国家产业政策,并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对接,才有可能获得新的增长元素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分析了传统企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影响因素,提出了"高端"匹配对接和"低端"匹配对接两种模式,以及"转型对接"、"升级对接"、"关联对接"和"辐射对接"四条具体匹配对接路径,同时建立了传统企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对接的路径决策模型,并以A地区10家样本传统企业为例,验证了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为传统企业实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匹配对接提出了新的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镇江传统产业层次偏低,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和资金投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其"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采用SWOT分析法对镇江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等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从创新投入、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环境改善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为镇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对于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具有重大引领作用.通过构建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相似度指标,将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在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中,得出区域传统产业中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产业,并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分析区域传统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潜力,从而为区域产业实现“新老融合式”发展提供指导,给区域研究产业转型问题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